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2012-11-16黄越前符业阳
黄越前 符业阳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黄越前①符业阳①
目的:验证前列地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静脉点滴,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T-BiLi及PTA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Ⅲ型胶原前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指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声像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Child-pugh分级积分提高,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治疗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前列地尔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一亿多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的年发生率约为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1]。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14%~20%和70%~86%[1]。肝硬化的治疗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了解其对肝硬化是否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均为2009-2010年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32~76岁。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为A级10例、B级36例、C级2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有关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4~7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的病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积分以及B超声像图下门静脉、脾静脉、脾厚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休息、营养、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肝安等),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1支,1次/d,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表现:观察记录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黄疸、腹水及大小便情况,触诊检查肝脾大小。⑵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肝功能(肝功能检测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Ⅲ型胶原前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Child-pugh积分、总胆红素(T-BiLi)、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B超声像图变化。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随时观察并记录任何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变化 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2.2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ALT、T-BiLi,PTA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ALT、T-BiLi,PTA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HA、PCⅢ、Ⅳ-C及LN的含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在不同组别的比较(±s) g/L
表2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在不同组别的比较(±s) g/L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时间治疗后HA Ⅳ-C PCⅢ LN HA Ⅳ-C PCⅢ LN对照组 496.8±206.6 425.5±182.5 325.4±89.5 348.5±168.2 389.5±208.3* 343.7±160.7* 338.8±12.4 308.7±120.5治疗组 402.1±261.0 475.4±216.7 345.5±93.5 360.7±185.6 210.5±174.8*△ 149.8±56.1*△ 149.8±56.1*△ 106.8±115.6*△
2.4 B超检测结果的变化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明显变小。同时,多数治疗组患者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也均减轻。
2.5 预后的变化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Child-pugh分级积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性增加。
2.6 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治疗组有4例患者滴注部位血管疼痛,经调慢滴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以耐受。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目前认为,前列地尔对肝功能的保护机制是:⑴稳定细胞内膜系统和细胞膜,阻止肝坏死;⑵通过增加谷胱甘肽,稳定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⑶扩张血管,改善肝脏微循环;⑷进肝细胞增殖,促进肝细胞再生;⑸在病理状态下,外源性前列地尔可以补充生理所需前列地尔;⑹抑制肝纤维化;⑺调节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列地尔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症状,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ALT、T-BiLi、PTA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HA、PCⅢ、Ⅳ-C及LN的含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B超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明显变小,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也均减轻,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前列地尔不仅可以减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保护肝功能,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且安全性高,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05-12-10.
[2] 闻勤生,张金章,黄裕新,等.前列地尔E1对肝硬化患者IL-6,IL-8及ALT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7(22):852-854.
[3] 马明,李定坤,孙薇薇.前列地尔El对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HA、LN、TNF-Q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12(21):255-258.
[4] Liu X L,Fan D M.Protective function on liver of prostaglandin El [J].J For Med Sci,2000,1(20):167-169.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014
①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50
黄越前
2012-03-31)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