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因素影响情态动词的选择①
——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

2012-11-07郑淳钰何高大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情态人际奥巴马

郑淳钰,何高大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情感因素影响情态动词的选择①
——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

郑淳钰,何高大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采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情态系统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统计不同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分析其所发挥的人际功能,研究影响其选择的主要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情态动词;人际功能

在人际交往中,言语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与相处的重要媒介。而由于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时我们需要直接地表达观点,有时又需要婉转、间接地表达。这就涉及到言语表达中的情态问题。从最广义上理解,情态可看做是说话人、作者对所交流的信息的姿态,在大多数话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在英语中,这一特征主要由情态动词呈现。说话人对情态动词的选择既反映自己的态度,又影响听话者的理解和行为。

学界普遍认可的对于情态研究贡献最大者之一当属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Halliday就一直致力于研究语言功能,并阐释了语言本身与语言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正是借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情态系统理论,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分析不同情态动词体现的人际功能及影响其选择的主要情感因素。

一 人际功能与情态系统

Halliday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这是语言的普遍特征。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种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其中,“人际功能是‘闯入者’的功能,反映的是说话者的态度、评估和判断以及说话者的期望和需求。同时,也表明了说话者建立的沟通关系,即他本人选择了言语角色,同时也赋予了听话者一种言语角色”。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语言体现出来的人际功能。

由此可见,“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作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媒介之一,语言的人际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二是影响他人的行为或实现某一行为目的;三是表达自身的态度、观点或立场。

Halliday进而提出,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本人角度对其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由此可见,情态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元功能的重要载体。

情态意义指的是是与非之间的度。为表达肯定与否定两级之间不同的可能性,Halliday赋予这些情态动词低、中、高三种量值,如表1所示。

低值情态动词本身代表了较低的确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话语的力度。但在演讲中,使用低值情态动词是一种谦虚、礼貌的做法,能为听众保留较多的思考空间,从而调整双方关系。与此相对的是高值情态动词,其反映的是极强的情态责任,虽然有很高的确定性,但也难以避免留下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印象,因而可能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需要谨慎选用。而中值情态动词则较好地平衡了说话者与听话者间的平衡,既给予了确定的情态承诺,又留有一定的余地,从而较好地引起共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表1 情态的三种量值

此外,根据Traugott(1995)的观点,语言中表达说话人的主观信念或态度的形式和结构会逐渐变为某种可识别的语法成分,这一过程就是主观化过程。也就是说,讲话人的主观意识或情感会体现到语言的编码过程中,某种语言形式总是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而且这种编码模式会逐渐固定下来,从而形成可识别和阐释的主观性表达成分。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表达,是情绪上的反应与性情。情态助动词能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态意义。情态意义的多样性恰恰反映了人的情感的多样性。因此,从演讲者的语言形式(这里具体指情态动词的选择)可猜测其内在情感。

因此,情态动词是实现人际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不同的情态动词的选用又体现了不同情感内因。通过不同量值情态动词的选用,能达到调整彼此关系、融洽话语氛围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公众演说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态动词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氛围,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与听众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通过语言实现了人际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其演说中选用的传达人际功能和情感的情态动词功不可没。选用不同的情态动词取决于不同的内在情感,这些词的选用拉近了他与民众的关系,树立了政府的形象,传递了信心。

情态固然是人际意义的重要表示,但情态与说话者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情态的许多功能埋植于社会交往的语境中,由此脱离了这种交互性话语的语境就很难充分描写。因此,我们需要将其放在特定的话语情景和文化语境中。下文就对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和情感内因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 奥巴马就职演说情态动词分析

就职演说是美国政治演说的重要分支。就职演说为总统提供了一个阐述其基本政治价值取向、原则的机会以及一个与全国人民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各种新机制开始实施的宣告书,意义尤为重大。在语言的人际功能中,演讲者是“闯入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判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整个就职演说就是奥巴马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并对民众施加影响的过程。演说辞需要字斟句酌,而极富情感色彩、体现人际功能的情态动词更是斟酌的重点。

根据Halliday对情态动词量值的分类,笔者对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不同量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以及can、will、must三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态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统计数据看,中值情态动词出现的次数最多,高值和低值次之。从三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情态动词can、will和must来看,will和can出现次数最多,must次之。

表2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不同情态值及其百分比

说话人对情态系统的选择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态度和语篇的意识形态,又影响听话人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个人反应。也就是说,情态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交际策略,情态动词的选用反映了说话者的态度和观念。因此,情态本质上是主观的,是人进行心理思维的活动形式,它所表达的更多的是属于主观范畴而非客观范畴。说话者运用不同的情态动词来表达对一个状态在认知、情感和意愿上的态度。而态度又可进一步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即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情感、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判定、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鉴别。其中,情感表达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的姿态的最明显的表现。也就是说,不同情态动词的选择其实是不同情感因素的体现。那么,影响情态动词选择主要有哪些情感因素呢?

1.动机因素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正如Burke所说的,一个表述词语具有双重的内容,因为在叙述物体的性质时,它包含了对那种物体的一种暗含的行动方案,因此起了动机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到,动机因素主要影响了情态动词的量值选择。想要真正理解动机因素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必须结合话语产生的具体情境进行研究。因此,应从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具体情境来探讨这一因素。

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中值情态动词高频出现。这是由于在美国,宪法规定人人平等,总统与民众两者是“等同关系”。作为首次正式发表演说的总统,奥巴马理所当然希望留下亲民和蔼的印象。这就是他演说选词的一个重要内在动机。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出于这一动机,他大量使用中值情态动词,其所占比率高达42%,达到了让民众感觉到彼此地位关系的平等,从而建立和谐氛围的效果。如果将这些中值情态动词换成高值情态动词,则会显得过于生硬和高调,不平易近人。由此可见,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留下亲民印象这一动机影响了演说中中值情态动词的选择。

高值情态动词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也较多地被运用。尽管宪法规定人人平等,但在总统与民众之间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社会地位差别。在不平等的地位关系中,只有权势高的说话者才适合使用责任性情态动词的高值。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权力动机,即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高值情态动词会赋予演讲者很高的权威性。就职演说是奥巴马首次正式以总统的身份向民众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的媒介。在这种权力动机的驱使下,他有意适当地提高了情态动词量值,从而树立了政府的威信,更好地鼓励和说服了民众。

从表面上看,低值情态动词会使话者显得对所提的命题表达把握性较低和不甚确定,可能因此削弱话语的力度。但在就职演说中,也可看做是一种礼貌策略,是权力的隐形实施。在一定语境的情况下,话语所包含情态意义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话语的礼貌程度。Leech(1983)在讨论礼貌原则时提出,在言语交流中,话语越间接,供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也就越礼貌(李杰,钟永平,2002)。这就是奥巴马选择低值情态动词的内在动机。其选择使得语气变得间接、委婉,为民众保留了思考的空间,避免了对民众产生压迫感,从而调整了双方的关系。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通常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不同量值情态动词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内外部动机的影响。内部动机主要是奥巴马个人希望与民众拉近关系、树立政府威信,而外部动机则是美国国情下的人人平等与总统权力至高无上。在演讲中,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共同作用,影响情态动词的选择。

根据动机的性质,又可以将其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奥巴马演讲中不同量值情态动词的选择主要是受社会性动机的影响。它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如希望获得地位、希望得到赞许等。奥巴马作为新任总统,其建立良好关系、提高自身地位,从而影响周围的动机即是其社会性动机的体现。

2.期望因素

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will的使用次数多达19次。will表达倾向意愿和可能性。如“they will be met”,“we will act”。Palmer在《英语动词》(1989)中说道,will经常用来指可以预见的、有计划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将来。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情态而非真正时间上的将来。Papafragou(2000)也曾指出,我们用情态表达方式来谈论事情,而这些事情此刻并未出现,因此,人们就会赋予一定的期望程度。这即是说,will表达的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期望和信念,显示说话者从怎样的愿望视角来谈论事情。

在班杜拉看来,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因此,期待也是影响情态动词选择这一行为的情感因素之一。这种期待来源于需求,而需求是个人对某种客观环境的要求引起的,来源于不平衡状态。正是因为理想中的状态与现状存在差距,也即不平衡状态,才有了这份采取措施、重建美国的需求,才会引发期望。奥巴马的演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激发民众内心这份期望。激发期望,即是通过阐述积极的愿景,用向上的情绪取代消极的情绪。奥巴马多次使用will,是源于他对美国美好未来的计划和期望。在就职演说中,他通过阐述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政府将会采取哪些措施,给予了民众积极向上的力量。

3.自信心

情态涉及演讲者对自己讲话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情态的核心便是能体现说话人的态度和判断。can表示“能,能够”,它的使用体现了说话者的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人们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面判断,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即是说,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或完成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在这种自我肯定的动力下去实施那一活动。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类似“all this we can do”和“we can meet those new threats that demand even greater effort”等句子都使用了can这一情态动词,体现的是他对于自己履行总统职责、重建美国的内在自信。正是因为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新的使命,他才能有足够的底气使用情态动词can来表达自己实现理想和未来的强大潜力,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如果没有自信心,个体再好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发挥,因为其他情感因素都需要在有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4.责任感

责任感也即责任情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个体的责任感并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与他人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个体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是个体对他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情态是说话者对所谈论事情的一种态度,反映了说话者有关可能、惯常的命题以及责任、意愿的提议,体现了一定的心理认知。责任程度表明说话者对所谈事情的义务性,显示说话者从什么样的职责角度去叙述事情。这种对自身责任的态度是心理认知的体现。如:“so it must be with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it must be earned”。作为美国的新一代领袖,奥巴马任重道远。这种带领民众重建美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促使他在演说中选用了高值情态动词must,也借此使民众感受到政府的责任和决心,从而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三 结 语

情态是话语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所有的信息都选择一定程度的情态,哪怕中性的直陈也是一种选择。在就职演说中,奥巴马通过选择不同的情态动词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态度和判断,实现了与美国民众的有效交际和沟通。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笔者通过讨论发现对不同的情态动词的选择和运用主要受到了动机因素、期望因素、自信心和责任感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对情态动词体现的人际意义及影响情态动词选择的情感因素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挖掘演讲中语言和意义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演讲者如何通过巧用情态动词更好地实现演讲目的。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魏晓斌.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表情功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7.

[4]钟丽君.奥巴马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10(3):80-82.

H315.9

A

1674-5884(2012)04-0173-04

2012-03-02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课题(1056411130)

郑淳钰(1990-),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翻译专业的学习与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

猜你喜欢

情态人际奥巴马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