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澳大利亚导演亚当.艾略特的导演影像风格:以影片《玛丽与马克思》《裸身哈维闯人生》为例

2012-11-22段冬艳

电影评介 2012年6期
关键词:哈维艾略特褐色

一、导演个人经历与影片风格关系

澳大利亚导演亚当•艾略特,童年时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乡下,艾略特的父亲是个默剧小丑演员,同时经营着一个养虾场。母亲是个美发师,他还有三个兄弟姊妹。因为生性羞涩,艾略特总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画画,用鸡蛋包装盒、卫生纸筒做各种小玩意。

艾略特有一个笔友,和《玛丽与马克思》中的马克思一样,他的这位笔友也是犹太人,体型庞大,并且患有自闭症,两人联系了20多年。艾略特坦言,正是他的生活激发了自己的灵感。艾略特在这部电影中投射了很多他个人的影子。将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经历用粘土动画的形式来表达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他曾在2004年就得到过奥斯卡的垂青,凭借动画短片《裸体哈维闯人生》捧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小金人。亚当•艾略特的人生经验与个人性格都对他的影片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影片中的场景与人物造型

初看亚当•艾略特的片子是《玛丽和马克思》,从影片的印象和影像风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艺术性大于商业性的影片,影片开始是一组静物镜头,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配以轻缓轻快的音乐,影片中的景物与道具、人物造型以及商标文字与图画都设计的笨拙、随意,这些都是亚当•艾略特亲手绘制的。但是人物的造型色彩暗淡,有些显得太过质朴,不同于以往的粘土动画中的主人公的形象可爱与精致,如:《小鸡快跑》与《超级无敌掌门狗》中的形象,人物都设计成色彩艳丽,形象可爱、讨人喜爱。亚当•艾略特的粘土动画中的人物的形象设计看起来就使整部影片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在整部影片看完后,就会发现在这质朴的粘土人物形象后面有着与动画这一形象有些反差的令人思考的人生哲理在里面。

三、影片中的色彩设计

在《玛丽和马克思》中镜头初始并没有像之前的《小鸡快跑》、《超级无敌掌门狗》等一些商业化的粘土动画一样,使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来设计人物形象和画面背景,让影片从色彩的使用上就有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而是在影片的开篇就使用了稍显沉重的褐色来表现。而且是单一的褐色调,没有生机勃勃的绿色,没有充满希望的蓝色,没有充满活力的黄色,这些在其他粘土电影中必不可少的色彩,在《玛丽与马克思》中几乎没有出现,在影片中除了褐色,黑白色和点缀用的红色,几乎没有其他更多的颜色,只是使影片看起来比黑白影片中黑白分明的画面多了一些暧昧的褐色来缓和。之所以说褐色是暧昧的颜色是因为褐色是暖色调,虽然影片的色彩相较于其他的粘土动画色彩单一,但是随着影片的不断发展人们会感觉褐色调子让人感觉沉稳,温馨,不像饱和度较高的色彩那样浮躁。褐色调与影片的主题之间有着和谐的美感。

在介绍玛丽和马克思这一段中,介绍玛丽时,整个色调除了玛丽头上的红色发卡全部是褐色调的,而马克思是用的黑白色,玛丽与马克思都是孤独的,他们的内心里都渴望有朋友,但八岁的玛丽是孩子,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的内心还是有着希望,所以画面的色彩使用方面比马克思的黑白色多了些褐色色调。当玛丽将写好的信封投到了红色的信箱里,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的红色,信箱作为一个两人之间联系的物件,导演使用了鲜艳的红色来表示信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是为原有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出现的一种希望和活力。马克思是四十四岁患有自闭症的中年男子,他的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他拿到玛丽给他的信时,信封的颜色设计为淡淡的橘色,这抹淡淡的橘色在马克思的黑白世界中显得尤为显眼,也预示着玛丽这个八岁的小女孩将给马克思的黑白生活带来了色彩。在经过艰难的思想挣扎之后,马克思决定给玛丽回信,他的手指飞快舞动,这时使用的音乐也是轻快的节奏,这里使用了音响音乐化(飞快敲动键盘的声音成为音乐的一个元素出现)更好的表现了马克思情绪、心情的转变。马克思回答了玛丽问的一些常人看来十分可笑的问题,也许只有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才能回答玛丽的问题。两个同样孤独的人正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加深了他们的友谊与感情。

剧中人物的口腔内的舌头设计为红色的,虽然整个画面可能都是黑白的或褐色的。但当他们说话时,这抹色彩会跟随着他们思想的交流时隐时现。在现实生活中,不管生活有多暗淡,乏味,但人们内心其实都是渴望着生活有新的变化,内心深处都怀抱着希望。

《玛丽与马克思》和《裸身哈维闯人生》两部影片的色调都是偏灰色。两部影片的色彩饱和度都不高。这种灰灰的色调和导演亚当•艾略特要表达的有着缺陷人生的主人公心态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四、影片中文字与旁白的运用

在《玛丽与马克思》中,剧中人基本上没有对话,使用的是像广播剧一般的内心独白,正如剧中马克思所说的。“我嘴上不笑,不等于我大脑不笑”。人们虽然没有更多的对话,却不等于他们没有思想。玛丽和马克思,虽然没有见过面却比相识的人交流的更多。

在《裸体哈维闯人生》这部虽然仅仅只有二十二分钟的影片,但却描述了哈维漫长,艰苦而又漫长的一生。哈维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都勇敢的面对,每个不幸的故事中都由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小句子连接。哈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对抗着不幸。

影片中整个故事都是由旁白和文字讲述联系起来的,唯一的一句由人物说出口的台词是“谢谢”,虽然他是面对他的病友感谢的,但这唯一的一句更像是哈维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多灾多难,但他从不施怒于人,自己一直乐观努力的工作,教给女儿正直的价值观,他对于人生一直都是报以感恩的心。就犹如影片的最后讲的“事实1034:人生就像一支香烟 一直抽到烟蒂......”

在影片《裸体哈维闯人生》中会时不时出现这样的文字信息如:事实48:事实可以被忽略,但它仍然存在。事实116:有些青蛙可以在冻僵后缓过来 但人类不行等等,这些句子都是在一些事情的发生时才出现的,如事实116就是在哈维的父母被冻死之后出现的,当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哈维的身上时,旁白(导演)就会将这一事实用一种言简意赅却富有含义的句子去解构这一事实。

五、影片中对具体数字的运用

这两部影片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具体数字,如,《玛丽与马克思》中的“马克思重三百五十二磅,他有八套一模一样的衣服,他每天会捡到一百二十八个烟头。他曾经做过八个工作。在烦躁时吃掉三十六个巧克力热狗。他养了条金鱼亨利八号死在六小时十二分之前,他在考虑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作息习惯,要尽快去买一条亨利九号。金鱼是有着生命的,但马克思却用亨利八号,亨利九号来命名。”这些具体数字的能够更形象的表现,马克思所患的病使他无法准确的表达感情,但他的逻辑性却极强。

影片讲述的是无助的孤独感,是难以捉摸的感情,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态度,这些都是虚无的,无法用语言或是影像具体的表达出来的,导演只能创造这样气氛。而导演对这种无法言说的感情用一些具体的数字作为对比出现:我生活很无趣,我有八套同样的衣服。我对体重很忧虑,我有三百五十二磅。纽约的人不将烟头放入垃圾箱,我每天会捡到一百二十八个烟头。导演用具体的数字与抽象的感情,对比着放到了观众的眼前。

两部影片中都使用了一定比重的数字,由此可见导演亚当•艾略特对于数字有着独特的偏好。

六、影片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分析

玛丽是一个居住在墨尔本的一个小姑娘,玛丽是孤独的,一个酗酒的妈妈,忙于工作的爸爸,一只不会说话的宠物鸡,她只能在《诺布莱的一家》中拥有很多朋友的动画片中寻求安慰。

而远在纽约也有一个喜爱看《诺布莱的一家》的四十四岁的犹太男人马克思。他有两台电视,小电视有图像没有声音,大电视有声音却没有图像。他喜欢《诺布莱的一家》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结构纪律分明。同时他们拥有许多的朋友。

一个是八岁的小女孩,一个是四十四岁的患有自闭症的男人,两个同样孤独的人在阴阳巧合之下成为朋友,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友谊。两个孤独的人像是有着残缺的两台电视,虽然都有着自己的缺点,但两个人碰撞在一起却十分和谐,两人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两个人在信中互相倾诉自己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信中都是一些琐事,却令两个相距遥远的人的心贴近了。在玛丽做了伤害马克思的事情之后。最终马克思原谅了玛丽,因为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一样,都有缺点,但人们有时无法改变自己的缺点,却能选择朋友,人的一生犹如在人行道上,有些人的平坦,有些人的坎坷。但人们都要认真的去走完它。在影片的最后,彩色的玛丽背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纽约一步步的走入了马克思的黑白世界,玛丽推开门,看到马克思坐在椅子上仰头坐着,已经停止了呼吸。玛丽坐在马克思的身边,轻轻的握住马克思的手,玛丽环顾四周,看到了自己送给马克思的装有眼泪的彩色瓶子,瓶子上方的墙上贴有自己的彩色照片。镜头逐渐上移,玛丽看到了天花板上满满的全是自己写给马克思的信。褐色的信纸贴满了整个天花板,玛丽仰着头与马克思一起,马克思的嘴角是上扬着的。玛丽将彩色带到了马克思的黑白人生里。耳边是马克思写给玛丽的那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

《玛丽与马克思》中的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幸,玛丽没有朋友,维拉沉迷于酒精,偷东西。诺尔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的工作。玛丽的邻居,雷恩赫斯波在二战时失去了双腿。而且恐惧出门。马克思肥胖,患有自闭症,且家庭不幸,爸爸抛弃了他与妈妈,妈妈在他六岁时自杀。连两人的宠物也都有着自己的不幸,名叫伊斯的宠物鸡是在送往屠宰场的路上掉下来的,名叫赫尔的猫,瞎了一只眼睛,他们在继续着生活,却用着不同的方法。玛丽和马克思找到了可以相互倾诉的朋友,雷恩赫斯波在努力的克服自己的恐接触症,诺尔在结束自己的工作后去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维拉在诺尔死后更加沉迷于酒精,每个人都用着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着。

在《裸身哈维闯人生》中的哈维与玛丽、马克思同样都是孤独的人,并且哈维与马克思都患有疾病。

亚当•艾略特的主人公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生理或心理疾病,就如同亚当•艾略特自己说的“我的所有角色都是不完美的,因为我坚信,所有人都是有瑕疵和缺陷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这些隐藏起来了。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些缺陷展示出来,并且为人们的不完美、不纯粹的东西鼓掌。我本人也有些生理问题,我的手常常会不自觉地颤抖,有时候,手的颤抖会对我的工作产生一点影响,却也变成了我绘画的特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理的瑕疵和限制。”

结语

亚当•艾略特是一个对于人生抱有积极态度的人,虽然他的主人公都有着自己的缺点但都是在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磨难。虽然人生有苦难,但再怎样艰难都要一个人孤单且坚强的走下去。亚当•艾略特在影片中表现了自己对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群的人文关怀,使得看过亚当•艾略特电影的人应该都会从中获得一些益处,开始对自己生活反思,让人以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去生活。

而亚当•艾略特在自己的电影中所使用的色彩与镜头语言,利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利用具体数字来表现抽象的情绪,这些方法都使亚当•艾略特的观点更好的利用电影这一形式表现出来。

[1]张箐、关玲:《影视视听语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美】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4]【意大利】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5]王华丽、张鹏:《动画编剧与导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哈维艾略特褐色
爷爷的宝贝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打招呼
你的手充满时辰
夹在书里的爱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特定意象的含混意义谈艾略特“创作前意识”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