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主栽品种肥料正交试验
2012-11-21陈军
陈 军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黑龙江 虎林 15841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设在八五八农场科技园区内,土壤肥力中等,草甸白浆土,年有效积温2 767.2℃,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0、垦鉴稻6号;供试肥料:46%尿素、46%过磷酸钙、33%硫酸钾。
施肥方式:氮肥按照基∶糵∶调∶穗4∶3∶1∶2施入。钾肥按照基∶穗7∶3施入。P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1.2 试验设计
采用L9(34)正交设计。大棚育苗、人工插秧。插秧规格:11品种为30cm×12cm,12叶品种为30cm×14cm,14行区,行长10m,3次重复,随机排列。单排单灌,每个品种设一个空白对照。
表1 L9(34)正交试验田间设计表 单位:kg/666.7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表2 不同处理产量结果 单位:kg/666.7m2
续表
因子处理 列号 品种尿素三料钾肥产 量1234ⅠⅡⅢ平均和值产量6龙粳2063534.034.034.634.2102.6542.887垦鉴稻6号45533.032.533.533.099.0523.848垦鉴稻6号53634.535.034.534.7104.0550.299垦鉴稻6号64435.034.435.034.8104.4552.4110空育13100025.024.525.825.175.3398.411龙粳2000027.527.026.527.081.0428.612垦鉴稻6号00031.533.031.031.895.5504.8
由表2可以看出,空育131空白施肥产量最低,仅为398.4kg/666.7m2,龙粳20次之,产量为428.6kg/666.7m2,垦鉴稻6号产量最高达到504.8kg/666.7m2,可见垦鉴稻6号自身吸收土壤养分及合成空间养分能力最强,龙粳20号次之,空育131最弱。并且,不同施肥量及比例对不同品种稻谷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空育131以处理2,即施纯量14kg/666.7m2,肥料比例1.25∶1.00∶1.25产量最高,达到498.97kg/666.7m2;龙粳20以处理6,即施纯量14kg/666.7m2,肥料比例2.00∶1.00∶1.67产量最高,达到542.88kg/666.7m2;垦鉴稻6号以处理9,即施纯量14kg/666.7m2,肥料比例1.50∶1.00∶1.00产量最高,达到552.41kg/666.7m2。
2.2 变量分析
表3 变量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品种、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施用量与稻谷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且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性状差异极为显著。
2.3 q测验
由表4看出:品种垦鉴稻6号与龙粳20、空育131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龙粳20与空育131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亩施纯N6kg与5kg、4kg,5kg与4kg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亩施纯P3kg与5kg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3kg与5kg差异不显著。亩施纯K5kg、6kg与4kg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5kg与6kg差异不显著,处理9、处理8、处理6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处理7与处理
表4 q测验
2、处理3、处理5、处理1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5与处理1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7与处理4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确定良种良法最佳组合为:
(1)垦鉴稻6号,处理8和处理9为本试验最佳组合,处理8纯量14kg/666.7m2,N5∶P3∶K6=1.67∶1∶2,产量达552.29kg/666.7m2,处理9纯量14kg/666.7m2,N6∶P4∶K4=1.5∶1∶1,产量达552.41kg/666.7m2。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2)空育131最佳组合为处理2,纯量14kg/666.7m2,N5∶P4∶K5=1.25∶1∶1.25,产量达498.97kg/666.7m2。
(3)龙粳20最佳组合为处理6,纯量14kg/666.7m2N6∶P3∶K5=2∶1∶1.67, 产量达542.88kg/6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