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2-11-21黄敏坚张远新
黄敏坚 张远新
急性酒精中毒为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之一。重度酒精中毒重度可因呼吸衰竭、呕吐物窒息或颅脑水肿而致死亡,院前现场急救应快速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我科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60例,在院前急救中给予纳洛酮治疗,通过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院前现场急救中对重度酒精中毒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2.4±3.5)岁,在现场均有确切大量饮酒史,口腔和洗胃液中有浓烈的酒精气味,SpO2(90.5±4.3)%,处于重度酒精中毒期,表现为昏睡或昏迷。Glasgow评分平均8分。选择既往40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上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到达现场后立即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测定等。有呕吐者予头部偏向一侧或让其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治疗组在开放静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0.8 mg,然后按1.2 mg/h速度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至症状好转。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水500 ml加普通胰岛素6~8 U加10%氯化钾15 ml(GIK液)等常规治疗。两组均补充VitC、VitB66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生命体征,清醒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等。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均通过SPSS 13.0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院前急救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采用纳洛酮治疗,能较短时间内症状改善,如呕吐终止,肌张力恢复正常,能正确回答问题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院前急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表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急性重度酒精中毒逐渐成为院前急救的常见和多发重症之一,根据我院统计,院前急救中疾病种类中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例逐年增加。超量酒精可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出大量β-内啡肽(β-EP),产生吗啡样生物学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昏睡、意识朦胧、理智障碍,并对呼吸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致体内组胺释放,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急剧扩张,颅内压明显升高[1]。并且可使平滑肌松弛,而致尿潴留。另外,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可与多巴胺缩合成β-EP,大大增加了血浆中β-EP浓度,血浆β-EP明显增高,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脑细胞具有直接损害作用导致脑水肿,进一步加重意识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表现为昏睡或昏迷[2]。本组所观察的病例均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昏睡或浅昏迷状态,有呕吐,呼吸缓慢,心跳加快,特别严重的大小便失禁。由于多数患者平素健康,因此其家属或亲朋好友在现场情绪紧张及担心,对现场急救人员期望值较高,要求尽快采取见效快,安全的的处理措施,增加了现场急救的难度[3]。
纳络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亲和力强于吗啡或脑啡呔,能与吗啡受体专一性结合,几乎拮抗吗啡的所有作用,能迅速解除β-EP抑制前列腺素E2(PGE2)对循环与呼吸的兴奋作用,增加心脏输出量,兴奋心肌,改善呼吸[4,5]。同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地防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阻断了吗啡或β-EP的作用,从而发生强有力的催醒和解乙醇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6]。我科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纳洛酮作为临床急救用药是十分安全的,本组观察60例患者,能较短时间内改善症状,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已将纳洛酮作为院前急救中常规用药。
[1]马玉腾,田英平,石汉文,等.急性酒精中毒1778例分析.临床荟萃,2006,21(8):577-578.
[2]王一镗.实用急诊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35.
[3]陈丽霞、冀玲等,急性酒精中毒387例救治体会.临床急诊杂志,2007,8(4):239.
[4]Zhuo JW,Pang XL,Zhang L,et al.The effect of low dose naloxone on the analgesia of ketamine.Atca Acad Med Xuzhou,2007,27(1):5-7.
[5]张庆伟,英秀梅,姜雨华.盐酸纳洛酮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7,2(20):50-51.
[6]杨斌,周金凤,惠兆勋.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