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编辑能力构成初探*

2012-11-07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报技能职业

黄 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学报编辑能力构成初探*

黄 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学报编辑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类重要职业。高校学报办刊的质量与编辑的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能力的共性要素出发,对高校学报编辑所应具备的能力构成进行分析,对于合理组建高校学报编辑队伍、提升编辑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学报;编辑;能力

高校学报在活跃学术氛围、追踪热点问题与方向、展示研究成果、维护师资队伍水平等多方面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保障。影响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因素很多,如领导是否重视、定位是否准确、管理是否科学、投入保障是否有力等等,这些可以看成是影响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外部因素”,而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与水平,则是影响学报质量的“内在因素”。学报编辑,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对与这种职业相适应的能力构成体系进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注重培养和提高学报编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于提高高校学报办刊的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 能力内涵辨析

与特定职业相关联的“能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英文文献中用“Competence”而不是“Ability”来描述。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古巴比伦时代的汉莫拉比法典,此后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日常演讲中经常出现;十六世纪在西方语言中出现了“能力”一词,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能力,70年代进入系统科学研究的视野,80年代得到了管理科学的关注,90年代被运用于公司运行策略研究,目前,基于能力的教学、培训以及评估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数十年实践里,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97年,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启动了“能力胜任界定与选择”计划,围绕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评估和选拔开展系列的研究。

尽管关于能力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但不同行业对于能力的界定,尤其是其能力体系的构成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大致可以将“能力”理解为:针对特定的职业、组织、工作、职能或者处境,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因素的总和。

二 能力体系构成模型

对于能力体系的构成,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或者系统。

美国的Mark Blum在“成长中的教育和大学”一文中提出,人类的能力可以划分为六个领域: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意识、理解、想象、判断、反映等;情感能力,包括对自身情绪的表达、识别、掌握以及对他人情绪的把握和共鸣等;人际能力,包括交流、理解、与他人的互动和协作等;社交能力,参与群体或组织活动,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个人和公共目标的能力;道德伦理能力,判断个人行为或立场的是非的能力,对个人兴趣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运动能力,包括对身体、运动的精细控制等。六领域能力体系的分类与职业的对应关系明显不足,也没有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英国人力资源咨询机构SHL公司Dave Bartram提出了“八大能力”系统[1],分别为领导和决策能力,支持与合作能力,互动和展示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创造和概念化能力,组织和执行能力,适应和应对能力,计划与实施能力。每一个大的能力包含2-3个二级目录,并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三级指标。该体系结构紧密,可操作性很强。但其分类过于细微,在照顾到不同职业对于人才能力要求的各种可能的同时,也损失了一定的针对性。

Spencer等在《职场中的能力》一书中提出了能力冰山模型[2],将人的各种能力划分为“可见”和“隐含”两大部分,其中可见部分又被称为“硬技能”,例如技能、知识和态度;而隐含则称为“软技能”,包含如自我观念、价值意识等。Spencer把能力划分为20个分项指标,其中17个隶属于“软能力”的四个类型,即“完成与行动”、“影响与感化”、“管理”和“个人效率”,3个属于“硬技能”的范畴。该体系覆盖了职场成功人才能力特征的80-95%,既可以对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特定工作岗位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估,又远比SHL公司的体系简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新西兰Karsten Zegwaard等人对Spencer的能力体系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共分24个单项指标,其中6种隶属于“硬技能”,18种归为“软技能”。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实践之中[3]。

三 高校学报编辑能力构成初探

能力与特定的职业密切相关,探讨高校学报编辑的能力构成,不能离开高校学报编辑职责的语境。高校学报编辑的职能,反映在完成出版任务和服务于所在高校两个主要层面,高校学报编辑的职责,既体现在其工作的各个环节,也体现于高校学报办刊的特性[4]。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信息和成果,通过学报公布与公开,转化产生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的载体,除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外,高校的科研涉及到物质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因此,高校学报工作需要考虑到导向性和学术性两大问题。高校学报编辑,需要从政治、价值、文化、知识等角度把握好学报的导向性,为高校精神生产成果向精神文明建设的转化提供保障;需要站在学术价值的角度,对拟刊发的稿件所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提出了新观点、得出了新结论、提供了新资料、是否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上有所突破或创新、是否提出了能够自圆其说的新的理论体系进行合理判断和小心求证,从而推进高校物质生产成果向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效转换。

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具体落实到选题策划、稿源征集、初审遴选、组织送审、反馈沟通、文稿编辑、清样校对、印刷出版等各个环节。理论上,高校学报编辑部或者期刊社,每一个或少数几个上述环节应有专人负责。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学报编辑数量显著不足,一个学报编辑,往往需要覆盖多个环节的工作,必须是能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笔者以Zegwaard等人的能力体系为框架,对各个分项指标的基本内涵及其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列于表1。

在试图理清能力体系各要素与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时,笔者发现:在“硬技能”与编辑工作之间比较容易建立对应关系,而当笔者试图将“软技能”与编辑工作的某种特性或者某个具体环节挂钩时,却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软技能”的18个分项指标,尽管程度不同,但似乎对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Spencer等人的理论,“硬技能”又可以称为“认知性”能力,而“软技能”则属于“行为性”能力。多数研究者认为,“认知性”能力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而“行为性”能力的提升,却似乎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培养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24项能力分项指标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清晰,如“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收集”,后者虽然隶属于“软技能”的范畴,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没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电脑、互联网操作技能,“信息收集”的能力是难以强化的。

笔者认为,即使是被多数研究者们普遍使用的能力构成体系,在面对特定的职业时依然会存在相对的不完备性。尽管从不同的职业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并称之为“能力”,但就每一个“能力”而言,它在每一个职业中的表现形式并不完全相同。以Zegwaard的体系为例,其6项“硬技能”是从不同职业能力需求中提炼出来的,但显然并不能覆盖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所需要的所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了这6项能力,只能说是具备了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软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许多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Richard Smith认为,技能和人是可以分离的,即仅从一个人所具备或所缺乏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其本质特征,这在反映了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而趋同的同时,也说明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行为性能力。具体到高校学报编辑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体系,所列的18项“软技能”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编辑能否更好地胜任其工作,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编辑。

四 结语

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能力构成进行分析,既可以为更能胜任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人才选拔提供参考,又可以为在高校学报编辑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提供进一步提高水平与质量的指导。

显然,无论是现有的哪一种能力构成体系,都不能完全客观地用于描述高校学报编辑所应具备的能力构成。学报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不仅仅取决于其学报性质、学科类别,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所列举的6项认知性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编辑部、期刊社,不同的编辑依然可以提出不同的补充建议。18项行为性能力,在共性程度上虽然明显高于6项认知性能力,也同样存在修改和补充的空间。笔者的研究,是希望从更深入的角度探讨能力要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高校学报编辑工作。

表1

软技能团队与合作能否充分利用团队的资源和力量,妥善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激励和鼓舞合作伙伴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分工协作达到1+1>2的效果?编辑面对不同类型的稿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个性的作者和读者,只有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整体水平最高化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灵活性 适应性,保持客观的态度,具有弹性,应对偶然事件的能力。 ★★★☆☆建立联系建立关系网络,合理利用与外界的联系。公共关系的处理,对于高校学报编辑而言,主要体现在与作者、读者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上。稳定的作者、读者群体的维系,依靠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往来,与编辑的个人魅力同样密切相关。★★★★☆秩序、质量、精确保持条理性,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对事件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归档。编辑工作内容繁杂,追求秩序的积极效果,将通过工作的质量得到充分的展现。★★★★☆影响力 如果说能否与作者、读者进行有效的文字、语言交流是编辑的基本功,那么,能否通过适当的方法让作者、读者接收自己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则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主动性 自我激励,持之以恒,把握机会。仅仅能够按部就班,根据单位主管的安排完成相关的工作,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能够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努力,无疑将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机会。 ★★★★☆用户意识关心用户的需求,主动解决用户可能面对的问题。学报编辑服务的直接对象主要是作者和读者,为作者提供优良的服务、为读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期刊内容,无疑是学报编辑工作的重点。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到学报在高校办学中的作用,即高校自身也是学报编辑服务的“用户”之一,始终了解和把握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动向和主旋律,并整合到具体的编辑工作中,体现的是学报编辑的高层次能力。★★★★☆协助他人进步对他人进行指导和培训,为他人提供支持。编辑协助他人的进步,与团队合作有部分的交叉,同时也体现在编辑对用户进步的帮助能力上。值得注意的是,协助他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意愿,更重要的是作为编辑本身需要具备能够协助、指导他人进步的实力。★★★★☆定向力决断力,合理运用权力,坚持原则与标准。编辑打交道的对象组成复杂,作者投稿的目的不尽相同,对于编辑的意见也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面对各种情况,编辑能否依据原则与标准作出决策,对于学报的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领导才能 关心下属,引领团队的集体利益。 ★★★☆☆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体力,能承受压力,维持心态的平静,抵制诱惑,不冲动,并且能够安抚他人。表面上编辑的工作大多是文案工作,但脑力的大量消耗,同样需要充沛的体力作为支撑。同时,编辑要面对的文稿、人群复杂,需要良好的心态,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忠诚度 视自己和他人为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受影响最大的不是集体,而将是个人。★★★★☆学习的能力与愿望科学在发展,技术在变革,知识在更新,社会在进步,变化永远是主旋律。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是编辑与时俱进跟上科技进步的节奏的决定因素。 ★★★★★善解人意同情心,对他人感觉的意识和理解。编辑的善解人意,不仅仅有利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作者、读者意愿的了解和理解,也将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编读关系、编作关系,促进编辑自身的工作。★★★★☆自信自信,是独立工作的基础,也是承担责任的前提。编辑在工作中不但要对作者、读者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拥有足够的信心并在适当的程度上表现出来,对于建立良性的编辑-作者、编辑-读者关系将起到有益的作用。★★★★☆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的能力对于编辑而言至关重要。一篇稿件,其内容、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符合相应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或趋势,编辑是作出初步判断的第一关。没有出色的信息收集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将处于盲目的状态。★★★★★执行力完成任务,获取结果,运用创新,是执行力的表现形式。对于高校学报编辑而言,执行力主要体现在能否在规定的时间窗口内高质量完成稿件的处理任务,最终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又决定于在工作中每一个步骤是否能够按时完成。★★★★☆组织意识 理解组织的含义,了解各种规定和限制,对权力、权威的尊重等。 ★★★☆☆

在上述各项能力中,有一项的重要性相信是能为所有人所认同的,“学习的能力与愿望”。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找到提升各项“软”“硬”能力的合理途径,这一项能力,是提升包括高校学报编辑在内的众多职业从业水平的核心要素。

[1]Bartram D.The great eight competencies:A criterion-centric approach to valid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6).

[2]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New York:Wiley,1993.

[3] Zegwaard K E,Hodges D.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keholders’ranking of graduate competencies Part 3:Graduate perspective[J].Asia - 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2003,(2).

[4]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G23

A

1008-4681(2012)03-0120-03

2012-03-0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1011075B。

黄芳(197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部讲师,学报编辑部社科编辑。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编辑学。

(责任编校:简子)

猜你喜欢

学报技能职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致敬学报40年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