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的处理方法
2012-11-21黎霞吕玲玲吕婷
黎霞 吕玲玲 吕婷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为患者行静脉输液时,由于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造成注射部位肿胀是经常碰到的问题,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重新扎上止血带,让患者握拳,再进针少许,但此处理方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成功率较低。自2009年12月起我院门诊输液室采用翻转针尖斜面向下(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的方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少患者第二次静脉穿刺的痛苦,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为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穿刺时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年龄在18~57岁的78位患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32.7岁,对照组39例男15例,女24例,平均年龄30.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血管直径、弹性、走向、深度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7号头皮针输液器,操作者均为穿刺技术水平相当的护士。
1.2 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的判断 给患者进行常规穿刺,回血满意,输入药液时患者感觉局部疼痛,检查仍有回血,用食指轻轻触摸针尖部并挤压输液管使液体快速进入,可触摸到一同芝麻般大小的硬结,此时可判断为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重新扎上止血带,让患者握拳,再进针少许。实验组处理方法:将头皮针蝶翼从右边逆时针翻向左边,即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针头斜面翻转向下。
1.4 结果判断 ①成功:注射局部无疼痛,检查有回血,将调节器调至最大,输液滴数≥60滴/min;②有效:注射局部无疼痛,检查有回血,将调节器调至最大,输液滴数30~40滴/min;③无效:注射局部疼痛,检查无回血,将调节器调至最大,输液滴数<30滴/min或液体不滴。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处理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3.1 输液时,由于患者血管管径小,进针见回血后不敢再送针是导致针尖斜面不完全进入血管内的主要原因,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扎上止血带再进针少许,由于血管的走向、深度等原因,进针的角度很难掌握,容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实验组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度,把针头斜面翻转向下,此方法不用再进针,不受血管走向、深度等因素的影响,效果较好,方法简单,护士容易把握,患者较容易接受。
3.2 由于人体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疼痛刺激敏感,且静脉穿刺的血管多为表皮静脉,而采用翻转针炳法使针头的斜面向下,减少针尖及药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减少疼痛;而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可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3.3 此方法亦可用于针尖斜面贴住血管壁导致液体滴入不畅者[1]。
3.4 应用此方法注意事项:可引起组织坏死的药液如甘露醇等,禁用此方法。
[1]赵立敏,李丽,王美英.翻转针柄法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