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人轶事》与精神图腾

2012-11-14胡彦江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24期
关键词:大会战轶事王进喜

○ 文/胡彦江

《铁人轶事》与精神图腾

○ 文/胡彦江

《铁人轶事》再现了王进喜钢筋铁骨、热血柔肠的铁人形象。时光流转,铁人精神已成为石油人心目中的图腾。

“可能,这正是一种‘现代悲剧精神’。而在这种精神面前所有被伪装起来的东西全部瘫痪、它比浓白的排骨汤具有更多的钙和铁,兼治人类身、心双重疲软症。这种精神的核心,是牺牲和奉献——为了他人,为了祖国和人民,自愿地选择毁灭和死亡——用20年的生命做抵押。” 一位著名学者,看完《铁人轶事》后不无感慨地说。

在纪念铁人王进喜逝世42周年的日子里,大庆油田再次掀起观看话剧《铁人轶事》、电影《铁人王进喜》、读《铁人传》等书的热望。许多老会战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认为这是对铁人王进喜最好的纪念与缅怀,是对新一代年轻石油人最有效的教育与激励。

话剧《铁人轶事》由国家一级编剧杨利民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邢友江导演,大庆话剧团集体创作演出。该剧利用投影穿插影视经典画面,以报幕人的精彩解说连接起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的八个片段,对铁人精神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挖掘,再现了铁人王进喜钢筋铁骨、热血柔肠的铁人形象,以及那场震惊世界的石油大会战的宏伟场面。

1959年9月28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之际,钻井队长王进喜代表玉门劳动模范,在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是毛主席请来上天安门的客人。可是当王进喜看到由于国家贫油,北京长安街上的公交车背着大煤气包,他痛心得蹲在沙滩的马路边哭了起来。知耻而后勇,王进喜自此立下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心壮志。

1960年春节刚过,狂风挟着碎雪在松辽平原上肆虐着,似乎要把一切都卷走吞掉。刚从西北战场转移过来的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和广大油田开发者一道,进行了一场几近惨烈而悲壮的石油大会战。

他们人拉肩扛,端水打井;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用血肉与严寒碰撞。他们承受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展示着民族的自尊和最初的血性。白发苍苍的杨大妈感动至极,脱口而出——你真是个“铁人”啊!

在王进喜身上,凝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他建起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座小学;他把死难工友的老母亲,当亲娘供奉百年;动乱时期,他敢冒死谏言保卫油田,保护干部;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性化,他在苦难中的崇高,令国人深深敬仰。他只活了47岁,没住过楼房,没看过彩电,甚至很少洗上热水澡,就连他喜欢吃的热汤面也变得奢侈难求……

演出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将电影资料片贯穿其中,让铁人和他的战友们一次次向观众走来,使剧情和影像相映生辉,从而使全剧既有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又放大了剧中人物细微真实的情感,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置身其中的真实场景,增强了剧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作为东北三省唯一被中宣部、文化部遴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的话剧,2009年8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续公演后,反响热烈。2011年,《铁人轶事》剧组又远上内蒙古等地及油田巡回演出,至今已演出20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著名表演艺术家方掬芬激动地说:我是流着泪看完这出戏的,《铁人轶事》极具教育作用,铁人精神不能忘记,时代和人民需要这样有深度的好戏,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纪念王进喜,就是要学习和发扬他萦绕于怀、如火如炬的忧患意识,不等、不靠、不伸手的民族气节,学习和发扬他为祖国、为大家、舍小我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学习和发扬他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为父母尽孝、为孩子尽爱的伟大品格。

未来走得愈远,历史就愈加厚重。随着时光的流转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当年的大会战以及会战中提炼出来、凝聚而成的铁人精神,已成为大庆人心目中的图腾。图腾是意识里醒着的信仰与传承,是民族的底气、特质与脊梁。有了她的启迪与指引,城市与油田就知道从哪里走来,又奔向何方,并且永不迷航!

●《铁人轶事》剧照。

猜你喜欢

大会战轶事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节选)
甘肃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老师轶事
CHINESE IDOL
旧邻轶事(下)
梧太公路建设大会战
范仲淹苦读轶事
第一次完胜的大会战——湘西会战
王进喜:“石油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