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
2012-11-21杨桦姜桂花王洪雄常颂桔申秋
杨桦 姜桂花 王洪雄 常颂桔 申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冠心病的诊断手段很多,目前在医学界流行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但由于是侵人性诊疗同时价格昂贵因此不易被我国的老年患者接受[1]。本文收集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共148例,分析这些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是否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对粥样硬化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一个预测因子提供一些临床资料,也方便今后临床医师在诊治中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有患者为148例;冠心病组中共有患者为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67.48±7.29)岁,非冠心病组中共有患者为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71.09±6.83)岁。
1.2 检查方法 检查采用美国Acuson(ASDEN)128xp/10超声诊断仪,仪器探头的频率为7~12 MHz,分别检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同时利用二维图像来观察血管管径血、血管壁、内中膜等位置是否有斑块形成。IMT的测定在舒张末期,分别取4个心动周期的均值。判断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判定为0.9 mm≤IMT<1.3 mm,斑块的判定为IMT≥1.3 mm定义;如果IMT增厚活着有斑块形成为颈动脉硬化。在对1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查后确定冠心病患者为96例,非冠心病患者为52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共96例,其中70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2.9%;对照组52例,其中24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例,%)
2.2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IMT的比较(±s)
表2 老年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IMT的比较(±s)
3 讨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人体内脂质代谢不正常,而致使血液中大量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如果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越来越多,就可能堆积成为白色斑块,过多的白斑会导致动脉腔狭窄,当血流受阻时,就会发生血管单位血液冲压动脉,产生心绞痛[2]。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定义为颈部动脉壁变厚并且失去血管壁弹性诱发的几种疾病的统称,它属于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近几年来医学界关于颈动脉硬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颈动脉属于中型动脉,当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表现为管腔狭窄和斑块沉积,故多数学者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属于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3]。因此,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预测冠心病将会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重视。本次的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2.9%,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6.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冠心病组,由此不难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可以得出颈动脉病变可间接预测出冠心病的发生情况。
现在流行的冠脉造影风险高而且价格贵[4],所以并不被老年患者所接受,而本文的研究则利用颈动脉超声来预测冠心病的检测,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费用低、安全性高,最主要可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对相关动脉疾病高危人群的患者做一个合理的规划,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以及酒禁、戒烟、调节饮食等干预措施,相信会对延缓动脉硬化、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将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1]HeZX,Hedrick TD,Pratt CM,et al.Sererity of corno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by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predicts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2000,10l(3):244.
[2]陈灏珠.内科学.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8.
[3]王拥军.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57-258.
[4]李季.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2):1486-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