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石化:驭气新疆煤为媒

2012-11-10王秀娟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天然气

○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中石化:驭气新疆煤为媒

○ 文/本刊记者 王秀娟

为优化结构,弥补上游资源的短板,中石化与9家企业达成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气源协议,并计划修建两条输气规模均为300亿立方米/年的管道。

新年伊始,上游油气资源处于短板的中石化就报出喜人的消息—与中国华能等4家央企及新疆广汇等5家民企协商的煤制天然气协议成功签订。另据中石化透露,还将计划修建新粤浙管道和新鲁管道两条管线来输送新疆的煤制天然气。两条管线的设计输气规模均为300亿立方米/年。

在不久的将来,中石化将从新疆地区获取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这将有力地补充上游资源的短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向多元化的转变。而主动寻求煤制气、煤化工等煤利用项目,正是受上游短板制约的中石化在保持石油化工一体化主营业务不变的情况下,摸索出的一条多元化发展道路。

以煤为媒

就在2011与2012年新旧交替之时,中石化分别与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国电及中国电投4家央企,以及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徐州矿务集团、中国万向、新疆广汇和新疆励晶5家企业签订了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气源协议。

●以煤为媒,中国石化管通新疆。 摄影/胡庆明

据中石化集团公司介绍,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包括新粤浙管道和新鲁管道,设计输气规模均为300亿立方米/年。其中,新粤浙管道将建设一条干线、五条支线,预计总长度7373公里,配套建设储气库和LNG应急调峰站,目标市场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13个省(区、市)。新鲁管道将建设一条干线、两条支线,预计总长度4463公里,配套建设储气库(与新粤浙管道共用),目标市场为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7个省市。

其实,中石化与新疆关于煤制天然气的协议计划由来已久。2009年12月,中石化集团公司已经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石化分别与9家企业签署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气源的协议,就是对此计划的进一步落实。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此计划只是签订了框架协议,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刊记者表示,此次与中石化合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拟在2012年内动工,预计2015年内投产。但是,具体的供气量与价格还在和中石化商谈中。

不仅是广汇,中石化的其他8个合作伙伴状况都是如此。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了解到,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协议虽然达成,但至今新疆各个煤制天然气厂还处于企业基础建设、科技研发的工作阶段。到目前为止,新疆还没有产出过煤制天然气。

在新疆地区还没有产出煤制天然气之前,中石化就与9大企业签订了未来的供应协议。这既体现了其寻找资源,弥补上游短板的迫切需求,又彰显了着眼未来的战略眼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石油的传统地盘,油、气、煤炭资源丰富。中石化此次选择以煤为媒介入 新疆寻气,正好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战略。自治区石油和化学行业管理办公室在一份工作报告中表示,随着2009年中石油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塔里木石化大化肥,乌石化PX项目等一批重量级大项目的建成,未来新疆石化行业投资将进入一个相对的低谷期。这意味着,在中石油对新疆石化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已经“到顶”的现实下,新疆必须自己找出路,自行造血。“新疆经济的出路在煤炭。煤炭的出路在于原煤外运、煤电和煤化工。”这是该区领导反复强调的发展方向。

新疆煤炭储量约为2.19万亿吨,占目前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40%。但直到2010年,新疆煤炭的年产量才1亿吨左右。这意味着,相对于面临产量瓶颈的石油天然气,新疆煤炭几乎是一块沉睡的处女地。自治区经济与信息委员会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规划,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2825万千瓦。至2020年,煤炭年产量达到10亿吨,煤制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4500万千瓦。由此可见,中石化的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大有可为。

道阻且艰

新疆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受制于铁路运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一直无法体现应有的价值。煤质天然气则是疆煤外输的重要方式。在常规天然气被中石油捷足先登之后,煤制天然气成了中石化的另一个选择。

对于新疆地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希望就在眼前,但通向希望的道路崎岖难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与信息委员会油区办公室薛主任介绍,目前,新疆所有生产煤制天然气的工厂都处于厂区建设和技术攻关的阶段。由于煤制天然气装置的不成熟,也并不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所以,新疆的煤制天然气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投入生产。他依然信心满满地说:“到明后年,新疆的煤制天然气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丁硕表示,除了装置和技术问题外,新疆煤制天然气的顺利投产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环境问题,包括粉尘污染和水污染。

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平原绿洲面积不到总面积的8%,只有13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的面积却高达100万平方公里。由于煤制天然气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每生产1000立方米煤制气耗水量约为8立方米。而新疆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为厂区的选址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新疆的河流大多是内陆河,水利用后的污水排放也是制约中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薛主任说:“目前,许多煤制天然气开发商都在准备过程中。今后煤制天然气污水排放肯定要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环评、调研。对于污水排放的标准,我们争取要经过沉淀、氧化后污水可以回收利用。”

最后,中石化的煤制天然气战略还面临着成本优势的挑战。用煤炭这种常规的一次能源转化成非常规能源,中间需要经历一个转化环节。这使其出厂价格明显高于常规天然气。如果转化率不是很高的话,成本将大大增加。

迫切需求

新疆煤质天然气项目受到了种种阻碍,面临种种困难。但对于中石化而言,在石油化工一体化主营业务不削弱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煤液化、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向多元化转变的一条途径。

●在电力行业驰骋多年,这一次中国华电把目光投向了煤化工。 供图/CFP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规划研究所研究员罗佐县表示:“中石化集团在2003年,原油自给率约为23%。由于后来海外步伐的加大,到了2010年,将海外份额油一起计算在内,集团公司的原油自给率也只是在30%左右。这与世界一流的国际石油大公司的原油自给率差距甚远。”另外,他还表示,由于拿到海外份额油的成本较高,要想增强企业的经营主动性,立足于国内是关键。在国内油气资源有限,又都基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情况下,就要变化思路,在国内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身上多做些文章。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煤化工的项目,是中石化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的。

目前,除了上述新疆煤制天然气项目以外,中石化集团公司在近一两年内还在其他煤化工项目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力发展煤化工,中原石化MTO(甲醇制烯烃)示范装置建成投产,鄂尔多斯、贵州织金等煤化工项目开始启动,一批重点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这是在1月5日中石化举行的2011年年会上,傅成玉董事长主题报告中的一段话。由此可见,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化工的发展,已经成为中石化优化调整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天然气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煤制天然气催化剂首次完全实现国产化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政策与应用分析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