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垃圾制备胶凝材料研究

2012-11-10朱丽苹陆占清王少龙

水泥技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胶凝矿渣水化

朱丽苹,陆占清,王少龙

建筑垃圾制备胶凝材料研究

朱丽苹,陆占清,王少龙

本文讨论了建筑垃圾的利用现状。研究得出: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同时复配FMH、SN、KZF,制备出了可以替代22.5号砌筑水泥的胶凝材料,为实现建筑垃圾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关键词:建筑垃圾;胶凝材料

1 引言

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拆迁和建筑工地垃圾,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数量与日俱增,其中旧建筑物拆迁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1];其次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1~2],其主要组成为废砖和废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露天堆放的过程中,经长期日晒雨淋后,建筑垃圾中酸、碱等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3],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土壤污染[5]。

(2)污染空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首先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发生粉化,细小颗粒会悬浮在空气中;其次,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在一定温度、水分条件下,部分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从而产生有害气体[4]。

表1 矿渣粉、煤粉灰的化学组成,%

(3)造成水体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因发酵和雨水的冲淋以及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中[6],将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或淋滤液,从而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目前建筑垃圾利用存在的缺点是:

(1)建筑垃圾掺量较低,最高掺量只有20%,达不到建筑垃圾大规模综合利用的要求;

(2)没有根据废砖或废混凝土成分的差异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利用量达到最大化。在硅酸盐水泥中有效成分为CaO·SiO2,而废砖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只含有少量的CaO,其CaO的不足同时可以由废混凝土来弥补,从而达到大规模综合利用的目的。

2 实验部分

2.1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

建筑垃圾中废砖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3~5],并含有少量的Fe2O3、CaO和MgO等。而其中的废混凝土主要成分为SiO2、CaO和Al2O3,并含有少量Fe2O3和MgO[3~5]。

2.2 试验原料

实验研究中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其他辅助材料为:

(1)矿渣粉:昆钢矿渣并球磨1h,含水率为0.4%。

(2)粉煤灰:含水率为12%。

矿渣粉、粉煤灰的化学组成见表1。

(3)水泥:由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厂提供,28d龄期标准胶砂抗压强度为63.2MPa,其矿物组成为C3S、C4AF、C2S、C3A。

2.3 试验设备

JPT-5天平,量筒,烧杯,刮平尺,ISO行星式胶砂搅拌机与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三联试模40mm×40mm×160mm,TYA-100C型电液式抗折抗压实验机,TYA-300C型电液式抗折抗压实验机。

2.4 试验方法

以活化处理之后的建筑垃圾为基体,加入不同工业废渣作为改性组分,然后加入水用ISO行星式胶砂搅拌机快速搅拌3min,而后在三联试模中进行浇注成型。静停24h后脱模,再经24h常压蒸汽养护,最后进行抗折、抗压强度测试分析。

2.5 试验技术路线(图1)。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胶凝材料组成

复合胶凝材料由JZLJ(建筑垃圾)、KZF(矿渣粉)、FMH(粉煤灰)、SN(水泥)组成。选用正交实验表L9(34)进行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如表2,正交实验结果见图2、3。

表2 因素水平表*

废砖、废混凝土FMH、KZ、SN粉磨掺入建筑垃圾中搅拌浇注成型养护测试图1建筑垃圾制备胶凝材料试验工艺流程

从抗压级差分析图可以得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A>B,即FMH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KZF的影响次之,SN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小。同时可以得出最优试验水平是:A1B1C2。即复合胶凝材料中KZF:DSZ:FMH=25%:20%:15%。

从抗折级差分析图可以看出,主次因素为:C>A>B,即FMH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KZF的影响次之,SN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小。同时可以得出最优试验水平是:A1B1C2。即复合胶凝材料中KZF:SN:FMH=25%:20%:15%。

不难看出,从抗压、抗折强度上所得到的最优水平相同:KZF:SN:FMH=25%:20%:15%,而且该组方案在实验中出现了。

3.2 建筑垃圾在胶凝材料中的最佳掺量研究

通过2.1的正交实验可以得出胶凝材料中KZF:SN:FMH=25%:20%:15%。在胶凝材料中保证KZF:SN:FMH=25%:20%:15%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建筑垃圾的掺量,由单因素试验得到结果,分析见图4。

图4 建筑垃圾掺量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当建筑垃圾掺量在60%时,所得到的试样抗压和抗折强度均为最大,其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均达到22.5号砌筑水泥要求,故可以作为建筑砌筑水泥使用。原理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能同FMH、SN、KZF一起产生协同作用来实现水化反应。产生的C-S-H胶凝可用通式Ca4Si2O7(OH)·H2O表示,它是组群状硅酸盐结构。-Al-O-Al-,-Si-O-Si-,-Al-OSi-的化学长链也能同时形成,该类化学结构属于类陶瓷结构,具有化学稳定、高强的特性。

FMH机理是:FMH是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玻璃体废渣,适当提高FMH用量,可以补充体系中的活性硅铝。一方面能提高C-S-H胶凝矿物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化学长链-Al-O-Al-、-Si-O-Si-、-Al-O-Si-的形成。但FMH的活性必须在碱性环境中才可以充分激发出来,所以FMH的掺量受SN掺量的限制。FMH掺量增加的同时,实际上就是KZ掺量递减的过程,这样就直接导致最终C-S-H胶凝矿物减少。利用FMH的关键是如何合理调整体系中的Ca/Si比,从而有利于形成较多的水硬性物质,使胶凝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

KZ的作用机理是:KZ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玻璃体矿物,在该体系中,能够被SN水化反应所生成的石灰激发,其玻璃体结果迅速被破坏,经过水化反应生成大量的CSH、CAH和钙矾石,同时也形成部分-Al-O-Al-、-Si-O-Si-、-Al-O-Si-化学长链。这些物质的结构对试样强度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SN水化产物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能。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硅酸钙C-S-H,它是CaO-SiO2-H2O系统中存在三元化合物的统称,是水泥混凝土、无机胶凝材料强度的来源。C-S-H凝胶的结构是高度变形的类托贝莫来石和类羟基硅钙石结构,故在胶凝材料体系中会表现出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

4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并从建筑垃圾的化学特性出发,配以矿渣粉、粉煤灰、水泥,然后调整其比例,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制备出替代22.5号建筑砌筑水泥的胶凝材料。在该胶凝材料中,建筑垃圾的掺量达到了60%,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1] 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5.

[2] 陶珍东.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进展,2005.1.

[3] 刘数华,冷发光.再生混凝土技术[H],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4] 张筱薇,陈尧成,武忠仁.高掺量废渣承重墙体材料研究[J].新型墙体材料与施工,2000(1):38-39.

[5] 李乃珍,王宝全,张立新,宋景.建筑垃圾再生的技术途径[J].环境保护,1999(10):43-44.

[6] 毋雪梅,杨久俊,黄明.建筑垃圾磨细粉作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J].新型建筑材料,2004(4):16-l8.

[7] 常儇宇,潘钢华,张金山,雎晨光.高钙灰在商品砂浆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7(4):55-56.

[8] 杨久俊,张茂亮,张磊,田冬梅.非蒸养建筑垃圾砖的制备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7(2):54-57.

[9] 夏慧慧,王坚,李巍.建筑垃圾在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道路交通,2007(7),51-52.

[10] 毋雪梅,杨久俊,黄明.建筑垃圾磨细粉作矿物掺合料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J].建筑石膏与胶凝材料,2004.(4):16-18.

猜你喜欢

胶凝矿渣水化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累托石层间水化膨胀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超细矿渣粉在预制箱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井用合成树脂胶凝材料研究综述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矿渣粉、改性矿渣粉对发泡EVA充填改性效果的研究
高炉渣制矿渣棉工艺及其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