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认同感因素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2012-11-09刘海燕刘洪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认同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刘海燕,刘洪图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2.辽宁省体育局,辽宁沈阳 110001)

◂体育教育训练学

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认同感因素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刘海燕1,刘洪图2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2.辽宁省体育局,辽宁沈阳 110001)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同感现状,折射出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对其实施效果的认同感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影响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同感的因素。结论:学校和政府对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定性、课程目标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施《课程标准》效果、教师自身状况的认同感情况等五个因素,且影响程度不同。

体育教师;课程标准;认同感;实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2001年教育部推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其对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和实践的效果,即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感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总体情况高于中性水平,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态度”好于“行为意向”;教师的职称、学历、学校层次与“态度”、“行为意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并且不同学历、职称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称、学历越高,态度越积极,行为越主动;学校层次对教师的行为意向没有明显作用,但学校层次越高,态度越不积极;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参与实施《课程标准》情况呈现非正态分布现象,主要表现为“接受并且积极参与”35%、“接受但不参与”20%、“不接受但是参与”15%、“不接受也不参与”20%和“表面上参与”10%的五种分布形式”[1]。就现状所呈现的诸多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影响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类再随机抽取的办法,在沈阳市内五区先做预调查,将各区学校按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中学分类后,每区每个层次分别抽取2所,以沈阳市共30所学校的20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通过三次访谈,了解不同层次的人对沈阳市实施《课程标准》的现状与他们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态度、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态度、对课程改革前后体育教学的变化问题的看法、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通过访谈为修订调查问卷打好基础,同时可以弥补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前导测验的基础上,借鉴香港学者李子建“改革认同感问卷”,根据研究需要,最终设计出“体育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认同感问卷”。在沈阳市30所学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8.5%。

1.2.3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国内外有关价值认同和认同感方面的研究文献,阅读了有关学习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书籍,查阅相关期刊论文,了解关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感分为以下两个变量: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态度;体育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行为意向。自变量方面,通过实地观察结合访谈所作的先导研究,分为以下五个因素:学校和政府对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定性;课程目标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施《课程标准》的效果;教师自身状况。本研究将通过以上五个维度进行讨论与分析。

2.1 学校和政府对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定性分析

学校和政府对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定性,是指学校和政府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对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制性[2]。本研究问卷共设有三个题项,反映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与学校领导关心程度的限制情况。

表1 “实施《课程标准》的限定性”得分情况统计(n=195)

由表1可知,在以往的研究中,“教师认为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总体得分均值为2.69<3。”说明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以及学校领导对《课程标准》的关心程度影响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感。

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对于教师来说,不管接受与否,根据改革的进程,都必须实施新课程。是否实施表面上不受教师的认同感的影响,但是否真正实施或是实施的程度如何就受到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感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认为没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及学校领导关心程度不够,导致整体得分情况2.69低于3,属于不接受水平。访谈中73.22%的教师表示,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教学资源的缺失,学校领导关心程度不够,影响到他们实施的积极性;而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同样也影响了实施的积极性。

2.2 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分析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对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主要包括认识类、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3]。课程目标的适切性是指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适合学校根据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文化特性所设定的愿景[4]。教师认同感问卷中影响因素“课程目标的适切性”设有三个题项,反映“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对教师认同感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得分均值2.56小于3,体育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拟订的课程目标适切性较差;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过于理想化,课堂教学还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

表2“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得分情况统计(n=195)

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已经为我国学者所重视。有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要满足学习者的基本需要,就必须从增强课程适切性入手,能否保障课程的适切性是实现普及教育目标的关键;学习者对于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确定课程的前提,课程适切性是众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系统才能得以实现。”[5]在访谈过程中有90%的教师认为“不参与实施的原因,是《课程标准》中所拟订的课程目标,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无从下手”。80%教师认为“由于课程目标过于理想,导致学校资源配置跟不上,进而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地区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充分利用课程灵活性、选择性和弹性的特点,制定出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是提升教师认同感的有效办法。

2.3 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分析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课程内容表述为课程内容是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任何特定内容项目都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不同的内容项目也可以为教学目的服务。课程的实用性是指教师感觉课程改革的理念、知识等是否符合当前教学实际(如班级规模、学生现有的知识、社会上普遍的教育观念)等[6]。“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部的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可以理解为围绕课程内容的安排展开的。”[7]《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的实用性情况,势必影响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因此本研究问卷共设有三个题项反映体育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的接受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课程内容实用性”得分情况统计(n=195)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均值2.89低于3,表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具有高的实用性”持否定的态度。“课程内容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分3.26大于3,接受程度高于中性水平,说明《课程标准》的内容基本上为教师所认同。教师之所以接受《课程标准》的内容,是因为《课程标准》较《大纲》而言课程内容先进了许多,比较结果如表4。

表4 《课程标准》与《大纲》内容比较

教师对“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得分2.81,低于中性水平3,说明教师对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持否定的态度。通过访谈,发现90%教师认为“自己已经认识到单纯的技能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健康应该是三维的”,但他们还认为“现在的教学与以往教学比较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在课时计划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课程内容根本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可见教师在态度与行为上存在矛盾。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首先是通过比较课程改革前后,学校规定的学年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改变,教师教法上课程改革后也没有具体要求,这样就使教师在没有具体指导和要求的情况下,产生了实施上的困惑;其次,课程改革后教材并没有改变,教学时数并没有增加,单元教学时间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感到牵强,认为教学内容无法应用到实际,所以课程内容不具有实用性。

“课程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分2.62,是三个题项中分值最低的,可见教师最不接受这个说法。以实地观察的一节体育课为例,教学内容:队列、素质练习。45分钟时间内,学生进行队列练习24分钟、仰卧起坐6分钟,准备部分8分钟和结束部分5分钟。这节体育课教师和学生都十分认真,可以用“秩序井然”形容。但从这样的课里笔者并没有发现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没有发现学生享受体育锻炼而带来的那种快乐“笑容”,更多的是“疲惫”和“机械”。正如任课教师所说:“这样的体育课我自己都不喜欢,学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需要健康,更需要快乐,但是这种乏味的队列和素质练习学生如何能获得快乐?如果说教师安排内容过于单调,但学校的计划就是这样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是原因之一,那么学校在宏观调控上的不到位就是另外一个原因。

2.4 《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分析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8]。实施《课程标准》的效果,是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目标教学效果情况的看法或评价[9]。本研究从《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领域目标内容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教师对《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态度(表5)。

表5“课程改革的效果”得分情况(n=195)

从调查结果来看,《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五个领域目标,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均值2.61,小于3。“实施效果不佳”是影响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主要因素之一。

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8年,本研究通过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在《课程标准》倡导的五个领域目标上是否有所提高,以达到检验实施效果的目的,进而了解教师对实施效果的看法。访谈中45%的教师认为“通过比较现在学生较以往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但是幅度不大”,35%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20%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正在逐渐下降”;80%的教师认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20%的教师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没有变化”;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程度得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回答几乎一致,认为“根本没有变化”。当笔者问到“为什么实施8年了,却没有效果呢?”50%的教师回答“我们根本就没有实施,哪里来的效果?”,15%的教师回答“一直以来自己都有成熟的教学方法,而且效果不错,并没有感觉到实施《课程标准》带来变化”,3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上有所改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可见,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过去8年,但没有实施或真正实施,是造成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2.5 教师自身状况分析

学校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课程改革认同感高低,对于课程改革成败而言十分关键,影响教师认同感的外界因素很多,但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现有教学能力、以及对课程改革理论的把握情况,对教师的认同感影响较为突出。

表6“教师自身状况”得分情况(n=195)

表6显示,教师认为自身状况可以满足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均值3.21,大于3,基本符合实施的需要,只是对有关《课程标准》资讯信息了解方面的得分略低于均值。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于自身具备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是充满自信的。94.4%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不会因为提升学历水平与参加课程改革学习而矛盾。大部分教师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教育,掌握了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所以才表现出对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的自信。但在访谈过程中发现80%的教师认为培训的次数太少,缺少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是导致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影响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认同感因素有课程目标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政府与学校对实施的限定性、实施的效果和教师自身状况五个因素。

2)影响体育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态度”和“行为意向”与五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普遍的、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只有“教师自身状况”对教师认同感符合实施的需要,其他四个因素都需要改进。

3.2 建议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实施《课程标准》效果的监督力度,提高学校领导对课程改革的关心和支持程度,学校成立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制度,从而达到提高实施效果的目的。

2)增加组织教师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学习,对体育教师做好培训工作,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

3)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力度,缩小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在场地、器材的资源上的差距。

4)不同层次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特点,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使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加实用。

[1]刘海燕,刘洪图.中学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同感现状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6):125-128.

[2]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比较[J].课程论坛,1988(2):71-83

[3]Pratt,D.Curriculum:designanddevelopment[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80:413.

[4]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的比较[J].课程论坛,1998(2):56-58.

[5]崔 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6]季 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76 -80.

[7]钟启泉,张 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

[8]Morris P.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2nd edn(Hong Kong:Facult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5:11 -26.

[9]Brown S,Mcintyre,D.Influence upon teachers'attitudes to different types of mnovanon:a sway of Scottish Integrated Science,Curriculum Inquiry,1982,12(1):35 -51.

[10]金志明,李论娥.《教参:老师该不该离开你——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分析之二》[N].中国教育报,2001-04-26.

[11]李子建.香港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认同感:目标为本课程与常识科比较[J].课程论坛,1988(2):34-37.

[12]李世鹤,郝忠华.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1):67-68.

[13]余万斌,吴兰辉.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J].四川体育科学,2004(1):72-73.

[14]武云飞.谈新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2-73.

[15]郭太玮,潘绍伟.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4(5):96 -98.

Identity Factors of Impact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Taking She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LIU Haiyan1,LIU Hongtu2
(1.Sports School,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2.Sport Bureau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01,Liaoning,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how the P.E.teachers identif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reflects many issues dur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indentity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impact the reformation directly.By t experiment,interview,questionnaire,documentation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which impact P.E.teachers’indentity on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several aspect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are five factors that cause different influence effects.They are the limitation of schools and govern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the pertinence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the practicability of course content,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and the indentity sensation of teachers’own condition.

P.E.teacher;curriculum standards;indentity;implement

G807.3

A

1004-0560(2012)03-0103-04

2012-02-13;

2012-03-17

刘海燕(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猜你喜欢

认同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