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密度和留桩高度对菜用黄麻产量的影响

2012-11-12蔡来龙方平平王正茂林俊城

长江蔬菜 2012年8期
关键词:菜用黄麻嫩叶

蔡来龙 ,方平平 ,王正茂 ,林俊城

(1.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科技研究所)

菜用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L.)即长蒴黄麻,又称麻叶菜、叶用黄麻、埃及野麻婴、帝王菜等,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2]。科研工作者们普遍认为菜用黄麻起源于印度西部或苏丹西部一带,也有人认为其第一起源中心为非洲,第二起源中心是印度或缅甸地区,并认为中国华南地区也属于起源中心的范围。菜用黄麻栽培历史悠久,据考证,在以埃及为中心的近东地区至少有5 000 a的栽培历史[3,4]。在我国潮汕一带,就有一种地方特色的饮食民俗,人们在黄麻的种植季节里习惯将黄麻的嫩茎叶采摘来作蔬菜食用[5]。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居民也有食用黄麻叶的习惯。麻叶菜以其高钙、高钾、低钠、超高蛋白质含量、低热量[6],味道鲜美的特点渐渐被人们认识与接受,2008年更是作为中国奥运会专供的叶蔬类蔬菜之一[7]。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引种与研究以及市场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分别为菜用黄麻09C麻菜繁-1、福农1号[5]、福农5号,都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选育并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福建农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土壤为砂壤土,前作为包菜,包菜采收后重新整地起垄。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8],重复3次,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l。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组合嫩叶产量比较

实际产量结果见表2,由该表可计算出各处理组合的理论产量结果,如表3。经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表4)可以得出影响嫩叶产量因素主次顺序为留桩高度>品种>密度,其中品种和密度2个因素对嫩叶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综合可得,理论处理组合基本遵循参与试验组合表现出的规律,试验组合基本与理论组合的结果相一致,因此本试验是成功的,以实施部分处理组合达到全面实施的效果,符合正交试验设计的要求。最终也得到嫩叶产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2B2C3和A3B2C3。

2.2 不同处理组合种子产量比较

各小区种子产量及计算结果如表5,根据表5可计算出所有处理组合的理论产量,见表6。方差分析(表7)可以看出影响种子产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留桩高度>密度>品种,其中品种与密度两个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均不显著,只有留桩高度对试验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从表5、表6可以看出,试验的组合基本与理论组合的结果相一致,因此本试验是成功的,以实施部分处理组合达到全面实施的效果,符合正交试验设计的要求,从而得出最优处理组合为A3B1C3。

表2 菜用黄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嫩叶实际产量

表3 各处理组合理论产量

表4 主体间效应的统计检验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产量计算结果表显示,菜用黄麻嫩叶产量在不同品种、密度和留桩高度下,各处理组合产量大小顺 序 为 A2B2C3>A3B1C3>A1B3C3>A3B3C2>A2B1C2>A3B2C1>A1B2C2>A2B3C1>A1B1C1,因此容易得出最优处理组合为A2B2C3。进一步分析表明品种和密度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由产量计算结果可知,最优的品种处理是第三个水平,最优的密度处理是第二个水平。留桩高度对嫩叶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1水平与2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1水平与3水平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2水平与3水平差异显著,第三个水平是最优的水平。因此,综合组合选优的结果可以得出适合嫩叶生产的最优处理组合为A2B2C3和A3B2C3。

在本试验条件下,留桩高度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两个因素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以密度影响最小。多重比较分析得出,品种和密度对菜用黄麻种子产量的影响虽然都不显著,但各水平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品种因素以A3(福农5号)最优,密度因素以B1(6 000株/667 m2)最优。留桩高度对种子产量影响同样是最大的,且各水平间差异也很明显,其中3水平与1水平、3水平与2水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水平与2水平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最优组合为A3B1C3。

表5 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正交试验方案及种子实际产量

表6 各处理组合理论产量

表7 主体间效应的统计检验

3.2 讨论

菜用黄麻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会被人们认识和接受[9]。因此,探寻一种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已迫在眉睫。本试验设计了品种、密度、留桩高度3个不同因素,分别研究了这些因素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得出影响嫩叶产量与种子产量最关键的因素都是留桩高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密度对它们的影响都不显著,可能原因∶一是参加试验的3个品种均是由同一研究机构选育并提供的,导致品种之间遗传特性差异不大,从而导致生长特性基本相似;二是所设定的3种种植密度跨度太小,它们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试验过程中没有表现;三是试验气候条件剧烈变化,对试验造成极大的影响;四是试验播种期安排有点晚,生育期缩短,导致某些因素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1,2,5,10]。以上几点只是基于本试验的状况作出的分析,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从嫩叶产量与种子产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与试验的处理组合基本能反映理论组合表现出的规律,试验的组合基本与理论组合的结果相一致,因此本试验成功的以实施部分处理组合达到全面实施的效果,符合正交试验设计的要求。

另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嫩叶生产的最优处理组合为A2B2C3和A3B2C3,适合种子生产的最优处理组合为A3B1C3,因此,如果既要保证嫩叶的产量,又要有一定的留种量,可以选择A3B2C3组合。影响菜用黄麻的生长因素还有很多,且本试验3个因素的研究也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一定地力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该试验的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1]曹华.保健蔬菜——“埃及野菜”的栽培技术[J].蔬菜,2010(2)∶8-9.

[2]郭碧瑜,陈玉英,秦晓霜.补钙佳蔬——菜用黄麻及其栽培要点[J].江西农业科技,2004(9)∶26-27.

[3]陈开兴.菜用黄麻关键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3)∶70-71.

[4]曹健,黄河勋,张衍荣.帝·王·菜[J].长江蔬菜,2002(4)∶12.

[5]林培清,祁建民,林荔辉,等.菜用黄麻新品种福农1号[J].中国蔬菜,2010(13)∶88-89.

[6]李燕,龚友才,陈基权,等.菜用黄麻嫩梢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J].中国蔬菜,2010(14)∶67-70.

[7]奥运蔬菜系列——叶蔬类[J].中国农业信息,2006(2)∶7.

[8]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4-245.

[9]饶璐璐.含钙、钾丰富的菜用黄麻[J].中国食品,1999(2)∶19.

[10]林建国.帝王菜特征特性及栽培[J].农技服务,2003(2)∶13-14.

猜你喜欢

菜用黄麻嫩叶
董长贵
黄麻纤维的性能及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黄麻抓阄(短篇小说)
枸杞嫩叶补虚益精
像一枚嫩叶(外一首)
黄麻薪火代代相传 强军路上奋勇高攀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
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菜用大豆生长、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