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软工作”变成“硬成果”—访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得者宋维平
2012-11-19高妍
本刊记者/高妍
2012年11月26日,2011~2012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董事、副总裁,集团科协常务副主席宋维平,荣膺“优秀组织者”称号。
“我是看到《科技日报》上的公示知道获奖的,很高兴也很荣幸。感谢一直以来北京市科协对大北农集团科协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感谢北京市科协对我个人的推荐,也感谢全国‘讲理想、比贡献’领导小组给予我的荣誉。”会议间隙,宋维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大北农集团创建于1993年,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致力于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为主体,拥有13000余名员工、1200多人的核心研发团队、60多家生产基地和80多家子公司、1000多家养猪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企业集团。
大北农集团科协于2010年9月获北京市科协批复成立,始终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在科技人员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宋维平认为,大北农集团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三方面的助力—大北农集团自创立起就非常重视的技术创新文化氛围及企业传统、集团科协成立之前就已经形成的雄厚技术创新基础和北京市科协不遗余力的悉心指导。这三个方面,有软环境有硬基础,有前提有指引,共同造就了集团科协三年来的突出成绩。
作为集团科协常务副主席,宋维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宋维平来自科研一线,作为大北农集团主管研发的副总裁,他不仅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方向,熟悉集团当前和未来的研发重点,更清楚知晓一线研发团队和人员的所想、所需。这些都为他开展科协的组织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企业科协成立的初衷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科协领头人,宋维平不仅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在不同的发展方向配备合适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还要协调好集团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集团内不同研发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形成良性的产学研结合环境;更要积极构建、打造优秀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产生优秀的成果。
集团科协成立之后,宋维平在充分学习领会国家四部委《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在大北农集团组织开展“讲、比”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了党群组织的“软工作”转变成生产经营的“硬成果”。
•突出强化组织运行,切实抓好部署落实
制定了大北农集团科协各种章程、制度和“讲、比”工作管理办法,评比、奖励机制,使“讲、比”工作有章可循。成立了以集团科协各研发中心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讲、比”领导小组,列出工作时间表,严格遵照管理办法执行。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沟通,并及时调整改进,建立了活动动态报告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了“讲、比”活动在员工中的影响力。
•积极搭建“讲、比”活动平台
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集团科协积极搭建科技工作者“讲、比”交流平台和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以大北农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解决企业研发工作中的瓶颈问题,提升研发人员的科研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大北农集团遍布全国的产品推广系统为基础,组织科技人员积极进行科普惠民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针对当地种植、养殖特色共计开展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百余次。
每年评选出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投身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坚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制定“协同创新价值”的企业研发策略
在工作过程中,提出了“协同创新价值”的研发战略,使产品研发优势成为大北农集团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和不断实践,结合国内外微生物饲料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及所面临的共性技术的实际需要,大北农集团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饲料品种、工艺技术和制剂产品,并建成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产业基地。同时,积极突破关键技术,稳定产品质量,并探索微生物饲料的应用基础原理和技术,提高了国内微生物饲料工艺技术水平,引领了国内行业技术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根据集团现状和市场需求,围绕研发任务,将“讲、比”与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紧密结合
组织各研发中心以本单位所承担专业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为“讲、比”竞赛的主题,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讲、比”竞赛活动,并将活动内容上报公司科协办立项、审批、备案,同时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跟踪检查,敦促项目完成。例如,大北农集团作为第三完成单位完成的“仔猪健康养殖营养饲料调控技术及应用”,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DBN-SX07株)”,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
三年来,大北农集团科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北农集团科协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筹建了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北京市工程实验室、饲料安全生物调控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设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共申请发明专利487项,授权61项,其中,植物新品种申请194项,授权33项,在我国农业行业中位于前列;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50多个,参与30多项行业或国家标准制定;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北农集团科协也被北京市科协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并获批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成长”项目、海淀区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等。
宋维平表示,近5年,大北农集团将紧紧围绕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和种业两大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大北农要建成一个中国自己的、富有先进理念的养猪综合服务企业。”大北农要培育优质种猪,要研发更加高效并适合我国猪生长的新型饲料,包括生物饲料;要利用先进生物技术研发新型的兽药和疫苗;要创建新型的、适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养猪模式;要构建“智慧大北农”,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农户培训体系,培养一批合格的现代养殖人员。宋维平介绍,这一系统工程的构建与开展,都是为了实现“到2020年,我国每年的出栏猪中有1亿头享受了大北农的技术服务”的目标。
在作物育种方面,一方面利用新建的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为创新基地,以基因分子平台、分子标记平台等为重点,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的生物育种技术研究,重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继续发挥集团下属金色农华种业在常规作物选育方面的优势,结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重在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到2020年,种业销售额达到30亿,服务1亿亩农田,基本建成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媲美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多年来,以宋维平为代表的集团科技工作者们始终坚守理想、积极拼搏、无私奉献,他们正积聚能量,努力推动大北农集团融入时代潮流,融入全球竞争,一步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