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25例疗效观察

2012-11-11张玉芳钟连生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4期
关键词:白塞病秋水仙碱结节性

尹 涛 张玉芳 周 琳 钟连生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徐州 221002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25例疗效观察

尹 涛 张玉芳 周 琳 钟连生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徐州 221002

目的 探讨口服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已经确诊无重要脏器损害的白塞病患者25例,给予口服秋水仙碱0.5mg,每天2次,共8周,观察该药对白塞病患者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的疗效,并评价其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结束时,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治愈率分别为20.0%、87.5%、80.0%和85.7%;治疗开始时,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平均数量分别为 (4.80±3.24)、(7.31±3.44)、(6.60±3.24)、(3.57±1.81)个,治疗 8 周后分别为(3.84±3.54)、(1.41±0.50)、(2.42±1.10)、(1.89±0.71)个,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平均数量在治疗8周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秋水仙碱可以作为白塞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白塞病;秋水仙碱;疗效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葡萄膜炎及结节性红斑等皮损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该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根治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和减少器官受损。秋水仙碱又名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及抗肿瘤等,近年来,该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被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Sweet综合征等,取得良好疗效。国外报道秋水仙碱可有效治疗白塞病患者的关节症状、生殖器溃疡和皮肤损害,但目前国内未见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因此临床上用该药治疗白塞病的不多。笔者2007年7月~2012年5月单用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白塞病2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符合白塞病的诊断标准[1],年龄18岁以上,性别不限。向患者详细交代病情及治疗药物情况,以增加治疗依从性。

1.2 排除标准

眼部受损患者;有大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1个月内曾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共入选门诊就诊的白塞病患者25例,其中男12例,女13 例;年龄 18~61 岁,平均(31.6±9.5)岁;病程 2 个月~15 年,平均(2.8±3.5)年。25例均有口腔溃疡,16例有生殖器溃疡,7例有关节痛,10例有结节性红斑。

1.4 方法

口服秋水仙碱0.5mg/次,每天2次,疗程8周。

1.5 观察项目

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化验血常规及生化,观察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现象,血尿、蛋白尿、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及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

1.6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2],采用两种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价。①计算各临床症状的治愈率(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计算患者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受累关节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时,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治愈率分别为为 20.0%(5/25)、87.5%(14/16)、80.0%(8/10)和85.7%(6/7);治疗开始时,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平均数量分别为 (4.80±3.24)、(7.31±3.44)、(6.60±3.24)、(3.57±1.81)个,治疗 8 周后分别为(3.84±3.54)、(1.41±0.50)、(2.42±1.10)、(1.89±0.71)个,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受累关节的平均数量在治疗8周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 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皮肤黏膜损害及受累关节的平均数量(,个)

表1 治疗前后皮肤黏膜损害及受累关节的平均数量(,个)

时间 口腔溃疡 外阴溃疡 结节性红斑 受累关节0周8周Z值P值4.80±3.24 3.84±3.54-1.211 0.226 7.31±3.44 1.41±0.50-4.807 0 6.60±3.24 2.42±1.10-3.246 0.001 3.57±1.81 1.89±0.71-2.609 0.009

2.2 不良反应

25例患者中,6例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均能忍受,不影响继续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1例,未达正常值2倍以上,未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

3 讨论

白塞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微生物感染可能参与白塞病的发病。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可能是白塞病的致病因素。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能明确引起白塞病的致病原[3-5]。白塞病以口腔、生殖器、眼、皮肤黏膜溃疡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口腔溃疡最常见,其次是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及关节症状,皮肤损害中最常见的为结节性红斑、毛囊炎及痤疮样皮损。大部分白塞病患者病情较轻,少数可有大血管、消化道及神经系统受累,病情较重。本研究的25例轻症白塞病患者中均有口腔溃疡,16例有外生殖器溃疡、10例有结节性红斑样皮肤损害、7例有关节症状。

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白塞病[5],但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皮肤及全身内脏器官均可受累,而且同一疗法对不同部位损害的疗效可能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对于病情较轻,没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国内较常用的药物包括四环素、雷公藤多苷、氨苯砜、秋水仙碱等,对于病情较重,有眼部症状、大血管、消化道及神经系统受累者,应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以尽快控制病情,防止发生失明、偏瘫等不可逆损害。

秋水仙碱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及抗肿瘤,近年来发现,该药治疗某些皮肤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如银屑病、疱疹样皮炎、硬皮病、脓疱性银屑病等。国外也有研究表明[2],秋水仙碱对白塞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白塞病患者的生殖器溃疡、关节痛及结节性红斑样皮损,但对生殖器溃疡疗效不明显,是目前轻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目前国内尚无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因此临床上用该药治疗白塞病的不多。本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白塞病具有良好的疗效,8周疗程结束时,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损害的治愈率分别高达87.5%、80.0%和85.7%,但对口腔溃疡的疗效相对较差,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该药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运动能力、黏附力和化学趋化性,低浓度即可抑制由TNF-β和IL-1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能力,阻止溶酶体脱颗粒及溶酶体酶释放,还可通过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选择素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发挥强大的抗炎活性;该药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分泌、IL-1产生、组胺释放和HLA-DR表达以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秋水仙碱有较多不良反应,超剂量摄入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国外有文献报道0.4 mg/kg,35 h后引起死亡[7]。但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严重不良反应一般由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用药导致,低剂量时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便秘等,减量后症状可缓解,胃肠道反应的出现多由于中枢抑制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长期用药还可导致脂肪泻及吸收不良。秋水仙碱长期用药后可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但小剂量使用时发生骨髓毒性的可能性极小[8]。其他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病、荨麻疹及诱发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等。本研究的25例患者在1mg/d的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轻微,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6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且均不影响继续用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患者的外阴溃疡、结节性红斑及关节症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一线药物。由于本研究病例数量仅25例,特别是有关节症状及结节性红斑的病例数较少,因此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明确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的疗效,其远期疗效及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亦须进一步的研究。

[1]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Behcet's disease.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cet's disease[J].Lancet,1990,335(8697):1078-1080.

[2]Yurdakul Sebahattin,Mat Cem,Tuzun Yalcin.A double-blind trial of colchicine in Behcet'sSyndrome[J].ArthritisRheum,2001,44(11):2686-2692.

[3]Lehner T.The role of heat shock protein,microbial and autoimmune agents in the aetiology of Behcet's disease[J].Int Rev Immunol,1997,14(1):21-32.

[4]Direskeneli H.Behcet's disease:infectious aetiology,new autoantigens,and HLA-B51[J].Ann Rheum Dis,2001,60(11):996-1002.

[5]Zouboulis CC,Turnbull JR,Muhlradt PF.Association of mycoplasma fermentanswith Adamantiades-Behcet's disease[J].Adv Exp Med Biol,2003,528:191-194.

[6]Yazid H,Frosko I,Yurdakul S,et al.Beheet's syndrome:diseasemanifestations,management,and advances in treatment[J].Nat Clin Pract Rheumatol,2007,3(3):148-155.

[7]Millins ME,Carrico EA,Horowitz BZ.Fatal cardiovascular collap sefollowing acute-colchicine singestion[J].Clin Toxicol,2000,38(1):51-54.

[8]Lee KY,Kimdo Y,Chang JY,et al.Two cases of acute leucopenia induced by colchicine with concurrent immunosuppressants use in Behcet's disease[J].YonseiMed J,2008,49(1):171-173.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Colch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25 cases of patientsw ith behcet disease

YIN Tao ZHANG Yufang ZHOU Lin ZHONG Lianshe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Jiangsu Province,Xuzhou 22100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Colch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hcet disease.Methods25 cases of patients confirmed with behcet disease without important organ damage were selected to take Colchicine 0.5 mg orally twice a day for eightweeks,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lchicine on oral ulcer,vulva ulcer,erythema nodosum and arthralgia were observed,it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also.Results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the cure rate of oral ulcer,vulva ulcer,erythema nodosum and arthralgia were 20.0%,87.5%,80.0%and 85.7%.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the average amount of vulva ulcer,erythema nodosum and arthralgia were (4.80±3.24),(7.31±3.44),(6.60±3.24)and(3.57±1.81).8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y were(3.84±3.54),(1.41±0.50),(2.42±1.10)and(1.89±0.71)respectively.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1).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wer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such as nausea,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etc.There were no othe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Colchicine can be used as a first-line regimen for behcet disease patients.

Behcet disease;Colchicine;Effect

R282.710.7

A

1673-7210(2012)12(a)-0083-02

2012-09-13 本文编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白塞病秋水仙碱结节性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加味四妙散联用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康复影响
秋水仙碱治疗白塞病疗效分析
白塞病肺损害的CT表现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小心,半熟的金针菇有毒!
中医辨证治疗白塞病举隅
高冬来副主任中医师治疗白塞病经验
运用补泻兼施法治疗白塞病体会
小金丸配合优甲乐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