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拼抢与命中争分”之乐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2012-11-09李杰凯张云鹏魏晓磊任纪飞
李杰凯,张云鹏,魏晓磊,任纪飞,秦 聪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论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拼抢与命中争分”之乐
——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
李杰凯,张云鹏,魏晓磊,任纪飞,秦 聪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体育运动项目教科书中大量存在功能特点相互混淆,以一般功能替代独有特点的现实问题,其原因在于缺乏“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足球、篮球等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是具有全球化影响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娱人致趣的核心要素是“拼抢与命中争分”;拼抢与命中争分是该类运动得以社会存在的价值观形式,其内在的逻辑发生于起源时刻,并主宰其历史进化,是运动过程中致人乐趣的源泉。对该类项目娱人致趣原理在教学训练中运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拼抢;命中争分;娱人致趣
1 引言
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冰球、水球、马球和橄榄球等项目,由于在比赛场地、比赛方式和记分方法等许多方面相近似,都具有集体性、同场对抗、身体直接接触以及以球的投射命中计分,并以得分多少来区分胜负的特点,通常被人们看作一个类群,在一般训练学领域被称之为“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同场对抗球类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以较高的观赏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项目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和体育产业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在各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许多教科书、学术专著中,人们通过介绍项目的概念、功能、作用和特点,力图使项目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具有较为坚实的学科体系。一些项目的教科书历经几十年的不断完善似乎已经非常完美,然而在体育科学这个大的综合领域内,由于科学、社会和文化的交融,作为一个处于较低学科层级的运动项目(在目前学科体系中被称作学科方向),却很难把横向和纵向的各种关系理顺清楚,人们常常遇到众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功能、作用和特点雷同的逻辑难题。许多运动项目教科书在描述自身功能、作用和特点时,常常陷入“功能、作用、特点相互混淆”,“以共性解释个性”的尴尬境地。例如,由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田径运动教程》中谈到:“作为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田径运动除具有一般项目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其他特点。这些特点包括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比赛竞争的激烈性、技术要求的严格性和素质培养的全面性。”[1]再如,由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2006年第16次印刷的《健美运动》中提到,“健美运动是一项有着自己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特点概括起来是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又可以陶冶情操,美化身体。”[2]更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篮球运动教程》在论述篮球运动功能一节中谈到:“当代篮球运动以其特有的个体性、整体性、智慧性、应变性、健身性、增智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商业性等功能与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3]众所周知,健体强身、休闲娱乐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是绝大部分运动项目功能的共性,怎能是上述个别项目所特有的呢?严谨的教科书不能把这些共性当作自己独有的特性来阐述。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并非仅存于上述三个项目的教科书,仔细研读可谓比比皆是。
功能可以与作用相近,但功能不能是特点的全部,独特的、能够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功能可以是特点,但特点决不能用功能与作用来取代。人们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技术学科教科书都出现同样的瑕疵?难道专家学者们没有发现这逻辑上的问题吗?依学术上的推论只能这样认为,大家都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但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因为运动技术学科的科学研究尚还没有关注到各类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差别和独特魅力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运动项目的教科书系统阐释了该项运动“娱人致趣”的原因,所以回答这样的问题目前还有难度。此类问题的客观存在提示:开展不同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为只有揭示出类似“游泳和网球虽同属运动项目都具有健身娱乐的功用,但各自内在的趣味性和魅力却大不相同”之时,运动项目类似“梨甜橘酸”[4]的特点描述才会接近真实,教科书中功能、作用与特点相互混淆的错误才可避免再次发生。
鉴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在先期《广义进化视角下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构建》、《论隔网球类运动的“流畅回合”之趣》、《论操舞音韵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合之美》[5]等相关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临场观察统计法以及多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分析等质性方法,对同场对抗球类运动作分群研究,力图归纳概括该类群项目所独有的核心致趣要素,在填补理论空白的同时,探索通过教学内容培养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
2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传统认知评述
传统认知是指人们在既往经验积累中对事物形成的普遍认识。多年以来,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在形容集体对抗球类运动时,往往使用“集体对抗、攻守交替和攻守转换”等语言来描述其本质和规律。把对抗性作为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按照“运动制胜”的核心价值建构理论体系,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往往采用机械论的方法,把进攻和防守割裂开来,逐级分类分解进行研究,其结果必然导致“唯技术论”。在教师看来,学生唯有动作规范才能有效地进行比赛,技术的练习枯燥、乏味似乎约定法成,在有限教学时数中留给学生的是“光秃秃”的技术,运动游戏的趣味性体验往往被忽略。现行同场对抗球类教科书无一例外地不谈“运动兴趣和运动快乐”,更不知运动兴趣和快乐如何通过教学训练内容来激发和培养,其原因在于唯技术的运动制胜教学观已经框定了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教学。由于致趣原理的缺失,使得教科书中功能、作用和特点相互混淆就不足为奇了。
运动项目的特点不能用简单的健体强身、休闲娱乐来一而概之,它就存在于特有的娱人致趣要素之中。要阐释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娱人致趣原理,按照机械论的思想方法却很难进行,必须通过整体论的视角转换,按照复杂性、整体性的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在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相似性、整体性和过程之中,提炼引起运动兴趣和运动快乐的具体可见要素,如此才能揭示出类似“梨甜橘酸”的独有趣味性特点。
3 以整体论哲学视角阐释同场对抗球类运动娱人致趣原理
3.1 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视角研究同场对抗球类运动具备方法论的正确性
在体育科学领域,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还原论的思想方法,而对于复杂系统整体论方法相对陌生。机械还原是指采用逐级分解的方法对事物加以研究,目前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教科书大多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把技术分成进攻和防守;而后对进攻再次分解成传、运、投等,直至最底层的技术动作,这是竞技体育“运动制胜”教学观要求对技术“精雕细刻”的必然结果,有着特定教学训练目标的正确性;而复杂系统整体论是把对象看作复杂的系统,在系统的整体和运动过程中,动态地把握事物的规律,它强调对象的鲜活性和运动性,更加注重运动的过程和运动体验,是当前后现代课程理念的哲学基础,在体育教学训练领域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本源是游戏,游戏的本质是重过程而轻结果,其复杂系统的特征十分明显。该类运动的核心是对球和控制球权的争夺,而球的运动、人在争夺球时的运动绝对是随机和不确定的,因此对该类项目的“娱人致趣”原理研究注定面对复杂系统,采用复杂系统整体论的哲学视角具有方法论的正确性。
3.2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拼抢与命中争分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比赛方式,决定了球和控制球权的争夺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前提,只有更多地掌握支配球的权利,才能获得较多投射目标的机会,投射次数和命中率决定得分,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图1)。因此,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核心规律应该是拼抢与命中争分。
图1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核心致趣要素示意图
3.2.1 拼抢是投射命中的前提,在各项运动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3.2.1.1 拼抢是同场对抗球类运动项目的核心规律 “拼抢”是指参赛的双方拚力抢夺球,获得掌握和支配球的权利,进而以较多的投射次数实现所得分数领先的比赛行动。拼抢可以分成集体和个人两种形式,其中集体拼抢以个人拼抢为基础,个人拼抢乃是集体拼抢的组成单位。拼抢的目标是球,围绕着球展开时间、空间、位置和时机的拼争,运动者在拼抢中展示实力,每当拼抢到球时都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激起拚力投射得分的欲望。为了说明“拼抢”是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采用视频临场统计的方法,对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足球、手球和冰球比赛进行了分析。按照球在比赛场上所处的状态建立观察统计指标(表1),记录球的完全被控无拼抢状态、完全无控拼抢状态、一对一拼抢状态和传递拼抢状态在全部比赛中所占的时间,发现球在比赛中处于被拼抢的时间在各项目比赛中均占较高的比例(表2)。篮球比赛中球的完全无控拼抢时间、一对一拼抢时间和传递拼抢时间总量达33.22分钟,约占全场时间的88.27%;而足球是71.39分钟,约占87.95%;手球是44.29,约占73.82%;冰球比赛中几乎全部时间球都处于被拼抢状态。临场统计4个项目的4个指标共计255.93分钟比赛中,球处于无拼抢状态的时间仅为28.87分钟,占全部时间的11.28%;而处于各种拼抢状态的时间为227.06分钟,占全部时间的88.72%。因此从各项比赛的总体情况分析可见,拼抢是所有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比赛场景的主题,在该类运动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同场对抗球类比赛中球所处状态统计指标的含义
表2 同场对抗球类比赛中球的不同状态所占时间分析 单位:分钟
3.2.1.2 各同场对抗球类项目中拼抢表现的特点 分析了拼抢在整个同场对抗球类运动中的核心地位之后,下面分析拼抢在不同项目中所表现的特点(表3)。篮球运动以“一对一”为主要的拼抢形式,占全部拼抢时间的57.95%;足球的拼抢特点是长传球之后的吊冲(完全无控拼抢),约占47.08%;而手球的特点是传递状态下的拼抢,约占57.97%。统计数据表明了不同的同场对抗球类项目比赛中客观存在的拼抢特点。各种拼抢状态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都是反映手、脚和手持球杆对球控制的客观规律,以及对抗形式所决定的拼抢特点。其中冰球比赛由于运动员持杆快速滑动决定球的大部分时间处于相遇时刻的“一对一”拼抢状态;足球的拼抢多集中在“长传吊冲”过程之中;手球比赛中由于攻防战位和允许运球前后的跑动,决定了球的传递次数较多,特点是在“传递拼抢”中寻找机会;而篮球比赛中由于双方队员位置基本上“对位”,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球的“一攻一和一防一”的状态。综上分析,在不同的同场对抗球类运动中,尽管拼抢这个核心要素相同,但各自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表3 同场对抗球类比赛中各类拼抢所占比例特点及排序分析
3.2.1.3 拼抢成功的喜悦与拼抢行动的规范 拼抢是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核心要素,也是运动兴趣与运动快乐产生的源泉。拼抢就其字面上来说,有拼力、拼搏和争先等意思。“拼”是指不顾一切的劲头,而“抢”则是以强硬的手段拿来的意思,在这里拼抢表达了同场对抗球类比赛过程的逻辑中,给予参与者的那种身不由己的拼搏精神。但凡参与该类运动的人,会不自觉地陶醉于拼抢过程之中,每当拼抢成功,就会使人类原始本能中所具有的占有欲、获得欲望得到初步的满足,这种满足导致的冲动会越发激起新的拼搏欲望,同时由于接下来的“投射行动”更具“成就意义”,成就的需求使得拼抢成为一种恒常的参赛行动。
在该类运动的比赛过程中,拼抢作为投射和命中得分的前提,尽管能给人带来成就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但运动项目的演化却使得拼抢行为必须在规则的规范之下进行。如果没有规则对拼抢行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同场对抗球类运动就会变得“野蛮”,“野蛮”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观相悖。因此,在该类项目诞生之初,就在规则中对拼抢行为进行了类似“法理意义”上的初步规范,限制危险、粗野和故意等不合理拼抢行为,并对犯规者实行相应的处罚。这种规范在后续规则的进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竞赛活动中,裁判员执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正确处理拼抢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身体接触问题,规则、裁判法对身体接触合理性以及“判罚尺度”的高度重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拼抢对于比赛过程的重要意义。
3.2.2 投射是拼抢行动的最终目的,“命中的不确定性”是过程中致人乐趣的原因
文中的投射是指同场对抗球类运动中各种得分方式,主要包括篮球比赛中的投篮,足球、手球、冰球、曲棍球和水球项目比赛中的射门行动。这些行动的共同特征是参赛者在拼抢的基础上获得球的支配权,采用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把球投、射向目标,并力求命中,以命中次数计算得分,因此投射行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比赛方式的内在逻辑,框定了“拼抢与命中争分”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所有的参与者、观赏者都会感受到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
在篮球和足球运动中,投射命中作为运动快乐的激发原因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一些孩子在描述打篮球和踢足球的乐趣时写道:“每当我把球稳稳地投入篮筐,那篮球与球网摩擦出的“啪”的一声,那是一种令我抨然心动的声音,因为只有投入空心球,球网才能发出那种声音,每每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种成就感。”[6]“当你过掉前方阻挡你的球员一脚劲射把球射入球门,你就知道那乐趣了。”[7]在这些少年儿童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娱人致趣原理”最为率真的语言表达,这些语言逼真地描述了类似“橘子酸、梨子甜”的独有特点。如果所有的运动项目研究都能完成这样的归纳描述,本文前述功能与特点相互混淆的逻辑错误就可以避免。
众所周知,在同场对抗球类比赛中,无论是投篮还是射门,命中会使人们激情振奋,欢呼雀跃,意想不到的失误会带来一片惋惜甚至沮丧。运动者通过命中得分,感受到即时的运动快适,同时也将体会到心灵层面的愉悦,而失误或可激起从头再来的拼搏劲头。但事实上,人们关注的总是投射成功、快乐的体验,说投射命中是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乐趣的原因似乎不会引来争议。然而,一般认为命中乃是运动愉悦感受源泉的观点并不完整。设想该类运动如果普遍进化出“每次投射必中”的技术,未必会带来永久的乐趣,因为那等于游戏发明了“必胜法”,而“投射每每不中”也会使人感到枯燥。正如某一知性人士在评论打篮球内在乐趣时写道:“——与踢足球相比,打篮球投进一个球比踢足球进一个球要容易很多。你想过其中的原因没有?其实,这与篮球架的高度有关。如果把篮球架做两层楼那样高,你进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反过来,要是篮球架只有一个普通人那么高,进球倒是容易了,但你还会去玩它吗?正是因为篮球架有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它告诉人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8]事实上,球篮处于3.05米的高度上,任何具备相当投掷能力的人都有投中的可能,正是这种可能性才激发起对“命中”的无限期待,使得运动者越发沉醉其中,这一次投不中,下一次可能投中……一位学生写道:“我痛下决心要投三分球,可还是投不进。因为我离目标太远了。我垂头丧气地再投了一次,没想到却反而进了!我这下得了个“满堂彩”。我开心极了,又不停地练了起来。”[9]“在一次投篮中,眼看球就要进篮了,可它偏偏左篮边转了一圈歪掉在篮外了。这场球既让我尝到赢球的快乐,又品尝到失球的惋惜。”这些纪实性资料说明,投射结果的不确定性才是“娱人致趣”的原因所在。本研究的临场观察统计结果可见,即使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投射的命中率也只能是一个相对数,不可能出现100%的命中率(表4)。投射命中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同场对抗球类运动在进化中有效地防止“必胜法”的出现,进而确保其在“娱人致趣”价值观的主导下健康向前进化。这一点在许多规则修改中可以得到有力的确证,篮球运动“三分球规则”、“干扰球规则”的出现,都是确保投射结果不确定性的有效措施。
表4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投射次数与命中率统计表
3.3 拼抢与命中争分确立于同场对抗球类项目的历史起源
研究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起源,可见相互间具有明显的借鉴、交融和派生关系。足球和曲棍球起源较早,其后出现了橄榄球、篮球、手球等等类似的球类游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家族。拼抢与命中争分作为该类运动的种系核心致趣要素,并非在后续发展中产生,而是确立于起源时刻并在后续演化中不断完善,成为社会存在的核心价值观。正如前述“跳一跳,够得着”篮球架原理,“拼抢与命中争分”成为区别其他运动项目并能反映自身神韵和魅力的独有特点。这一点在众多的文献、资料和教科书中可找到有力的证据(表5)。在表5所示资料中,都有关于球门、球篮和投射得分方法的描述,这说明向球门和球篮投射以及激烈的拼抢,从一开始就作为该类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存在,是得以传播、普及的基础。
3.4 拼抢与命中争分主宰同场对抗球类项目的演化历程
运动项目的核心致趣要素,代表其社会存在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表明了该类运动所独有的“趣味性”。所谓趣味性是指某件事或物的内容能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正是这些独有的“趣味性”成就了“娱人致趣”的社会功能。根据“涌现原理”[10],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趣味性就蕴含在“拼抢与命中争分”这个基本规律之中,在“拼抢与命中争分”这个简单的规则与规律基础上,游戏竞赛通过多种要素的不断重组,产生出永恒新颖与新奇的运动场景。在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历史演化中,拼抢与命中争分作为表明“趣味性”的核心价值观一直主宰着各自的历史演化,凡是在发展演化中出现危害拼抢与命中争分的情况,都会通过文化选择使其得到遏制,淘汰掉那些破坏合理拼抢和命中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而确保其在健康的轨道上顺利发展。运动项目的文化选择大多采用规则修改、器材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方法进行,无论如何进行选择,“娱人致趣”的核心价值观只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为削弱了以趣味性为代表的娱人致趣功能,运动项目就会在发展中弱化甚至消亡。在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规则的历史研究中,此类文化选择的例证很多,篮球运动
表5 部分同场对抗球类运动起源时期核心要素资料描述
4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拼抢与命中争分”之娱人致趣原理在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提高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教学训练的效益,教会学生“打球”、“踢球”是广大教师和教练员共同的理想。实现这样的理想,首先必须克服以往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重技术动作,轻实际运用”和“光秃秃”的技术等倾向,提倡在“体验中学,在玩球中练”的教学训练策略,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以复杂系统整体论为思想武器,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建立以“运动致趣”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冲破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在整体论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把“拼抢与命中争分”这样的核心致趣要素落实到教学内容的重构之中,如此重构的运动技术教材,必须是相对整体化的。在避免机械还原方法分解教材而丧失类似“成就感”、“不确定”、“对抗性”等致趣要素的基础上,使得教学内容相对整体鲜活,教师相对整体一点来教,学生相对整体一点来学,同时把教学直接目标设立在“会打球”、“会踢球”等“会”字上,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在运动场上“玩起来”,在运动项目的“玩”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4.2 根据项目自身的拼抢争分特点,构建技术范型与变式相结合的教材内容体系
尽管同场对抗球类项目有类群的共同性,但也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建构教学训练模式。在攻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不同项目的特点不同,在同样的一对一拼抢中,足球已吊冲为主、冰球以滑跑遭遇为主,而篮球则是人盯人过程中的一打一,因此要根据项目技术运用的特点来构建教学训练内容的技术范型[11],这些技术范型是最基础、最常见的技术运用组合形式,也是教学训练的基本单位,在掌握若干个技术范型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化练习,逐步引向实战运用,使学到的技术范型在对抗练习中衍生出变化的形式(变式)。如此,才能使初学者在拼抢和命中争分的实战体验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术形式。 历史上由于高大队员可以通过“扣篮和封住”球篮,使得命中成为确定的事件,这相当于演化中发明了必胜法则,国际篮联多次修改规则,通过扩大限制区—制定干扰球规则—三分球规则等新的规定,来维护合理拼抢与投射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从本质上看就是维护篮球运动独有的“趣味性”,确保篮球运动在娱人致趣价值观的主导下健康顺利发展。此类文化选择案例在其他同场对抗球类项目中也有很多,本文受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4.3 培养控制球的专门性知觉和打球意识,形成良好的打球锻炼习惯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教学训练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习者熟练控制球,对球的控制如能做到“得心应手”则技术水平会迅速提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手、脚和球杆对球的控制能力。控制球能力的本质是专门性知觉的建立,只有通过多接触球和熟悉球的运动规律来获得,这就要求教学训练特别注重建立和提高“球感”的练习。情景化的教学训练过程,就是要多安排对抗、实战性的局部练习,在这些带有实战情景的练习形式中培养“打球意识”,使初学者更多地体会到“打球的趣味性”,并以此来建立运动兴趣,形成通过打球来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5 小结
同场对抗球类运动的娱人致趣原理研究,能够解释该类运动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以“拼抢与命中争分”为内在逻辑表达,研究证明了“拼抢与命中争分”是同场对抗球类项目的核心致趣要素,也是运动过程中引起参与者运动乐趣的趣味性原因所在。拼抢与命中争分不仅存在于该类运动的起源时期,更是主导该类运动项目历史进化的价值观基础,运动项目进化历程中的文化选择,确保“拼抢与命中争分”这一具体的价值观不被动摇,可以有效地防止必胜法的出现,使得比赛中的“不确定性”永恒。体育教学与训练要紧紧抓住这一特有的趣味性,以拼抢与命中争分为核心,重新建构致人乐趣的教材内容体系,通过相对整体化的教学,培养初学者“打球”的兴趣,形成通过打球来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
[2]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健美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3]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1.
[4]李杰凯.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78 -82.
[5]李杰凯.论操舞音韵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合之美[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7 -10.
[6]俊青.打篮球的乐趣[EB/OL].[2008-12-25]http://www.zww.cn/zuowen/html/35/299466.htm.
[7]百度知道.踢足球的乐趣[EB/OL].[2009-03-0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924335.html.
[8]百度知道.篮球跳原理启示[EB/OL].[2008-11-27]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084231.html.
[9]打篮球中的快乐.[EB/OL].[2011-05-11]http://www.eduzhai.net/zuowen/276/20110511361863.html.
[10]约翰·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李杰凯.运动项目广义进化规律与体育教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4-165.
On Enjoyment between Striving and Scoring of Antagonistic Ball Games in the Same Field:Based on Theory of 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 from Sports Events
LIJiekai,ZHANG Yunpeng,WEIXiaolei,REN Jifei,QIN Cong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Functions are confused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extbooks of sports events,with general functions replacing characteristics.This is because there is not sufficient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Antagonistic ball games in the same field,such as football and basketball,are most influential sports events worldwide.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 is striving and scoring,which shows their values in the society.The inner logic of the theory of 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 comes from the origin,dominates the evolution of history,and the source of 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proces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to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tagonistic ball games;striving;scoring;amusement and entertainment
G807.01
A
1004-0560(2012)02-0001-05?
2012-02-15;
2012-03-1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8GH87。
李杰凯(1956-),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乔艳春
◂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