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哈油田胜南地区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2012-11-09张巧玲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侏罗基准面层序

曹 阳,张巧玲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肖梦华,张家博,李会娟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132)

吐哈油田胜南地区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曹 阳,张巧玲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肖梦华,张家博,李会娟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132)

为研究吐哈油田胜南地区储层的砂体展布特征,为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该研究区中侏罗统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并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单井层序的研究,分析了沉积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物与可容空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位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显示了胜南地区研究区块内的砂体发育与分布状况。

吐哈油田;胜南地区;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吐哈油田胜南地区油藏藏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东部,位于吐鲁番油田的东翼。胜南6和胜南3区块油藏圈闭类型均为断块,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台北凹陷西部胜南构造带,断块内构造形态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倾角为10~30°。该油藏开采初期产能较大,但是产能衰减比较迅速,注水开发见效不明显。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该油藏的地层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建立地层格架,以便为油田进一步增加产能提供参考。

1 区域地层划分

图1 地层层序划分

研究区钻井成果显示层位自下而上发育有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至第四系西域组,其中三间房组为胜南地区油藏的主要目的层,其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细砂岩,加上上覆的白垩系泥岩段以及第三系泥岩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储盖体系。该区由于地层抬升而剥蚀掉整个上侏罗统,中侏罗统也遭到部分剥蚀,致使中侏罗统直接与白垩系呈不整合接触,并且由东向西北剥蚀程度加剧[1]。李文厚等[2]以四分法对该区层序特征进行如下概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及八道湾组为一个层序(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一个层序(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一个层序(Ⅲ),中侏罗统七克台组和上侏罗统为一个层序(Ⅳ)(见图1)。

2 基准面旋回的识别

通过研究,发现该区沉积构造包括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4种类型,据此与基准面升降进行比较,识别出的短期旋回的类型如下:①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较大时的分流河道不对称沉积旋回。在这种短旋回中岩相保存较完全并且岩相类型较多,有较高的A/S(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所给能量比值)。②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较小时的分流河道不对称沉积旋回。该旋回的沉积组成为复合分流河道砂体,它们相互切割并纵向叠置,其中每个砂体都具有向上变细的正粒序,包含板状、块状和槽状层理,总体上为灰色厚层细砂岩且砂体厚度较稳定。③基准面下降后再上升的不对称旋回。该旋回是由于基准面的波动造成的,其中旋回中各阶段沉积物供应的差异可以形成以下降期沉积为主的旋回,也可以形成以上升期沉积为主的旋回。

对研究区的取心井进行旋回划分,其中位于中侏罗统的三间房组上段的Ⅰ油组是主要研究对象。为了在等时条件下进行精确的旋回划分,有必要对层段的顶底界面进行严格界定。研究层段的特征如下:①Ⅰ油组顶部标志层七克台组顶部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不整合面,曲线上表现为高阻和自然电位负异常等特征。七克台组地层为一套部分被剥蚀的细粒沉积,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等为基线、曲线平直等特征。②Ⅰ油组底部标志层,低阻泥岩夹一薄层砂岩,电位曲线和伽马曲线平直,电阻率较低,其中有一个低幅度正异常段。③Ⅰ油组旋回特征包括,电阻率曲线基本上是在低值背景下的幅度较低的正异常,自然伽马在油组底部有明显的高值显示,向上伽玛值减小直至稳定[3]。

3 单井层序划分

图2 胜南6-12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图

该研究区位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利用地层叠加样式即地层垂向上的相组合可以划分出1个贯穿三间房组的长期旋回,利用反映水动力变化的沉积构造序列及地层内部岩石类型的变化可以在组内细划出4个中期旋回和16个短期旋回。以胜南6-12井为例,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中期旋回4、3、2、1为水下沉积,从中期旋回4至中期旋回1以上升半旋回为主,并以较浅水的湖泥沉积结束上升半旋回,浅棕红色的洪泛平原沉积与下降半旋回在岩性剖面上对应。上述4个中期旋回由16个短期旋回组成,自下而上,由不对称旋回逐渐转变到对称旋回,表明向上增加了其沉积可容纳空间。研究层段内部岩相类型单一,单个砂体厚度变化不大,大部分为灰色厚层状细砂岩[4]。

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该区地层发育特征,结合该区古流向和钻井分布特征,选取4口井(胜南6-7井、胜南6-4井、胜南6-1井和胜南6-12井)编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剖面(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该区储层砂组B、C段较为发育,其中以砂组B、C段中部的Ⅱ、Ⅳ中期旋回砂体最为发育,砂体分布广且厚度大,砂体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呈现切割接触。砂组A段的Ⅰ中期旋回的砂体发育较差,厚度较小。砂组D段的Ⅳ中期旋回砂体发育较Ⅱ中期旋回差,砂体分布疏散。研究层段的每个中期旋回一般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基本上不发育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中期旋回内砂体向上变小并且连通性也随之变差[5-6]。

SP—自然电位;GR—自然伽马;lld—深侧向电阻率;lls—浅侧向电阻率。

5 结 语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吐哈油田胜南地区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位,进行了研究区范围内的等时地层对比,这为进一步研究本工区的地层发育状况并为后续的开发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李文厚,赵文智.西北地区侏罗系的三角洲沉积[J].地质论评,1998,44(1):63-69.

[2] 李文厚,周立发.吐哈盆地沉积格局与沉积环境的演变[J].新疆石油地质,1997,18(2):135-141.

[3] 刘刚,葛新超,高 翔.胜南地区非均质薄互储层测井识别方法[J].吐哈油气,2009,14(3):224-225.

[4] 李文厚,王武和.吐哈盆地侏罗系沉积相带与砂体的展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2):168-172.

[5] 刘玲利,朱永进,严卫兵,等.沉积微相分析在胜南3、6区块滚动勘探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9,16(3):44-46.

[6] 郝素凤,马立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上的应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22(4):102-106.

[编辑] 李启栋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2.005

P618.130.2

A

1673-1409(2012)02-N016-03

2011-11-02

曹阳(1985-),男,2007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侏罗基准面层序
内蒙古发现全球最早侏罗纪花蕾
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关于浮动基准面与起伏地表面的讨论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高分辨率层序随钻地层对比分析在录井现场中的应用
和什托洛盖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分析
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LN6井区应用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