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动态血压观察及临床意义

2012-11-21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都610051谢陈玲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单纯性标准差收缩压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都 610051) 谢陈玲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其累积损害可导致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出现相应并发症,是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ABPM)是一种可连续24h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患者进行血压的跟踪测量和记录的血压监测方法,它具有便携、无创、多时点、连续性的优点,与诊室偶测血压相比,有助于医护人员客观、准确地掌握患者的血压水平。因此,ABPM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

本次研究我们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所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的意义,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5组: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其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合并血脂异常组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8年版)[2];合并房颤组2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其诊断均获心电图证实;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上述患者在高血压病史、严重程度和其他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GY-ABP1型24h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时将袖带绑缚在患者左上臂,进行24h间断自动充气动态血压监测。设定监测仪参数以白天(6:00am~10:00pm)每隔30min自动测定血压1次,晚间(10:00pm~次日6:00am)每隔60min自动测定血压1次。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嘱其避免重体力活动。

获得监测数据后记录以下指标: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晚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晚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及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BPSD)、晚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晚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

结 果

1 不同高血压并发症患者组间24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比较 各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晚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晚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显著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组昼、夜平均血压及血压波动异常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房颤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更为严重,详见表1。

表1 不同高血压并发症患者组间24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比较(±s)

表1 不同高血压并发症患者组间24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比较(±s)

注: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P<0.05;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房颤组、腔梗组相比*△P<0.05。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组别 n 2 75±5.98房颤组 24 141±7.43* 154±7.26* 135±6.46* 93±6.33* 105±4.11* 87±6.14*腔梗组 22 145±7.58* 158±6.54* 139±7.59* 94±5.29* 106±5.03* 88±5.59*左心室肥厚组 26 156±9.13*△ 171±8.96*△ 146±8.12*△ 101±7.41 113±6.98*△ 93±6.98 24hSBP dSBP nSBP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 30 131±3.18 142±4.26 127±3.04 81±5.14 91±4.9 24hSBP dSBP nSBP*△

2 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与血脂异常组患者血压变异分析 血脂异常组患者24hSBPSD、dSBPSD、dDBPSD等指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与血脂异常组患者血压变异分析(±s)

表2 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与血脂异常组患者血压变异分析(±s)

收缩压标准差(mmHg) 舒张压标准差(mmHg)组别 n 24hSBP dSBP nSBP 24hSBP dSBP nSBP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 8.24±1.68 8.29±1.89 8.26±2.16 6.36±1.18 6.31±1.02 6.33±1.48合并血脂异常组 25 9.89±1.58 11.08±2.03 8.69±2.23 6.49±1.237.28±1.96 6.41±1.67

讨 论

血压是一个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生命指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靶器官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掌握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昼夜波动规律是治疗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健康个体及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天24h的血压波动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勺型曲线。目前有众多临床研究表明,非勺型或反勺型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神经兴奋性持续升高,进而导致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偏小、与日间持平甚至超过白天血压的现象,这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明显较勺型者更严重[3]。此外胆固醇亦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

准确掌握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昼夜波动规律是治疗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但传统的诊室测量血压的方法容易受到患者心理行为或安慰剂效应的影响,难以得到其真实的血压值,更难以掌握患者昼夜血压波动情况。

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反映患者昼夜血压波动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与诊室或家庭偶测血压比较,ABPM有以下优点:①可反映患者24h或更长时间内多个时点的血压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因此可发现偶测血压不易诊断的血压升高患者,尤其是单纯夜间血压异常者,有利于明确高血压的诊断。②ABPM不易受心理行为及安慰剂效应的影响,有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ABPM所反映的患者昼夜血压波动情况与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程度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预测因子[5],这点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实。③可提供血压谷峰比值、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等常规血压检测方法不能获得的临床资料,是分析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及维持时间的常用指标。④其他: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等监测可掌握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与血压水平波动之间的因果及时间关系[6],以及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植物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等[7],有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次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可以看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为突出,提示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更加严重。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密切相关,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

根据笔者的治疗经验,对ABPM发现的非勺型或反勺型血压患者应以联合降压为主,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CCB)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RB。ACEI或(ARB)类降压药对夜间血压升高效果显著,合并心、脑损害或清晨血压升高患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不适宜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对昼夜血压节律消失患者,应选用控释或缓释剂型,以实现24h平稳降压。如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可根据ABPM结果,调整不同降压药物的服药时间,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带来的靶器官损害。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Rekhviashxili A,Tsinamdzgvrishvili B,Chkhetia M,et al.Relationgship of 24hour blood pressure rhythm with endothelisl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J].Georgian Med News,2008,159:21-26.

[4]谢 勇,张丽华,胡大军,等.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4):729-730.

[5]卢永萍,潘 颖,王 曼.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275-277.

[6]孙 颖.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141.

[7]Pierdomenico SD,Di Nicola M,Esposito AL,et al.Progno different indice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hypertens Am J hypertens,2009,22(8):842-847.

猜你喜欢

单纯性标准差收缩压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