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松滋市杨林市镇委、镇政府关心教育纪实

2012-11-12邓世勇

湖北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杨林市镇镇政府

◎/特约通讯员 邓世勇 罗 丹

>>松滋市杨林市镇委书记伍业军(左一)调研学校建设发展工作

金秋十月,杨林市古镇已是树树秋声、山山秋色了,而地处湘鄂交界的大河北小学却充满着暖暖春意。由镇委、镇政府主持的“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议教会正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镇委书记伍业军、副书记肖尚平、副镇长毛善民、交警中队队长张平、中心学校全体成员以及全镇各中小学校长。一个个决议在这里诞生,一个个议案在这里形成:杨林市小学配套建设要跟上,要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投入;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要与德育相结合;大河北小学征地问题可参照土地流转的方式予以解决;镇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

把教育投入当做民生投入

2001 年5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重申了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做出的重大改变,使得教育事权、人权、财权的责任主体集中到县级政府,乡镇一级对属地教育发展的义务和责任相对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杨林市镇委、镇政府为什么还如此高度重视教育?

“教育就是民生,教育才能强镇。我们把教育当做民生工程来抓。”镇委书记伍业军如是说。关心和支持教育,在杨林市镇已形成了共识。

明德小学是杨林市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是在撤校并点布局调整过程中保留并重点建设的一所农村小学,这所服务周围3 个村、有在校生500 余人的小学,让镇委、镇政府常常牵挂于心。在市教育局和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争取到“明德公益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起“明德楼”、多媒体教室、艺术室、图书室、实验室、标准化操场、文化长廊等,由一所破败的农村小学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小学。然而,学校虽然建起来了,苦于没有多余资金,学校后续设施的添置和完善仍然一时无法落实。眼看着建好的校园如同“好马没有好鞍”,明德小学校长付永红十分着急。没想到这时候,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来了。为了回馈杨林市镇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落户于该镇的凯迪生物发电厂捐献给镇政府10 万元现金,镇政府又将其无偿捐献给明德小学,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有了这笔钱,一下子就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一提起这件事,付永红就感喟不已。

这样的事情,在伍业军看来却再平常不过。松滋市教育局每年都会在杨林市镇召开专题局长办公会,每次会议伍业军都会将其当做头等大事,不仅亲自参加,还要在会议上对需要解决的影响该镇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做出郑重承诺。

2010 年秋季,随着杨林市小学校安工程的实施,需要征地6 亩,由于价格问题,学校和农户的商谈进入僵持状态。伍业军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感人肺腑的话语打动农户,最终妥善解决征地问题,使得杨林市小学校安工程按时开工。

>>杨林市镇最偏远的大河北小学也建成了漂亮的教学楼和操场

2012 年3 月7 日,是伍业军最为忙碌的一天。上午九点,他和分管教育的宋俭民副镇长带领中心学校一班人准时来到大河北村村部。此刻大河北村委会全体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已经在会议室等候。这次到大河北村,主要是为了落实2011 年11 月11 日松滋市教育局召开的“杨林市镇教育发展专题局长办公会”精神,解决明德小学发展问题。通过协商,将紧邻明德小学估价5 万元的村部土地无偿划拨给明德小学,将原村部价值5 万余元的房屋由政府出资购买捐给明德小学作为建设学前教育部的场所,并当场签订相关协议。

校园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011 年9 月1 日上午8 点,杨林市小学正在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6 台崭新的国标校车刚刚接完学生,整齐停放在校园停车场。从这一天开始,杨林市小学接送学生的车辆全部更新为清一色的国标校车,学生乘坐风险大幅降低,一些家长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四(1)班学生邓楚娇的父亲感慨地说:“这下可好了!有了校车,既安全又方便,不用我每天挂念着接送孩子,这回可以在生意场上大干一场了。”

2012 年春季刚刚开学,杨林市镇镇长张辉金就安排副镇长宋俭民组织工作专班,对全镇5 所学校、5 家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并认真听取检查汇报,同时提出四条要求:全镇通报检查情况;由检查组写出书面整改通知书;各校(园)利用两周时间认真整改,将整改情况上报;再次组织专班进行复查。这项工作至今已坚持了三年,杨林市镇中心学校连续三年被松滋市综治委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

2 月27 日,张辉金参加完荆州市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后,立即与宋俭民及中心学校一班人一起谋划学生安全问题,组织召开了杨林市镇校园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会,全镇8 个部门、14 个行政村的领导和镇委班子成员全部参加会议。正是他们的重视和倾心,杨林市镇在松滋率先组建了校车公司,确保了学生出行安全。

3 月7 日上午,镇里接到接送学生车辆司机的报告,反映有几处村级公路存在安全隐患。中午,张辉金就和宋俭民乘坐校车到达现场,冒雨查看,做好了详细记录,当场决定:一是迅速成立专班,由宋俭民负责;二是政府出资在路面铺碎石;三是要求各村一周内完成公路两旁清障工作;四是一周内完成几处路肩的整修。至3 月14日,由镇农业办公室负责的铺砂护路工作全部完成,共投入资金4 万元。

“校园安全了,学生安全了,学生家长就放心了。家长放心在外面打工,学生安心在家里上学,社会就和谐稳定了。”为校园安全做了这么多工作,但讲起校园安全的重要意义,张辉金的话语却如此朴实。

教育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

伍业军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推动地方发展。”

张辉金说:“多读书、读好书,地方才有发展,古镇才能焕发时代青春。”

杨林市镇因烧制陶器的“窑林”旧称演绎而得名,是一座始建于明代末年的古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尊师重教传统。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优秀企业家。这些具有敏锐商业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成功者,都曾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杨林市中学、土生土长的杨林人伍业军说,尽最大努力,让镇里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这个镇委书记任上的重大使命。

为了把教育当做民生工程来抓,镇委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教育工作专班,研究、审议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德育措施,商议解决教育难题;建立了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学校存有学生家庭信息台账,家长持有家校联系卡,互通信息,使教育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安全性,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杨林市教育人自豪地说,杨林市教育已进入良性循环与运转有序状态。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会主动上门关心学校建设,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杨林市有一个重视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杨林市镇中心学校谢朝炽校长这样说。

这一点,许多人都有感受,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宁愿放弃节假日休息,也不愿耽误教育工作。书记伍业军、镇长张辉金不止一次饱含深情地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形象也是镇委、镇政府的形象,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杨林市教育如果不合格或者素质差,就会影响杨林市镇今天的建设和明天的发展。与其工作拖到后头,不如做在前面。”这就是党委主要领导的教育情结。

“教育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杨林市镇委、镇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对教育的承诺。

猜你喜欢

杨林市镇镇政府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陈尚富诗歌欣赏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他们请我去的
做屋
镇政府:拖欠赔偿失诚信
生活历练了我,戏剧造就了我①——编剧杨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