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流芳:秭归屈原祠搬迁记

2012-11-21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2年12期
关键词:山门屈原建筑

文/刘 彦 编辑/罗婧奇

位于秭归归州镇的屈原祠,唐代始建,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强烈公”,将屈原祠修缮一新后更名为“清烈公祠”,所以屈原祠原称为“清烈公祠”,是人们凭吊屈原的场所。

归州老屈原祠的山门。摄影/王敏

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有神鱼负尸回归故里,于此安葬,前人在此建祠葺墓,以供凭吊。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便蕴含他对屈原深切的同情和缅怀。

据《归州志·祠祭志》载:清烈公庙……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刺史王茂元始建祠。至正四年(1344年),郡长密几哈玛相继重修。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学政凌如焕,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署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州李忻先后重建。该建筑海拔高度165米,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四周林木环绕,风景旖旎。新中国成立后,曾对该庙维修过两次:第一次在1963年3月至10月,主要维修其大门牌楼及梁架。第二次维修是1965年3月至12月,主要维修其大殿屋顶和装饰。

1976年7月,由于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兴建,清烈公祠迁至归州镇,更名为“屈原祠”,祠由山门、配房、碑廊、屈原青铜像、屈原纪念馆及屈原墓等建筑组成。屈原祠内现有建筑除屈原墓保留有部分清道光时的原构件外,其他均为用现代材料构筑的仿古建筑。

屈原祠占地14000平方米,面江依山,隔江与笔架山对峙,金秋时节祠宇便被叶绿橙黄的桔林所掩映。拾阶而上,喘息间抬头仰望,一座歇山重檐牌楼式山门建筑便映入眼帘。该牌楼六柱五间,中上方天明堂中郭沫若书“屈原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左右额枋分嵌襄阳王树人所书“孤忠”、“流芳”四个大字,大门门楣匾额上为“光争日月”,为武汉青年书法家张秀所书。山门两侧为滚龙脊硬山顶东西配房,面墙正中各有一个圆形浮雕“龙凤呈祥”图案,整个山门建筑静谧、庄严。进入山门,正面台阶中间的花坛中,花树巧妙地修剪成“求索”二字,使你不禁想起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

屈原祠是以“低头沉思,顶风徐步”为造型的屈原青铜像为中心,两侧为刻有屈原文学作品和近代名人题刻的碑廊。铜像后为屈原纪念馆,馆内展有历代版本的《楚辞》及纪念屈原的绘画、书法、照片、乐曲及研究屈原的论文等。纪念馆后有1976年随屈原祠同迁于此的屈原的衣冠冢,为三排六柱八字开扇结构,基本保存清道光年间屈原墓的原件,墓前有“寿”字石香炉,墓外石柱上刻有“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柚万世流芳”的楹联,内柱的楹联分别为“崔巍丰碑矗大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六柱间镶嵌《重修楚大夫墓碑记》,碑文曰:“……传神鱼负尸,归瘗故里,实衣冠之冢,乡里父老之情。而今回水千里,墓室蒙泽。择递迁葬,永慰忠魂。”墓冢中有一红漆木棺被一莲花石座所托悬吊于内。

屈原墓。摄影/王敏

墓冢松柏掩映,庄严肃穆,每年端午时节来此凭吊的人络绎不绝。屈原祠是人们纪念、缅怀伟大诗人屈原的场所。该建筑于1981年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屈原纪念馆实际上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屈原人物及其作品、思想的研究中心。作为屈原故乡的屈原祠早已成为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海内外。

深深融入人们生活的屈原祠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很大牺牲,屈原在葛洲坝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已成为“移民”,屈原祠从屈原沱原址迁到现在归州的向家坪。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后,会淹没到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同时所有地点有潜在的滑坡隐患,所以作为老“移民”的屈原又为三峡水利工程做贡献。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屈原祠的保护问题早已引起各级政府及各专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秭归新县城的搬迁新建方案就已将屈原祠的新址规划列入其中。新的屈原祠更加宏伟,已成为三峡工程库区一处令人向往的人文景观。

【链接】

屈原祠的再搬迁

文/王风竹、余西云

屈原祠的新址选定在归州镇下游36公里的秭归县新县城茅坪凤凰山,新制定的屈原祠保护方案,考虑可由长江江面的可视性,将建筑群建于黑石弯的山梁上。由凤凰山景区的沿江路,经屈原故里牌坊可达屈原祠入口牌楼们。建筑的总体布局规模与现屈原祠基本相同,只是屈原祠原位于长江北岸,现在却搬迁至长江南岸。

该建筑群面向东南,有山门、两厢配房、二道门、屈原塑像、两厢碑廊、纪念大殿、屈原墓等建筑组成。入口山门严格按原建筑式样复建,以人们熟悉的形象呼唤起对屈原、对现屈原祠、对地方文化的记忆。屈原墓,从原屈原祠原样搬迁,在新址按原式样重建。纪念大殿为钢筋混凝土与木相结合的仿古建筑,五开间。建筑高两层,重檐歇山顶。其构造做法采用峡江地区的习惯做法,特别是门窗隔断的形式、脊饰、装修均以地方习惯做法为依据,避免北方化的建筑倾向。

新屈原祠,入口山门严格按原建筑式样复建。摄影/王敏

猜你喜欢

山门屈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建筑的“芯”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