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兴国模式”
2012-11-14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赖晓军
⊙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 赖晓军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开局的一件大事,正在赣南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兴国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兴国模式”。
一、危旧土坯房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经调查,兴国县农村土坯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布地域广
全县所有乡(镇、区)绝大部分村都有土坯房改造任务,其中土坯房数量最小的开发区也有62户,这些土坯房大部分散落在偏远山区,远离圩镇和中心村,交通极其不便。
2.居住群体特殊
现居住在土坯房中的大多为“两红”人员及烈士子女、分散供养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其中贫困家庭占较大比例。
3.居住现状堪忧
全县大多数土坯房低矮潮湿,光线昏暗,屋面漏雨现象普遍,若遇上灾害性气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兴国县实际,主要做到严把“三个关口”、做到“三个创新”、破解“三大难题”,全面推进了全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一)严把“三个关口”,夯实改造工作基础
1.严把政策执行关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兴国县严把政策的执行关,确保政策理解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在对象确定、规划选址、户型选择、建材价格管控等方面严格按政策执行,成立由“两办”、纪检、民政组成的常态化督查组,由城建、矿管、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质量安全巡查组,由政法、综治、物价等部门组成的价格监管组,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进行巡查,坚决杜绝超面积建房、超高建房、搭车建房、建材价格走高等歪解政策的现象出现。
2.严把规划选址关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紧密结合《兴国县县域镇村布局规划》及3006个村庄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三送”精品点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和新农村建设,克服测绘力量不足的实际,及时与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联系,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地形图基础资料收集工作,聘请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成6个小组,完成了全县54个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合理确定了各分散自建点的建设地点,开展了各类灾害风险评估,确保所有建设点避开地震断裂带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段,以及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3.严把质量监管关
编写了《兴国县农村土坯房改造技术指导手册》、《兴国县个体建筑工匠培训教材》,翻印了10000份《江西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指导手册》,采取集中组织工匠培训和组织技术人员下到各乡镇对建筑工匠进行培训等两种方式对全县所有施工工匠进行培训,按规定颁发了上岗证和培训合格证,确保全县农房建设都由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或建筑工匠施工建设。制定了《兴国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县城建部门派出了2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各乡(镇、区)对土坯房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不定时到各改造点进行抽查、巡查。同时利用“三送”工作全覆盖机制,“三送”干部对今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对象都进行定点帮扶,协助农户严把设计审查关、建材选购关、施工检查关,严防“豆腐渣”工程。
(二)做到“三个创新”,把准改造工作抓手
1.组织方式创新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群众是受益者,是建设主体,作为政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通过组建村民理事会,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决杜绝政府大包大揽。
2.效能管理创新
为确保改造工作高效、稳步、有序推进,兴国县将领导挂乡驻点帮扶、成员单位挂点帮扶、乡镇党政领导挂村、干部包户、“三送”干部一对一帮扶等全部纳入效能管理,制定了《兴国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百分制考核方案》和《兴国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一票否决”考核办法》。
3.改造模式创新
在充分考虑土坯房住户主观意愿、经济状况基础上,通过理事会运作,创新了六种区别化改造模式。即:分散自建型;置换重建型;集中自建型;集中统建型;套房安置型;政府助建型。
(三)破解“三大难题”,打破改造工作瓶颈
1.破解建材供应紧张价格走高难题
针对因建材需求量大,市场供应不足,建材价格有逐渐走高的趋势,兴国县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建立了以“一证一票、票证同号、定量优惠、实名供应”为主要内容的“实名制”优惠供应建材制度,在全市率先将土坯房改造砌砖价格控制在0.27元/块以内,并确保钢材、水泥、河沙等建材优惠供应。同时兴国县由县级领导带队,组织县乡干部集中利用国庆假期开展政策宣讲和差价补助工作,在10月7日前全面完成了26个乡(镇、区)2128户已购砖符合砖价补差条件但未享受定量限价政策改造户的差价补助工作,共为改造户补助砌砖差价277.5928万元。
2.破解工匠短缺难题
此次土坯房改造工作时间集中,各类建设人才特别是建筑工匠紧缺。为此,兴国县统筹调配各类建设技术人员,一方面组织县内现有工匠进行轮训,另一方面积极劝返在外务工工匠参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极大缓解了建筑工匠紧缺的局面。
3.破解改造资金难筹难题
针对改造对象中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贫困户较多,建设资金短缺的现象,兴国县在大力争取上级财政补助拨付到位,并足额保障县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还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相关涉农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求县直各单位对所包扶的“三送”联系点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此外充分发挥信贷支持,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主动介入,制定方案,按基准利率积极开展自然人保证贷款、联户担保、林权抵押等信贷,目前已在多个乡镇发放了危旧土坯房贷款;赣州银行、新华村镇银行本着让利于民、服务便捷的原则,按基准利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贷款业务。
三、几点思考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现实情况千差万别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有序地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将加速农村生产生活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为确保顺利实施该项工程,笔者认为还需正确处理如下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有力保障,二者紧密联系又相互牵制。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苏区振兴发展的头号民生工程,一方面,要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极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党的阳光雨露,调动群众参加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为土坯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提供物质保障。
2.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在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同时,要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关系,防止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平稳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3.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固本强基的关系
通过乡村两级干部在政策解读、规划选址、建材价格控管、建造资金筹措、房屋质量监管等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无缝隙的服务,使改造工作扎实高效推进,从而进一步取得群众的认可,赢得群众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