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必备合作意识
2012-11-12罗先靖
◎/罗先靖
意识决定行动。纵观许多优秀学校的管理,几乎都有一个共性:优秀学校都有一个优秀的校长,优秀校长都具备很强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意愿和财富
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个人的力量永远是微不足道的。学校的发展,方方面面的事务,仅凭校长一个人难以考虑周全。所以,校长要自上而下地打造一条“合作”的大道,用广泛而有效的合作为学校的发展助力。
在一些中小学,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校长日理万机,下属得过且过;校长对所有事情负全责,下属无责一身轻;校长大事小情事必躬亲,下属却冷眼旁观,甚至明知某一项工作按这种既定方针进行会酿成错误,也不指出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如一些教师所说:“管理是肉食者谋之,与我百姓何干?”
有一则启人颇深的寓言。一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领着他来到地狱。在地狱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有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饥饿又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底的勺子,都想着抢食物吃,但勺子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所以没有一个人能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地狱。”尔后,上帝又领着他来到天堂。在天堂的每一个房间里,也有许多人围坐在一个大锅前,锅里煮着同样的食物,每个人也都拿着同样的长柄勺子,但他们都在用长勺子舀起食物喂坐在对面的人,所以大家都很高兴。上帝说:“这就是天堂。”
天堂和地狱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合作意愿。两伙人手中都有勺子,地狱的人由于自私害人害己,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天堂的人由于有合作意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抢着吃的人与相互喂食的人,心境不同,结局当然也会不同。合作为的是扬长避短,对此有人曾作过精辟的概括:“补位而不越位,分工而不分家。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同事的工作帮着做,集体的工作大家做。”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分工与合作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学校发展也不例外——既需分工,又需合作,并且急需合作的地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目的越来越明确。学校的强大主要是靠拥有强大的团队组织,部门中或部门间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很多“小学校”拥有的人才不多,素质相对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团队合作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要成为一个合作组织的榜样,并对学校的各种正式组织如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和各中层职能部门进行改造或重建,使其成为合作示范组织。
第二,优化合作过程,提高合作水平。就具体行动来说,一要不断拓展合作的范围与内容,合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要基于专业需要寻找合作者;三要倡导在合作活动中既尊重别人的观点,又能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贡献和发展自己的智慧;四要重视知识创新,合作并不是“坐在一起工作”,或者分担工作量,也绝不仅仅是激发教师工作的情感和动机,而是彼此智慧的激发,以及对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合作是一种能力和胸襟
一般店面开业,老板都要投入巨资,大力做广告、散发宣传册,现场还要设计若干彩旗、彩门、彩球,有的还请来乐队进行表演,真可谓热闹非凡。如此宣传图的是什么?是“人气”。人气,就是资源和财富,有了人气,就不怕没有生意做。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有了人气,学校就不愁发展无路了。
校长负责制容易导致校长独断专行,如副职或教职工们有好的想法,只要校长不点头,提了也白提,这是学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很多副职都喜欢相互推诿,不愿意把工作揽到自己头上。对于规模小的学校,一个领导还忙得过来,尚能面面俱到而无闪失;而规模大的学校,尽管校长事必躬亲,却经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尴尬局面。
几年前,一位美国朋友到中国投资兴建了一家宾馆。因为刚开始客户少,二楼餐饮部的厨师对饭菜不上心。后来朋友请四川的一个厨师做主厨。新厨就位,这位朋友约了几位好友去品菜,还特别请了有名的佛家大师。品菜结束后,大师说:“这个宾馆不是饭菜的问题,我看是没有人气。”
大师的话一语中的,的确,这个酒店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来,哪里有什么人气?即使有再好的厨师,有再美的佳肴,又有什么用呢?宾馆饭菜没有问题,而少有顾客,说明真正的问题不在厨师水平的高低上,而在于人气不旺。
学校管理中有些校长成了孤家寡人,原因也在于此。校长作为决策者,难免要发号施令。但校长真能一呼百应吗?答案多是否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们碍于校长的权威,不得不应付了事,结果往往是校长一个人在台面上大轰大闹,下属跟在后面搞形式主义;有时候校长一个人急得团团转,千呼万唤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大家注意了,也仿佛觉得这些事与自己不相干,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为了“医治”学校而“下错药”是常有的事,但很多校长却执迷不悟。
独断专行,不与他人合作,这是多数校长的通病。一种本位主义思想,表面上很难看出其问题,实际却已病入膏肓。不合作是一种保守主义的表现,不但会错过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甚至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日久天长,人心散了,校长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
第一,加强培训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大家的事,而不仅是组织中较优秀成员的事情。在一些乡村学校,教师普遍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远大志向,对金钱也没有太大奢望,加上自身学习能力不强,不少人抱着一种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过得去就行的心态在工作。所以对他们的培训要做精心的准备,根据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方案,多安排案例讲解,少讲高深道理;多让他们参与,少故弄玄虚;多一些笑声,少一点严肃。
第二,合作引导。汇聚校园的人气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一所学校长时间没有人气,或者人气不足,可能会慢慢成为一潭死水。善于在合作中加以引导,让下属们能独当一面,提高每一个管理者的人气指数,也就提高了整个学校的人气。但现实中的管理却往往事与愿违,如二级班子在工作中下达的指令,教师不买账,非要校长发了话他们才去执行。出现这种局面,校长最好不要轻易出面,要在幕后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管理人气指数,让二级班子自己想办法,让教师们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第三,组织活动。合作是一种交流,通过资源交流,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合作就像“扶贫”,能增强同事们的信任,提升校长的信用度。对于现代学校的管理来说,合作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提升人气,但这种提升是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开展活动往往可以给合作搭建平台,如果给予一些奖励,效果就会更好,吸引力就会更强,人气也会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