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醒认识信息化扮演的角色
——专访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晓波
2012-11-09傅宇凡
文/傅宇凡
要清醒认识信息化扮演的角色
——专访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晓波
文/傅宇凡
对于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在学校里形成的一些矛盾,我认为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第一,在信息化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中,我们如何扮演角色。第二,在信息化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信息误导。第三,信息化系统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仔细地甄别。
《中国教育网络》:对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工作,您是如何定位的?
杨晓波:在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初期,我们对相关部门进行了整合,把学校原来的现代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数字化部、网络中心全部合并到新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中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目前,学校建有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整体架构设计科学。但是在具体的内容建设方面,则由相关学科的教师,以及各部处室来提出需求。这些人员熟知本学科和本部门的特点,在这上面无疑比信息中心的人员更为专业。
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水平?基本原则是:人人享有快捷方便的网络,有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信息系统。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我的观点就是信息中心是作为基础的服务部门,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其他工作则由学校成立信息化推进委员会来协调和统筹。
《中国教育网络》 :您认为应如何认识信息化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晓波: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化是双刃剑,在享受它给我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它的奴隶。信息化并未完全解放生产力,没有手机时,我们是靠书信和电话交流,有了手机以后,方便的同时,我们的工作量也在成倍增加。单纯从自然人的需求角度来说,交换信息和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可以说,是让我们更加劳累。因此,当我们说信息化促进了高校改革教学和科研时,我们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它来做什么?
首要的是,目标要清晰,定位要准确。信息化建设不是大包大揽,而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整合数据进行共享。学校的数据需要规范化,需创建共享的体系结构,避免新的孤岛。信息中心的工作是,要从学校的角度,从人的角度思考,让新生、新教师跨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入学、上课、交费、借还书……生活、工作、学习,时时处处都能得到信息化的服务。
这是针对对象的服务模式。但是这也产生新的问题,就是原来的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怎么办。所以,由此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更多的改革。
《中国教育网络》 :主管信息化工作多年,您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了吗?您如何应对它?
杨晓波:由于分管工作较多,遇到的问题不少,比如保密安全问题,教学效益问题。问题需要剥茧抽丝,看到其本质,再难的题,也是有解的。
第一,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问题。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信息化手段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教育,我认为是以最有效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受教育者得到最大的收获。原来我们认为,课件、PPT一上来,学生应该能更快接受课堂教学。其实效果并不佳。因此,我始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利用,即基于PPT教育,传统的黑板手写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是课堂教学的突破,信息化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是我在这几年工作中得到的一个结论。
第二,信息技术的确可以解放我们很多的劳动力,但不能对它形成依赖。在学校,我分管科技、信息化、保密、校务。而保密工作可能是与信息化建设形成最为尖锐的矛盾之一。针对这一点,我的原则是不在网上批文,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安全的,也是保密职责所在。
因此,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学信息化工作落在教务部门。我们收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反馈和统计意见,发现PPT这一类的教学效果不太好,不少教师把PPT往课堂上一放,照着念!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教师讲课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古语说得好,与高人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无论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还是他们的奇思妙想、创意灵感,都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现代教育技术从技术手段来说,必须保留,但需要适度。回过头来,我们重新审视讲义。以前老师不带PPT,不带课件,是不允许上课的,现在我们学校则明确要求不带讲义不允许上课。那么PPT扮演什么角色?PPT可以减少板书所耗费的时间,它可以成为一个辅助手段。
2. 科研管理信息化。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不少涉及到国防军工的内容,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全部按照国家的保密程序进行。
《中国教育网络》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领域提到最多的是观念转变,您认为观念的转变,切入点在哪里?
杨晓波:从事信息化工作,最令人担心的是,走着走着又回到原来的思维方式。转变观念我认为应从技术方面着手。对于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单位——信息中心,我们的要求是:假想自己是用户,设想一下在大学里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然后去构建服务系统,为学生和老师发展服务。也就是说,要基于对象,以用户为本构建信息化服务系统。
关于信息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程度越高,大量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系统越往后走,就越会出现信息误导。在系统里,工作流程有时会比原先的人工流程效率更低。因此,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哪些是信息化带来的成倍效益,哪些却毫无改变,哪些则反而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烦琐环节,使得效率低下的。
因此,对于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在学校里形成的一些矛盾,我认为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第一,在信息化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中,我们如何扮演角色。第二,在信息化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一些信息误导。第三,信息化系统中有很多东西需要仔细地甄别。
当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技术来处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甚至是改变我们的生活。
杨晓波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1988年12月留校任教,历任微波中心副主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