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工作机制 方便办事群众
2012-11-07漯河市新店国土资源所
□ 漯河市新店国土资源所
健全工作机制 方便办事群众
□ 漯河市新店国土资源所
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漯河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其中,新店国土资源所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网审批、查询、制证等一体化管理及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先后荣获“新店镇最受人民满意的乡直单位”、“乡镇五好站所”、“漯河市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等10多项荣誉称号,2011年1月份,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形成信息化建设共识。通过学习、实践,我们认识到信息化对基层工作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地籍发证、土地执法监察、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等方面,都让基层工作人员大开眼界,对基层工作大有帮助。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对信息化由过去的不想学、不会学变成自觉学、要学会,并且在学中用、用中学,互相结合,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效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现代化信息工具融入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是压缩开支,加大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于基层国土资源所资金紧张、人才有限,开展信息化办公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对市局和分局拨付的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等,尽量压缩其他支出,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先后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照相机等设备,同时市局统一开通了国土资源业务网及外网,基本满足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硬件要求。
三是深入实践,破解难题,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针对工作中的难题,我们结合市局统一部署、精心安排,开发了多个较为实用的业务系统,从办公、地籍发证、违法用地查处等业务工作入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项破解基层工作难题,初步建立了一套基层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工作机制,包括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地籍管理发证平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违法用地查处监管平台、建设用地批后图文监管平台等四个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自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所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其主要表现为:
提高了工作效率。漯河市自2010年开始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后,实现了市局、分局最新发布的公文、通知等,即时到达基层国土资源所,减少了取文过程中的来回奔波,节省了工作时间;公文处理自动计时、自动提醒,加强了流程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上传了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供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及时查阅,方便学习。
方便了办证群众。地籍管理平台系统没组建以前,群众办理土地证首先持申请到国土资源所,国土资源所接到申请后,到实地查看,开展地籍调查,把所有资料准备齐并积累一定数量后,再统一报分局地籍股审核,审核通过后出地籍图、打证、到市局盖章、国土资源所统一领走,再一一发给群众。办理一本土地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非常不方便,国土资源所的工作量也非常大,群众不理解国土所工作,意见很大。启用地籍管理平台系统以来,国土资源所接到群众申请,到实地进行地籍调查,资料准备齐全后,只需输入系统传送资料影像,立即可以传到地籍股,经网上审核通过后,国土资源所即可打证,电话联系市局专人到现场盖章后,群众就可把证拿走,办本证从地籍调查到发证最多只要3天,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既简化了流程,方便了国土资源所的工作,群众也非常满意。
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的发生。自市局启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系统,并配发了执法车辆和移动手机执法系统以来,我们按照市局提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三早”要求,每周二、五为定期巡查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加大巡查频率,在巡查中对土地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拍照、制止、处理、通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系统把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分局、市局。当发现违法行为后,我们通过手机平台和电子地图就可以准确定位,及时了解该地块地类信息,很快掌握该宗地是否有用地手续,方便了国土所的巡查工作。
有利于批后监管。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批后监管时,常常需要对约定开竣工日期、规划条件等档案资料进行查阅,但由于档案都在局机关存放,造成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不利于掌握辖区内获批建设用地的总体情况。建设用地图文监管平台系统投入使用后,打开电子地图,即可查看到辖区内所有报批过地块的详细位置,点击地块属性,就可以看到批准时间、受让人、约定开竣工日期、规划条件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