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2012-11-09陈远泊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村寨

侯 柠,陈远泊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侯 柠,陈远泊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对民族村寨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发明显。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分析了西江苗寨的民俗民风和人文地理资源,指出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

近年来,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民族村寨旅游日渐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不但可以增加旅游的文化特性,也可以提高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可以改善当地的交通以及居民的居住条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由于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存在一些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旅游开发给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愈发明显,民族文化粗俗化、商业化、庸俗化倾向严重[1]。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1 西江千户苗寨特色分析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极具特色,而且至今保留着许多重要的文化习俗,如西江鼓藏节、苗年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式的博物馆,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图1 吊脚楼

图2 西江苗寨全景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见图1);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见图2),被专家誉为山区建筑的一支奇葩。同时,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枫香树作为苗家的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2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原生态文化表演过于商业化

在苗族的习俗当中,歌舞除了作为苗族民众平时节目的主要娱乐活动之外,还有婚宴时的社交互动功能。虽然西江千户苗寨每天有2场苗族歌舞演出,但动作的随意性、言语的粗鄙性,使游客觉得十分低俗,根本感受不到当地独特的原生态文化。

2.2街巷空间尺度感的破坏

为了改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拓宽苗寨白水河两侧的步行景观道,游客虽离开了他所居住的惯常环境,却进入到另一类由旅游景点构成的“惯常破坏”之中[2]。宽阔的新建石板路让游客似乎感觉不出自己是走在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街,还是走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石板小道。

2.3传统民居样式的破坏

为了快速的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村民放弃了独具特色的木质干栏式屋型,而选择了建筑速度快、周期短的砖混结构的家庭旅社,且建设无章无度。游客又一次入住了惯常环境,想要体验苗寨独特的木质干栏式民居的愿望破损了,难免会使游客留有遗憾,也会对西江苗寨的印象大打折扣。

2.4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西江千户苗寨开始收取门票,这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比如有亲戚串门时,村民必须到管理局开证明后才能到寨子大门口接亲戚进入村落,这让村民觉得非常不方便。

3 发展规划思路

3.1坚持特色文化发展原则

“文化是旅游之基”,从本质上讲,当代旅游者就是在购买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就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1]。民族村寨旅游实际上就是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村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有观光旅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有参与体验、生态探险等旅游产品。比如家庭作坊一年四季都可以表演和传授民族工艺品和民族风味食品制作流程,并可以根据季节组织不同的农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

3.2促进基础设施发展

结合西江苗寨各主要出入口,增加停车点及停车面积。规划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各类公共设施,完善苗寨的公建配套。详细制定工程管线规划,增加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从而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用地上的保障。利用原有居住用地间的部分弃置地并拆除部分质量与风貌较差的建筑,规划绿地及休憩广场用地,全方位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此外,家庭旅社不能只是沿商业步行街的两侧呈横向分布,而应随坡就势顺地势呈纵向发展。

3.3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自然环境,但条件普遍比较落后、经济实力不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3]。在帮助少数民族村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不应只重视经济效益,应切实考虑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政策,规划师应让村民参与发展规划,充分尊重民众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从而保证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3.4注重自然山水的开发,营造景观梯田

西江苗寨所处山势险峻,其地形形成了一定梯度,可以利用该特点进行开发,营造景观梯田,使之在不同时节展现不同的景观色彩,从而让游客享受西江苗寨这一独特风景。

4 结 语

旅游产业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文化风情,让旅游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地独有的文化色彩。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民族村寨的旅游资源潜力,让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

[1]罗永常.关于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 2006,201(3):47-49.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施维克.社区参与式民族村寨规划的相关因素分析[J].规划师,2005(5):149-153.

[编辑] 李启栋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2.039

TU983

A

1673-1409(2012)02-N119-02

2011-12-18

侯柠(1987-),女,2010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村寨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无蚊村寨丁屋岭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村寨——海坪彝寨
千户苗寨的早市
大美西江
梦圆西江
消防器材进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