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

2012-11-07黄湘倬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湖南转型高职

黄湘倬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科研处,湖南长沙410151)

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

黄湘倬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科研处,湖南长沙410151)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高职教育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学院数量和规模的增长与未来高职生源的下降不相适应,招生数量的增多与对口就业率的低迷之间的矛盾。造成这些问题与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与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协调。要发展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抓住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四化两型”建设这个契机,在发展规模、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型

一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支撑的发展转型,高等职业教育要大规模地培养出大批技能型人才适应这一转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分析师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是一个涉及到整个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问题,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宗旨,专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紧密对接。面对产业转型的现实,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各地高等职业教育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合理调整结构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模式,使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要把教育摆在改善民生、做好群众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转型呢,下面以湖南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为例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 现有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1998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改革、改制、改组等途径,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形成规模。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成教工作会议,提出每个市州和主要行业都要办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要求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1]。到2003年上半年,湖南省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50所,到2010年湖南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达到了63所。2008年全省高职高专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59.1%、52.1%。无疑,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发展方式逐渐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太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学院数量的增长与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的增长不太协调

从近十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数量、每年的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来看,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学院数量的增长与招生和在校人数的增长不太协调。详细情况见表1和图1。

表1 近十年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图1 近十年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变化图

从表1和图1中看出,从2001到2006年,湖南高等教育发展走的是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数量从2001年的19所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61所。但是从每年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来看,这两项指标并没有随着学院数量的扩张而按比例增长,这说明在这5年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是与生源不相适应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006年开始,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开始走适度发展规模的路子。从表1和图1看出,从2006年到2010年,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在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数量只是增加了2所,学校规模和在校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相适应,这与利用现有规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

但是,根据预测,未来十年湖南省人口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持续走低,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在未来的十年,湖南省各高职院校都将面临着生源减少的问题,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学生招生上出现了困难,有的学校及个别的专业已经无法开设,原有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针对这种情况,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再搞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了,只能走适度规模发展的道路。

表2 未来十年湖南省人口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变化

(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低迷相矛盾

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制约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3]。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性很强,不对口的就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浪费,所以,本文就以湖南省近几年对口就业的就业率与相应学生进校时的招生人数的变化趋势来探讨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表3是湖南省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从2004年到2010年对口就业率的变化情况。

表3 近几年湖南省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2004年到2010年的毕业生基本上是表1中2001年到2007年招生的人数,将他们的变化情况在同一张图表中画出来如图2所示。

图2 连续7年招生人数变化和对口就业率变化

从图2中看出来,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招生人数持续增长,而对口就业率确持续低迷。这与近几年出现的“技工荒”和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相一致。足以说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不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高等职业学院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需要,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相对于这种新的要求和新的需要不太相适应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型。

三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转型面临的契机

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具体体现在“四化两型”建设上,省委书记周强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在本质要求、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两型社会”,实质上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目标,两者有机统一于科学发展之中。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以“两新”促“两型”,以“四化”带“两型”。“两新”促“两型”,就是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四化”带“两型”,就是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带动“两型社会”建设[6]。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的部署,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各个行业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7]。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机械、有色、汽车及零部件要求等产业。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重点改造提升水稻、畜禽、水果、茶叶、油料、蔬菜、水产、棉麻、竹木、中药材等10大支柱产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加快推进信息化要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网络经济、消费类终端、新型显示器件等信息产业集群。第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求: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二要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娱乐休闲、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服务业;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餐饮业,加快湘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医疗卫生、休闲娱乐、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势。三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四要加快发展旅游业。

湖南省的“四化两型”建设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了契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定位上要为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做好服务,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要以湖南经济发展转型所要求的行业和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四化两型”建设所需要的各个专业。另一方面,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四化两型”建设提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这又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湖南工业化进程将迅速改善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并促使高职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水平。高职教育将会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机遇并不等于发展。随着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不断深入,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需要随之转型。

四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转型路径

通过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两个方面问题的探讨及其发展方式转型所面临的契机的分析,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要从数量和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办学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一)适度控制规模,努力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

首先要适度控制高职院校数量。2010年,湖南全省高等职业学院招生13.5万人,在校生41.1万人,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控制在63所。其次,提升湖南高职教育办学水平。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应该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将现有的高职院校做大做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到2010年为止,全省共立项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22所,重点实习实训基地21个,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21个,精品专业212个,精品课程205门,专业带头人596名。全省共有100个高职省级教学团队,其中4个成为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共有40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最后,应积极提升办学层次。鉴于湖南经济和高等教育的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真正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立交桥”,应制订稳定中职教育,强化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方针。应将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公认的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技术本科。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扶植,强化办学水平评估和督导检查制度,确保技术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科学设计评估体系和严格执行评估程序的前提下,对优秀技术本科申办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应予以支持。

(二)进行科学定位,大力开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

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工业,要从战略上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比较具有优势的冶金、有色、机械、石化、烟草、医药、轻纺等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改造,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并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辐射能力强的新产品,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来确立制定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规划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应坚决摒弃闭门造车式的专业设置框架,专业建设一定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瞻性,要密切注意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设好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培养湖南工业化发展急需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服务湖南的优势产业,积极主动为制造业、烟草、矿产、化工、建材、水电工业、轻纺业培养大量实用型人才。根据湖南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相关设想,面向制造业中的核心产业建设数控、工程机械、汽车、电气等专业,面向制造业关联产业设置制冷、材料、模具、CAD/CAM等专业。利用湖南高等教育底蕴深厚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的优势,大力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为湖南工业化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鉴于湖南地区是全国东西、南北物料流通的最大中转站,为有效利用地理优势,强化湖南物质流通的辐射功能,应加大物流技术、机电营销等产业等开发和建设。同时,湖南的对外开放步伐全面加快,特别是电子工业、商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的外向依存度较高,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往来异常活跃,熟悉国际经贸业务的人才是企业需求的热点,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国际会计、涉外文秘、涉外商务法律等专业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省政府启动的“智力扶贫”工程,即通过对贫困地区青年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能“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在就业市场有竞争力、“送得出”的务工就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积极配合政府实施这项“安民工程”、努力提高为湖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稻、水果、茶叶、油料、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专业,发展棉麻、竹木、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专业,发展畜禽养殖等专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专业。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要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二要加速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示范和带动全省企业信息化建设。三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因此,高职教育应抓紧培养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金融、财会、外贸、机械、法律、现代管理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湖南工业化进程的需要。省政府为湖南工业化制订的各种实施策略应该成为各高职学校进行更新和调整专业结构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快发展湖南第三产业要求,还要进一步开设如下专业:一是生产性服务专业,如金融、物流、保险等专业。二是生活性服务业专业,如家政服务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烹饪专业等;三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如动漫专业、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四是旅游专业。

(三)改革培养模式,坚持以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湖南经济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导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与企业合作,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教育,重点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即高等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签订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用人订单,学生既接受学校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接受企业实践性的教学,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与厦门灿坤电器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湘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机械工程系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实质性的联合办学。

(四)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师角色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式的转型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和教师角色的转型。师资队伍结构转型是逐步实现由高职院校单一的学科型师资结构,向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的复合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过渡与转型,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对理论教学、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全方位需求。教师角色转型是教师角色向导师、工程师、师傅、企业经营者等实用型角色的转变,以满足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突破口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需要,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五)优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技术迅速进步和不明确的经济前景,结合我省当前工业化的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新设计教学计划,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多种需求。如在公共课程方面,增设介绍现代企业制度及国际经济法律等知识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设置与环保有关的科目,或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环境教育模块。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建立课程强性修订机制,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及时增加一些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和相近专业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六)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行业中的最新技术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更新教学内容是高职教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制造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手段、经销网络及管理等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应建立一个动态变化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建立相应的动态教案如电子教案,将变化发展的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掌握本行业的最新技术。用未来的技术培训现在的学生。

(七)更新教学方法,满足各种培训需要

传统的全日制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和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高职教育不仅要面向应届毕业的高初中生,而且要为各类在职人员的培训提供方便,如通过提高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展多样化的电教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建立起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以满足现代企业人员在职培训的需要。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实验、案例分析、基地实习等形式结合起来。

[1]张红专.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段小莉.湖南省高职发展现状及生源预测[J].职业,2010(7).

[3]张天华.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6(12).

[4]周 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新湘评论,2010(16).

G649.21

A

1674-5884(2012)04-0008-04

2012-03-07

黄湘倬(1977-),男,上海人,副研究员,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当代核心价值观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湖南转型高职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转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