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优化分析

2012-11-2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宜都市农技人才队伍

周 蓉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宜都市群众工作部,湖北 宜都 443300)

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优化分析

周 蓉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宜都市群众工作部,湖北 宜都 443300)

为优化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利用宜都市统计局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机构人员身份不明、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骨干不突出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明确机构人员身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行公平竞争上岗,强化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队伍;优化;分析;宜都市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而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1 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1.1 身份变化

表1 2005~2011年宜都市农业技术人员编制变化情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体系和农业推广的管理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2005年,湖北省下发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3号),该文件将传统的“养人”变为了“养事”,将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这一改革办法的实施,直接导致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被买断,使其退出了事业单位编制。2008年中央1号文件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随着中央对农技推广的逐渐重视,有必要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进行研究与优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变动总是受政策的影响。早在2005年及以前,农业技术人员均实行事业编制管理体制,100%属于事业编制身份。然而,从2006年开始,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全部被迫退出事业编制。2008年属于编外身份的农技人员比例为88.97%,另有11.03%的农技人员属于编内身份。然而2009年,实行编内管理的人员比例又开始减少到3.6%。最终到2010年,对农技人员又开始恢复事业编制管理。2010年和2011年,属于编内身份的农技人员比例均为100%(表1)。

1.2 年龄结构

图1 2005~2011年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分布

2005~2011年宜都市农业技术人员处于36~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其比例基本上占40%以上。2005年35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远远高于46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2006年,35岁及以下和46岁及以上的人员的比例出现持平状况,均为26.51%。然而2007年,46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为25.15%,而35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仅为20.86%,46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比35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高出4.29个百分点,而且从该年开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2011年35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仅为12%,而处于36~45岁年龄段和46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较大,分别达到45%和43%(图1)。由此可见,宜都市农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分布严重不合理,年龄断层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1.3 学历结构

2005~2011年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处于大专这个层次,其比例历年均占50%以上。其次是属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数较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最少,其比例历年均徘徊在10%左右(图2)。另外,2011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7%,大专学历的比例为62%,中专及以下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文化素质偏低,高素质的人才短缺。

图2 2005~2011年农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

图3 2005~2011年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1.4 职称结构

2005~2011年农业技术员中具中级职称的人数最多,其所占比例大致历年都在50%以上。其次是具初级职称的人数较多,占30%左右。无职称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图3)。2011年,农业技术员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68%,具初级职称的人数次之,占比26%,无职称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最少,所占比例仅为2%和4%。由此可见,宜都市农业技术人员大多数都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但是具有高技术的骨干人才十分缺乏。

2 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在推动农业科技传播,促进农业产业调整,拉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机构人员身份不明确,缺乏工作的基础

目前,湖北省实行的“以钱养事,养事不养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已出现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格局[1]。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的调整,使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丧失了事业编制的身份,也使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虑,自己到底是公务员还是只属于临时工?由于缺乏准确的身份定位,致使农业技术人员出现工作内容不清、职责不明、积极性不高的工作状况,又谈何成效呢?另外,由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艰苦,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得到较好开展。再加上工资待遇较低、无社会保障等客观原因,导致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突出。

2.2 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活力

图4 2005-2 011年各年龄段农技人员比例变化趋势图

近几年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而46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由于36~45岁年龄段的人数较多,所占比例常年处于50%左右,这样一来,再过几年,这一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会更加突显 (图4)。近些年,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几乎没进过农科类大学毕业生,也基本处于只出不进的状态。由于很难吸收新的大学毕业生,而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又必然逐年增加,从而致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年龄断层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因为缺乏新生力量和新思想的注入,整个队伍也就会像一潭死水,失去了其应有的热情和活力。

2.3 产业技术骨干不突出,缺乏科技领军人

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极少。在2011年,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仅占4%,具有中级职称的占68%,具有初级职称的占26%,另外还有2%的农技人员没有职称。由于农业技术人员整体上级别不够高、技术不够硬,致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出现“无技术带头人,无技术拔尖人才”的“二无”状况,这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也产生一定的阻碍。

2.4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缺乏市场适应力

2011年,农业技术队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的仅占17%,大专学历的占62%,另外还有21%的农技人员的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由于农业技术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较少,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范围十分有限,故而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也就只能仅凭传统的知识和经验工作,知识更新、技能提高较慢,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 优化宜都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议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相适应,针对宜都市农业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明确人员身份,增强员工归属感

“以钱养事,养事不养人”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事业编制身份,中止了他们被提拔重用、走向重要岗位的机会,从而扼杀了他们对工作和事业的追求和拼搏精神[3]。为了留住并吸引高技术、高水平的农技人才,稳定并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应将明确人员身份、增强员工归属感放在首位。

3.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队伍活力

为提高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方面,要吸收近年来毕业的优秀农科类大学生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增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活力。另一方面,要高薪聘请一些专业水平高、业务精练、敬业精神强的专业人士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市场竞争力。

3.3 实行公平竞争上岗,激发队伍创新力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竞争机制,选拔出一批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以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结构,提高农业推广效果。并鼓励农技人员不断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出成效。对创新成效显著的农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

3.4 引进绩效考核管理,提高员工进取心

在对农技人员的管理中,可尝试引进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由原来的固定工资变为浮动工资,并分为3个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在绩效工资的核算方面,要在对工作成效尽可能实行量化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依考核兑现工资,可以防止农业技术人员懈怠或懒惰的情况出现。同时对绩效特别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真正实行奖优罚劣的用人机制,有效地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进取心。

[1] 汪发元,刘在洲.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现状及改革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7(4):74-77.

[2] 张云飞.荆州市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51-253.

[3]易继平.宜昌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及整改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92-194.

2012-10-30

周 蓉(1979-),女,湖北宜都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民需求与保障。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12.014

F324.6

A

1673-1409(2012)12-S046-04

猜你喜欢

宜都市农技人才队伍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MIKE FLOOD软件的建模要点讨论——以宜都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农柑橘减产不减收带来的启示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把握特点增兴趣 创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开展青年干部理论宣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