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教类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研究

2012-11-22□高

声屏世界 2012年2期
关键词:社教类节目电视节目

□高 凯 冯 锐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当代社教类电视节目最大的传播优势在于,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段传播节目内容。这些故事化叙事策略的优化组合使得节目重新焕发了生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设置问题情境,制造故事悬念

到解决,观众可能会失去耐心,转移目标。因此,节目可以将内容划分成若干单元,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制造故事悬念。随着节目的逐渐进行,当一个单元的问题被解决后,主持人随即抛出下一单元的问题,从而引领观众以问题的方式进入到下一个节目单元。这样就保证了观众对节目长时间的关注,直到节目最终结束。节目结束时对下一期节目的预告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策略成功“俘获”观众的心,使观众继续关注下一期的节目。节目通过循环而不重复的问题情境使观众在未知与真相中来回穿梭,通过一个个故事悬念使观众在迷雾与猜想中探索。

“问题情境”一词源于教育学理论,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②借鉴“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社教类电视节目在节目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制造故事悬念,增加节目的神秘感与趣味性,从而调动观众的求知欲与期待心理。

社教类电视节目往往在节目预告和导语中设置问题,节目将这些吊人胃口的问题作为引子,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而观众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收看节目。因此,节目开始的问题至关重要,它能够吸引观众锁定节目。然而,观众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一旦问题被解决或长时间得不

巧用影视结构,制造故事高潮

所谓影视结构,是“影视创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主要是蒙太奇思维,对动作等诸种艺术元素进行的有机的组织和安排”。③影视结构通常包括戏剧式、散文式、心理式和小说式这四类。

戏剧式影视结构的巧用。“所谓戏剧式影视结构,又称传统式电影结构,是指按照戏剧冲突去结构影片,制造一连串的矛盾冲突。它移植戏剧手法中的悬念、突变、巧合、分场分段。全剧看来整体有起伏,每场戏也有起伏,故事紧凑。”④例如,央视《人与自然》中一期名为《狮子家族》的节目就采用了这种叙述结构。故事设计了几组矛盾,这些矛盾扣人心弦,充满了突变、巧合与悬念,还时不时出现闪回、插叙的叙事手段。

散文式影视结构的巧用。“散文式影视结构是日常生活元素的聚合体,它让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去推动冲突的进程,摆脱戏剧式结构的要求,不以冲突去结构,不写冲突的过程,不集中几个大的场面去结构,一般都有一条情节的链环,从一人一事谈起,以造成中心事件的原因贯穿全片”。⑤散文式结构的叙事方式强调纪实性,自然真切,引人深思。例如,央视《人与自然》中一期名为《与狼为伴》的节目讲述了“狼人”肖恩的经历,节目旨在教育人们要遵循自然界规律,了解并尊重各类生物的生存法则。这种散文式的叙事结构虽然不像戏剧式结构那样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却立足于一人一事,以跟踪的形式记录下主人公历险的过程,人物遭遇的未知性与突发性同样能够制造出故事的高潮。

心理式影视结构的巧用。“心理式影视结构是指打破以现实事件顺序发展的逻辑,借鉴小说中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方式。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交叉去表现,追求叙述的主观性和心理性。根据人物的心境变化,用回忆倒叙的‘闪回’形式”。⑥例如,央视《我的健康我做主》中一期名为《不完整的女人》的节目,就通过这种影视结构讲述了一位遭遇乳腺癌切除手术的女性是如何成功走出心理阴影,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节目通过患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路历程教育广大电视观众珍爱生命、珍惜亲人,也鼓励了一些有相似遭遇的人们能够像主人公一样成功走出心理阴霾。这种叙事手法因为真实复杂的人物心理而引人入胜,引领观众逐步进入故事高潮。

小说式影视结构的巧用。“小说式影视结构主要是指以叙事因素构成的较单纯的结构。它不以紧张的冲突去吸引观众,而是以对人物亲切、生动、细致的描写去渲染人物感情,激发观众的情绪,以刻画人物感情的细微变化为目的,通过人物感情的一个个场面的积累将剧情推向高潮”。⑦一些以人物为主题的社教类节目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来叙述故事,节目更加关注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注重人物表情、举止等细节的刻画,从而满足观众的移情心理,使故事更加生动饱满。例如,央视《讲述》中有一期名为《留下眼睛守护你》的节目就以人物的感情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患有肝硬化疾病的年轻母亲在离开人世前的一个心愿——把自己的眼角膜捐赠给别人。节目紧紧围绕主人公临终时的心愿展开,故事一波三折,催人泪下。

借用情景再现,丰富电视画面

“情景再现”多用于纪录片中,这种报道方式已经被非常广泛运用于电视媒体的报道中,许多电视节目纷纷效仿。当代社教类电视节目也顺应时代潮流,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故事背景或弥补缺失的素材。“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它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身临其境”的电视特点,使原本消失的现场真实般地再现在观众面前,能够极大地丰富电视画面,增强节目的故事性与可视性。此外,“情景再现”还可以弥补因采访条件、拍摄难度的影响而造成没有现场素材的缺憾。例如,央视《探索与发现》中一期名为“红楼疑案”的节目就多次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使画面更加丰富、故事性更强。

“情景再现”建立在确有其事的基础之上,它所根据的事实都是当事者或者知情人所提供的客观事实,所报道的事情也是真实发生过的,而绝不是媒体对于一件客观事情的不客观的随性和忘情的演绎。媒体在运用“情景再现”这一手法时,虽然人物、环境都是模仿和导演摆布的,但反映的事实是真实的。⑧因此,只要情景再现的内容是真实的,这种方式就不会影响社教类节目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擅用声音语言,营造故事氛围

擅用背景音乐营造情感氛围。恰当的背景音乐能够辅助节目的表述,激发观众的感性细胞,使观众在音乐的美感中深刻体会节目的深意。背景音乐还是一个煽情能手,它能通过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舒缓优雅的音乐能使观众沉醉于江南水乡的诗意中,俏皮滑稽的音乐使观众游玩在轻松愉悦的乐园中,紧张恐怖的音乐又使观众仿佛行走于惊险刺激的峭壁间。以故事化叙事方式走红的当代社教类电视节目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节目根据故事的内容、节奏以及情感选择适宜的背景音乐渲染故事氛围。例如,《留下眼睛守护你》这期节目就比较多地运用了煽情的音乐,使观众在凄美的音乐声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病危母亲疼爱儿子的感人故事,渲染了故事的悲伤氛围。

知性口播与个性解说营造故事氛围。节目主持人通常有以下几种主持形式:播报式、播讲式、串联式和主持式。前两种类型的主持人只是简单地播报节目,他们由于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而不能自由发表观点。“串联式主持人”有一定的自由,可以发表部分自己的观点,但是“自由空间”有限。只有“主持式主持人”才是符合严格定义的国际通行的节目主持人,他们直接策划,采编播一体,在规定的时间里报道事实,加以评论,进行分析。这类主持人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早期的社教类节目的主持人基本上是前两种形式的主持风格,他们只是单纯地播报和串联节目内容,很少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缺少个性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思想、有个性、擅点评的主持人越来越受大众的青睐。于是,社教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悄悄发生了变化。他们少了一份正襟危坐的呆板,多了一份平易亲和的灵动;淡化了循规蹈矩的播报,增加了独到深刻的点评;改革了传统的节目串联方式,创造了故事化的叙事口吻。总而言之,当代社教类节目的主持人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不仅能够用抑扬顿挫的解说与点评发表观点,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传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媒体面临着来自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严峻挑战,同时还要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竞争。此外,电视媒体内部也存在着众多竞争。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栏目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当代社教类电视节目叙事方式的运用是一种成功的探索,这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契合了观众心理,因此深受欢迎。当然,节目的叙事方式远不止这几种,节目应该在分析观众心理与时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另外,社教类节目的创新不能仅仅止步于叙事方式的转变,还应在其他方面注意改革创新。

注释:①熊忠辉:《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34 页。

②程文清:《什么是问题情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fuzhoucz.fujian.teacher.com.cn/dvbbs/topic.aspx?topicid=4797。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53426.htm

④⑤⑥⑦电影结构,http://wenku.baidu.com/view/23fae7dba58da0116c1749d3.html

⑧“情景再现”是一种新闻真实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81a23010008el.html

猜你喜欢

社教类节目电视节目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