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012-11-20郭明贤曹宝花王东光
高 燕 郭明贤 杨 群 曹宝花 王东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大学时期正是人格发展与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需求,择业、就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外在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在面临某些重大转折或挫折时,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者危及生命,对个人、社会、学校和家庭产生不良影响[1-3]。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自身发展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4-9]。如何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潜能的最大发挥,人生价值的实现。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为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干预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按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院校的一年级与三年级医学生共计2770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86份,回收2863份,回收率92.77%;其中有效问卷2770份,有效率为96.75%。年龄15~35(21±2.34)岁。其中一年级1504人,三年级1266人;男生1257人,女生1513人;独生子女557人,占20.1%;谈恋爱的学生874人,占 31.6%;农村户口 1907人,占68.8%;单亲家庭212人,占7.7%;少数民族79人,占2.9%。被试均无精神病史。
1.2 方 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被试进行测查。问卷包括6个部分:①自制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专业、年级、恋爱状况、是否为农村户口、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②SCL-90:包括90个条目,归纳为9个症状因子。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从不、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得分范围为1~5分,统计9个症状因子分和总均分。SCL-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某项因子分偏高,说明此因子心理卫生问题严重;③焦虑自评量表(SA S):有20个自评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到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得分范围为1~4分。每个项目相加为总粗分,将各题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各题及总分的标准分;④抑郁状态问卷:量表共20个测评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计算调查对象的总分后,求出抑郁评分指数(抑郁评分指数=粗分/80),该指数<0.50为“无抑郁”,0.50及以上为“抑郁”,其中0.5~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⑤人际信任量表(IT):由美国心理学者Rotter编制,该量表共有2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从25~125分,中间值为75分,被试者得分越高则信任度越高,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采用W atson与Friend1969年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10-11]。该量表包括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2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量表得分范围0~140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交回避及苦恼程度越严重。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相当高,采用5级分制时Cronbach的a系数接近0.90。
1.2.2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测试前由测试者讲清该调查仅用于心理学研究,采用匿名方式,以消除学生的疑虑,然后采取自愿的原则由学生自行答卷,现场统一发放回收。
1.3 统计方法 将调查表整理编码后.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完成后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及手工核查,并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用()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CL-90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一年级与三年级SCL-90结果比较()
表1 一年级与三年级SCL-90结果比较()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因 子 低年级(n=1504)高年级(n=1266) t P躯体化 1.52±0.44 1.47±0.44 3.51 0.000***强迫症状 2.00±0.52 1.92±0.56 3.50 0.000***人际关系 1.83±0.53 1.77±0.55 2.87 0.004**抑 郁 1.74±0.53 1.68±0.53 2.72 0.007**焦 虑 1.71±0.52 1.64±0.51 3.55 0.000***敌 对 1.65±0.54 1.63±0.57 1.11 0.270恐 怖 1.57±0.50 1.52±0.50 2.84 0.005**偏 执 1.67±0.48 1.62±0.51 2.97 0.003**精神病性 1.59±0.46 1.53±0.46 3.50 0.000***
表1显示,低年级医学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高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
2.2 SA S、DSI、IT 及SAD 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一年级与三年级SA S、D IS、IT及SAD结果比较 ()
表2 一年级与三年级SA S、D IS、IT及SAD结果比较 ()
项 目 一年级(n=1504) 三年级(n=1266) t P SAS得分 42.75±8.75 43.37±9.87 -1.75 0.080 DSI得分 0.63±0.45 0.64±0.42 -4.89 0.000***ITS 得分 77.91±8.22 78.52±7.17 -2.08 0.037*社交苦恼分量表38.68±6.35 39.45±6.21 -3.23 0.001**社交回避分量表39.75±7.08 40.52±6.85 -2.89 0.004**SAD 得分 78.43±12.38 79.97±11.89 -3.32 0.001**
表2显示,三年级医学生DSI得分,ITS得分,SAD得分均高于一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 S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医学生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等明显高于三年级医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医学生因为刚刚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不适应[12],他们既要处理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方式及新的学习内容带来的压力,又要独立处理各种复杂的个人生活问题,遇事易冲动、发怒,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对学习目标、就业形势、以及大学教育发展走向等医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切合实际的思想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
调查结果发现三年级医学生与一年级医学生相比,抑郁状况、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严重,但是人际信任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三年级医学生与一年级医学生相比,刚进校的新鲜感消失,同学相处一定时间矛盾开始出现,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活动的时间,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现象。抑郁是心理应激下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的应激有助于健康,但是过度的应激不利于健康。社交是大学生的重要行为之一,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分别指回避社交的倾向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体验,即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负向情感和不舒服的体验,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对高年级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质,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并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期使医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通过比较分析一年级医学生与三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提示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心理咨询,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有障碍学生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预防心理疾病发生;保证顺利地完成学业。例如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的心理和行为,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一些心理现象的机制,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调节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针对自身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适时调节。其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随时、单独地进行咨询,以解决其心中的困惑[2]。另外,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而做出针对性预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Magnusson L.The use of the cognitive behavior survey to assess nursing student learning[J].J Nursing Edu 2001,40(1):43-46
[2]Wyshak G.Women’s college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lf-reports of physician- diagnosed depression and of current symptoms of psychiatric distress[J].J Women Health Gend Based M ed,2001,10(4):363-370
[3]LI Yi’an,Wang Xuechen.Correlation of 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with parental rearing patt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Chinese Jouran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36):124-125
[4]Isra Ahmed,Haseena Banu.Reem Al-fageer and reem Alsuwaidi,cognitive emotions: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staff[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09,24(3):1-7
[5]Baldassin S,Alves T C,DeAndradeA G,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ve symptom s in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med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M ed Educ,2008,11(8):60
[6]Adomas B,A rune K,Robertas B.Symptom 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in humanities students:Relationship with big-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vulnerability to stress[J].Int J Soc Psychiatry,2008,54(6):494-501
[7]Firth J.Levels and sources in medical students[J].BMJ,1986,292:1177-1180
[8]Tjia J,Givens J L,Shea J A.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dertreatment of medical student depression[J].J Am Coll Health,2005,53(5):219-224
[9]江陆平,李丹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6):71-72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卫杂志,1999(增刊):180-182
[11]Watson D,Friend R.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69,33:448-457
[12]尹训宝,孙宏伟,刘晓芹.大一新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5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