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的路径选择

2012-11-17傅治平

今日海南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海南人才

□傅治平

海南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的路径选择

□傅治平

文化产业被喻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我们党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做出的新的重要决策,也为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而言,选择何种方式来发展文化产业便显得十分重要。

观念选择:为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清基扫障

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更新观念是先导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观念的产物。要满足当今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必须不断提供蕴含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在当前要转变三种观念:

一是转变狭隘的文化观,树立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观念。要发展文化产业,不能把文化局限在“事业”方面,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大众娱情的工具,同时也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予以开发。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深入,文化商品将是国际旅游岛的一大消费品,所以海南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发展产业经济的重心转到文化这一方面上来,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个观念的转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各市县主要领导而言显得特别必要。只有努力提升对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的把握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并抓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主题,并主动积极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

二是转变封闭的文化产业观,树立开放的文化产业观。在发展文化时,我们总会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但是这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应该封闭地发展。一定要认识到,在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文化产品既要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推动海南的文化产品走向全世界。坦率地讲,我们在生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产品方面尚存欠缺,我们的文化产品对外界吸引力仍然不足。反观美国的大片、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却在中国大行其道。海南的文化产业能否成为高地,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思想上把文化产业真正当成国际旅游岛的经济增长极,把文化产业真正当成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使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器和支撑点。

三是转变“官办”文化产业的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文化企业的观念。目前国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产业,准入资格很严。现有的文化产业,只要稍具规模,皆为“国”字号。在这种格局下,民营文化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多元资本的注入,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也能带来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因此,要变革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解放思想,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以形成国家、集体、民营、外资共同兴办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体制选择:创新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迅速形成高地。文化体制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企分家、企事分家。在文化发展被分为企业与事业两个轮子并行的格局之后,就必须解决政企分家、企事分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而改革就必须割断“国”字号文化企业的脐带,把其推向市场。同时,还要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使其由事业变为企业。当然,也要注意克服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以及文化企业的过度私有化。特别对一些承担公共服务与文化基础建设的文化事业单位,则仍然应该由政府提供相对充足的经费,尽可能克服其趋利的市场化倾向。

二是降低门槛,让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企业。在政策层面上,减少对国内资本所有制的限制。要广泛开拓文化市场融资渠道,鼓励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市场的竞争,给参办文化企业的各种资本所有者以经营主体的平等待遇。要逐步开放一些文化领域,如旅游、文化传媒、出版、演出等,使其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形成文化产业的热点或者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招凤引凰,形成招商引资的良好机制。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文化产业面临着招商引资的大课题。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许多文化领域投资的主要力量。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文化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与其他产业的招商引资略有不同,多为本地出项目,投资者投钱,而且一旦抓住了一个有影响的投资项目,便会引来一大批相关的投资者。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创设良好的软、硬环境。

特色选择:形成文化产业的独特性

文化产业要形成独有的特色,应结合几个方面的实际:

一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结合起来。产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对本地资源优势的发挥程度相关。本地资源优势发挥得越充分,文化产业就越能获得发展的后劲。海南的生态环境资源世界一流,海南黎族文化资源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海南的海洋文化、南洋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方色彩,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努力凸显这些资源优势,并使这些资源优势变成产业特色。

二是把文化产业与优秀文化传统的挖掘结合起来。海南已成功申报了不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把这些遗产发扬光大,并能形成一种产业,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云南借丽江古乐助推旅游,又借旅游光大古乐,使丽江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古乐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黎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如黎锦、船形屋、黎族歌舞等,如果能够有效挖掘出来的话,也可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是结合时代的文化需求,发展趋时而动的文化产业。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这句话套用到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指文化产品要与时代相结合,要顺潮流而动,使文化企业能够生产出为时所用的文化产品。例如当前形成世界潮流的动漫,就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我们大力开发。

四是把各方面人才的创造性结合起来。文化产业是一个智慧产业,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有时一个金点子、一个好创意,就可以吸引巨额投资,带来一个大的项目。尤其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往往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创意,就能取得高效益,并由此形成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东施效颦,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只能捡一些残羹剩饭。

模式选择: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扎堆”效应,即通过聚合多种品牌、连接多种业态,使多个产业依托其中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固的供应链。实际上,如果众多相类相关企业组团式集群发展,能产生强大的辐射互动作用,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我们可以借鉴“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成功经验,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园区,通过优惠的产业政策,引导一些有带动性的骨干龙头文化企业落户海南。

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园区,政府要全力扶持,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可以学习一些地方的经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每年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集聚区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设施工程。例如北京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对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及入驻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贷款实行“绿色通道审批”,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集聚区融资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融资培训,提供贷款融资咨询服务等。这样,通过集聚区建设,使众多的文化企业“扎根”竞争,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

人才选择:激发全社会文化产业创造活力

文化产业属于人才产业,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更需要高水平的文化人才。打造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高地,当前要重点培养三方面的人才。

一是管理人才。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者都是属于知识型人才,这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发展文化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应积极探索适合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式,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制定经营管理人才专项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和自主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在职教育。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发展。

二是文化产品生产者。文化产品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发展文化产业,要有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要以培养高层次文艺人才为抓手,以此带动整个文化人才梯队建设,组建一批既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骨干,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优秀文化产品生产者的队伍。

三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文化产业需要大的运作,也需要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准确严密的判断,需要有非常高超的文化判断素质和商业判断素质。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文化人,更需要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一些文娱体育明星的迅速蹿红,一些重大的赛事与文艺项目的成功,其经纪人功不可没。可以说,文化经纪人是文化产业的“发酵剂”,而当前,海南似乎缺乏这样的“发酵剂”。许多好的文化项目引不进,或者已有的好项目推广不开,与这方面人才不足有很大关系。应该在大力引进的基础上,加快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编辑:王秋虹]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海南人才
人才云
怀念海南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海南杂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