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三十年不破怎能立——谈龙年央视春晚的革新

2012-11-21张利英

声屏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晚会舞台

□张利英

2012年的春晚是在近年来春晚一直面临相当压力的情况之下放下重负、放手一搏,大胆尝试脱离已经相对稳定的模式,在30年的重要关口,开始寻找和探索新的可能性的努力。春晚三十年,不破怎能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而立”的春晚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她一系列的大胆突破和革新。30年,足够一代人的成长。央视春晚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有足够成熟的经验和模式,这是央视的优势,但是这些成熟的经验和相对稳定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革新的羁绊。面对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和全新的观众结构,央视春晚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如何突破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今天的年轻观众,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龙年的春晚,让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这种大胆的尝试、变革的勇气。都说央视“尾大不掉”,但从这台春晚,我们感受到了央视勇于超越自我、勇于求新求变的魄力,感受到主创人员创办春晚的诚意。这些探索和努力已经获得了观众相当程度的接受,可以说这是一场纯粹的春晚、生活化的春晚、面貌一新的春晚。

首次“零广告”“无贺电”,观众感受为最大

央视龙年春晚主动放弃广告投放,带给无数观众以精神愉悦,被网友称为是近年来“最干净的春晚”。广告本身并不是一种“恶”,但诉诸视听冲击的大量广告会冲淡内容。在被网民戏称为“广告中插播电视剧”,商业味越来越浓的电视荧屏上,龙年央视春晚这台全球瞩目的大型晚会,能够放弃巨大的经济收益,充分显示了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责任担当、胸怀和价值追求。这一举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其对老百姓口碑的追求,不仅赢得更多的观众、更多的民心,也为其他兄弟台做出表率。

贴近百姓接地气,精英春晚回归大众春晚

近年来的春晚,承载了太多负荷,变成一个超大内容、超大体量的“宏大叙事”,商业运作、娱乐江湖、拜年贺岁等各种元素掺杂混沌。而立之年的龙年春晚成功“减负”,无论从晚会的主题、舞台的造型、现场观众的构成还是主持人语言风格,乃至筹办春晚之前与广大网民、观众的互动无一不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的源起,笔者认为就是春晚主创人员对春晚观众的深刻认知——春晚是老百姓的大联欢,用总导演哈文的说法:“是做一台给现场几百人看的晚会,还是做一台给电视机前十几亿人看的晚会?”结果是我们看到,主创人员用最高的技术、最好的创意来完成了一个回归——家庭式的联欢。在家与国的结构里,这种回归,是一种主角的归位,即中国人、中国家庭才是这场晚会的“观众”与“主角”。所以,这台晚会给人的最大感受是,更加贴近百姓接地气,少了宏大叙事和场景,多了些温馨、朴实和亲切。

在主题的选择上增加了对普通老百姓心情的揣摩,以“回家过大年”这一百姓大众朴素的愿望为晚会主题,节目更加纯粹,不再承载太多的教化功能。晚会大多数节目都围绕“回家”这个主题展开,表现的基本都是乡情、亲情。5岁男孩邓鸣贺念着童谣引出开场歌舞,“夫妻档”“全家福”在舞台上秀团聚,草根歌手朱之文声情并茂演唱《我要回家》,乃至韩庚与电子化图像打斗的创意节目《除夕的传说》等,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尤其是习惯唱大歌的春晚“常青树”宋祖英,这次的《叫一声爸妈》也回归简约朴素,再也不见以往的“宏大叙事”与“众星捧月”。而杨丽萍、王迪的《雀之恋》在艺术上追求经典,被观众认为是“本届春晚最难忘的节目”。

也因为“回家过大年”的主题,我们看到了久违的舞台与观众席相对融合的围座形式。演员与观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观众席上没有了商界巨贾及各界精英的面孔。晚会邀请参加演出的明星与他们的家人围桌而坐,而在过去一年里受到舆论关注的普通人,也在春晚现场获得了一席之地,比如因解救被拐儿童而享誉民间的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发动免费午餐活动的邓飞,还有从网上征集“最美全家福”的山西一户普通人家……为这些人提供观众席位,表达了一种新的、更值得珍视的价值偏好。这样的价值表达,实际上比在节目内容中进行“价值植入”更有感染力。

龙年春晚让观众惊喜地看到主持人串词变得口语化,风趣调侃珠联璧合。在主持语上,今年春晚的主持人少说了很多套话,改以简洁、幽默的风格,四位男主持人更是时常相互揶揄、调侃。朱军、毕福剑、李咏、撒贝宁、董卿、李思思组成的主持人新阵容,以开嗓唱歌的方式出场,也打破了春晚以往固定的模式。

与往年筹办期间遮遮掩掩、故作神秘的态度相比,龙年春晚还变得十分亲切、随和,和观众的互动也前所未有地密切。据统计,通过官方微博,春晚发起的“我为春晚献欢乐”互动活动,获得了网友多达1600多万条的评论。春晚的排练进度、彩排照片不断公布,也保持了和观众的“零距离”接触。而今年宋祖英的歌曲《叫一声爸妈》原歌曲名为《再叫一声爸妈》,就是按照网民的意见,春晚现场演唱时把“再”字去掉,顺应了网民的建议。

力推春晚新面孔,舞台形象、演出内容焕然一新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化要大发展,才能大繁荣。如果总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复,没有创造力,文化就没有办法发展。

春晚有不少标志性人物,这些演员每年在春晚的亮相虽然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爱,但因为出现次数太多而被人们划归到了“春晚老面孔”中,在春晚办成了一种“套路”后,更被“拎”出成为一些观众指责春晚“老套”的理由。今年一些重量级老演员的离去让春晚变得相对平淡,新人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表演空间。比如,《开心麻花》中新鲜血液的输入,像一股清新的风,改变了赵本山的喜剧模式,充满了戏剧味的喜剧风格让观众有了不一样的欢乐。

舞台美轮美奂,视觉享受推向极致

今年春晚舞台的设计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以往的传统形式,将观众的视觉享受推向极致。在某网站做出的“您认为本届央视春晚最值得称道的创新和改变是什么”的调查中,58.6%的观众把票投给了“舞美设计科技感十足,LED屏很绚丽”。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今年的舞台是用180度三维全背景6600平米的巨型LED组成。通过对舞台精准控制,使整个舞台的304块数控机械升降装置根据节目呈现需要进行任意组合搭配,成为没有生命的表演者参与节目表演。天棚灯光“天幕”与演员脚下的LED地面可以打出相互呼应的图案,正是这铺天盖地的LED屏的运用为春晚带来了极富变化的美感。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升降舞台,亦真亦幻、三位一体的LED显示屏,让人沉浸在“阿凡达”式的绚美世界中。在王力宏与李云迪的“斗琴”中,黑白键组成的3D画面跃动“起舞”;王菲与陈奕迅演唱的《因为爱情》中,当音乐响起,舞台中间升起一座桥梁,演唱时整个舞台飘满全息影像构建的花瓣;萨顶顶的《万物生》营造的梦幻般林立的丛林冰凌令人迷醉……

央视春晚的收视也会受到其他媒体节目的冲击,但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身。龙年春晚的改变提供了这样一种哲学意味的思辨:改变是可能的,而且,只要有所改变,就一定会被观众所发现、所称赞。13亿人对春晚都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如果以这种速度和模式不断地改进、创新、发展,相信明年的春晚会赢得更多观众。

猜你喜欢

晚会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森林晚会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舞台主持心得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