APP下载

《金牌调解》演播室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2012-11-22曾素萍

声屏世界 2012年2期
关键词:灯光效果演播室调解员

□刘 航 曾素萍

栏目责编:曾 鸣

江西卫视于2011年开播的《金牌调解》栏目集法制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为一体,是多人在同一场景内的一部具有真人秀特征的谈话类节目。它融合了法庭辩驳元素,通过舞美、灯光、音效等手法,大量使用表征意义丰富的非语言符号,有效地发挥了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辅助作用。该栏目的成功,与它对非语言符号的合理使用有着重大的关系。

演播室内的非语言符号,指电视节目拍摄的外部环境中的各种符号的表征。它包括场景设置、环境色彩和灯光效果等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共同为节目的传播效果服务。

场景设置符合事件氛围和节目定位

场景设置,指节目拍摄现场的舞台环境布置。《金牌调解》的演播室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首先就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现场设置调解员所处的法官席、当事人所处的原被告席、以及观察员所处的陪审席,真实地再现了法庭现场,给观众一种庄严的感觉,符合节目氛围。节目所处的拍摄环境是一个封闭空间,主持人、当事人、调解员、观察员四方呈圆形分布且两两相对,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封闭空间”所形成的舞台效果传达给受众的感受是收缩的、专注的,具有潜在向心力。①

《金牌调解》演播室中,主持人与当事人的距离设置在3-4米,这段距离被称为传播活动的公共距离,一般是指在公共场合下集体交往的距离。这种距离,在人的心理上往往是感到最自然的距离。传播者若能善于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眼光和动作,不断掀起听众或观众感情的涟漪,使其感到亲切、快慰,兴致勃勃,就会在心理上拉近和听众、观众的距离,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调解过程中添加了一个“密室”环节,即让调解员与当事人同处一室,近距离地进行交流。在密室中调解员与当事人的距离设置在46-76厘米间,这段距离被称为个人距离。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在密室里,调解员一改之前的“法官”角色,以当事人朋友的身份对其进行调解劝说,在之前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强化调解效果。这正是对“距离语言”的一种良好巧妙的利用。

环境色彩烘托了节目主题,渲染了现场气氛

环境色彩,指节目所处的拍摄环境所采用的各种颜色和色调。选择环境色彩应根据作品的主题,以突出基调、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为目的。《金牌调解》整个节目的演播室都是以蓝色为色彩基调的,室内背景很大程度上也采用了蓝色。蓝色给人最基本的感觉就是宁静,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湖泊、远山,传递冷静、沉思、智慧等内在信息,使烦躁的头脑冷静,适合表现精神领域的活动。作为一档通过法庭元素来促进民众和社会和谐的节目,将蓝色这一象征科学与理性的色彩作为整体基调,与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法律尊严和人文关怀相契合。其次,蓝色可以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定的作用。演播室中的蓝色基调着力营造了一种宁静、柔和的谈话氛围,能够使演播室中的人们避开外部环境以及自我心中的一些干扰因素,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在交流中真正达到与对方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此外蓝色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调解,调解员、观察员、主持人和当事人也更容易产生有创意的点子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不仅会使漫长的调解过程变得紧凑,而且节目内容也会更加充实,调解行为也更有效率。

调解员坐的法官席采用的是黑色边框,在整个舞台蓝色的氛围中显得格外醒目,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摄影构图学中称为“趣味中心”。调解员作为掌握主动话语权的一方,其意见具有权威性。权威性是指在受众心目中来自传播者的诸如地位、资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往往体现在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一般来说,传播者的权威性越高,其所传播信息的能力越强,受众信任的可能性越大。②将其放在趣味中心的位置上,有利于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而突出调解员的作用。而且黑色属于极色,象征着庄严与悲哀,这里能给人肃穆、庄重的感觉,也与调解员的身份相符。

灯光效果设定了现场氛围,引导了视觉注意

灯光效果,指节目拍摄现场运用的灯光对节目传播效果的影响。气氛不同,灯光要求也不一样。光是彩色世界的生命,为使电视节目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有感染力的画面,应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灯光效果。一般情况下,灯光需要体现节目的特性,要适合节目的主题特色,做到紧扣主题、随机应变。《金牌调解》演播室主要光源采用带柔光玻璃的泛光灯,灯光柔和,属软光(散射光)。散射光为发光面积较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其特征是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过渡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影,因此被摄对象显得柔化。软光的运用使得整个演播室融为一体,以此烘托出节目所要求达到的和谐气氛。

演播室灯光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把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通过灯光的作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有许多方式方法均能达到这一目的。通常是用突出亮点或暗点的方法,即全暗一点亮或全亮一点暗的对比手法。如在黑暗房间里的一角台灯发出的一束光线只照亮人物的侧轮廓,这样就调动了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在《金牌调解》演播室中,嘉宾、调解员、观察员和主持人头顶上分别设有聚光灯作为主光光源,用来照亮被摄人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面部,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起主要的人物造型作用,突出了人物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让观众更清晰直观地与演播室中的各种角色见面,进而被其感染。《金牌调解》演播室中被摄物背后都设置了轮廓光,使之产生明亮的边缘,勾划出其轮廓形状,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然而整个节目中,主光、轮廓光、场景光的变化不多,在利用灯光变化引导视觉注意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可以在与节目整体基调相协调的基础上加强灯光的变化。在舞台灯光运用上,通常用追光灯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歌手或舞蹈演员身上,而乐队或周围的景物则用淡色的背景陪衬,使观众集中精力欣赏节目。《金牌调解》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当当事人和调解员说话的时候,可以用追光灯从侧面打出辅助光,将背景光线调暗;或者当一方说话时调暗甚至关掉其他人头顶的光源,以突出说话人,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其身上,等等。

总之,正确、合理、有效地运用演播室内的非语言符号,是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展示电视媒介传播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最佳方式。不难看出,在《金牌调解》节目中,演播室里的非语言符号有着语言符号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场景设置、环境色彩、灯光效果三位一体,在突出节目主题和渲染现场气氛等方面全面地、立体地加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注释:

①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研发中心:《包装电视空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②田中阳:《传播学基础》,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灯光效果演播室调解员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浅析人性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舞台灯光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灯光效果的艺术性分析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