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①

2012-11-07马宁杨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铜仁课余体育锻炼

马宁 杨锋

(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对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①

马宁 杨锋

(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铜仁学院 非体育专业 课余体育锻炼 现状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提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对全民族素质提高的重大战略决策。课余体育锻炼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课余体育锻炼也已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又因为诸多因素未能使课余体育锻炼在铜仁学院很好的开展。为了了解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活动的规律和锻炼现状,笔者对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的400名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为铜仁学院开展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铜仁学院非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目前铜仁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有效问卷375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7%。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和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2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2.1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学生的自我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400名被调查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处于良好占被调查人数的66%,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不太好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5%,身体健康状况处于比较差占被调查人数的19%。由此看来,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健康不是很好,甚至有近34%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和比较差,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所以,铜仁学院在狠抓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教师要加强引导,注重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身体健康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完成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阶段的任务,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

从(表1)可见,问卷所列的7个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中,选择列前的是跑步和球类,男女锻炼项目性别差异不甚明显,表现出了一定的集中趋势。排序在前4位的项目中男女共选项目有3项:跑步、篮球和羽毛球,但其位次不尽一致。男生更多地参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其他、羽毛球有一定活动量的、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跑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锻炼价值高的运动项目,受到了铜仁学院29.1%的学生欢迎,在所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中是最受欢迎的。值得注意的是,女生选择其他项目活动的偏多。这说明铜仁学院开设的体育锻炼项目较少,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这将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3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

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指每周锻炼的次数,是反映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每周锻炼1~2次,占41%;其次是每周锻炼3~4次,占31%;再次是每周锻炼5~7次,占16%,即大部分学生锻炼的频率保持在每周1~2次的范围之内。但还有12%的学生每周锻炼的频率为零,其中女生占10%。由此可见,他们每周锻炼的次数比较少,没有真正达到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课余体育锻炼手段,加大对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和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直接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2)。

2.4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由表3可以看出,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控制在少于30分钟的学生占29%,男女无明显差异;在30~60分钟之间的学生占41%,男生高于女生;在1小时的学生占22%,男生高于女生;在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8%,男女无明显差异。早在2004年举行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叫响的口号“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课余锻炼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不足,学院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表3)。

2.5 课余体育锻炼的强度

统计结果表明,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强度在大运动量的占24%,中等运动量的占25%,小运动量的占41%,轻微运动的占10%。由此可见,小运动量的比例最高,这说明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强度还很低,大约有51%的学生达不到锻炼效果。因此,铜仁学院的体育教学应通过体育理论课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锻炼强度与锻炼效果的因果关系,进而使学生达到相应的锻炼强度,取得相应的锻炼效果(表4)。

2.6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表5可见,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根据个人爱好和强身健体。男女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一致,他们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体育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排列在前的是个人爱好、强身健体、减肥和与更多人交流等项目,其中前三项成为大学生3种主要的目的,但女生也有近12.6%选择减肥,为的是保持自己的体型,使自己变得更靓丽,而有一部分是为了与更多人交流,结识志趣相同的朋友,男女无明显差异(表5)。

表1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分布特征

表2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情况(次/周)

表3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分/次)

表4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强度

表5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

3 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3.1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情况的调查中,16%的学生反映很重视,67%的学生反映一般重视,17%的学生反映不重视。有学者认为,与经费因素、物质因素、师资数量质量等相比,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无疑是导致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工作措施不力、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3.2 场地器材的配置和体育项目的开展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载体,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一般,有30%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设施较差,20.1%的学生认为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说明铜仁学院的场地设施和开设的体育项目并不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

3.3 自身体育素质的影响

体育素质指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和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掌握的体育技能水平高低不同,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体育技能。体育技能在学生课余锻炼中有着显著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体育技能太差而放弃了课余锻炼,此时应鼓励学生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体育锻炼手段,比如徒步,爬山等户外活动同样能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更能充实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体育理论知识在课余锻炼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明显的影响,部分学生生由于惧怕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运动中的损伤而远离体育锻炼,这证明缺少必备的体育理论知识,特别是运动损伤的防治,这就需要加大体育课程的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举办各类体育方面的讲座,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和运动损伤的防治。

3.4 课余锻炼时间

通过调查分析反映学业过于繁重未能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占9.8%。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学生为了在就业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得不应付名目繁多的各类取证考试,有部分同学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选择了考研,造成学业过于繁重而减少了可支配课余锻炼的时间。

3.5 同伴关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缺少锻炼同伴和自身懒惰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6.5%和10.8%,这也是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说明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锻炼意识比较差,具备自我锻炼和习惯的能力比较弱。

4 结语与建议

4.1 结语

(1)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近34%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和比较差。

(2)铜仁学院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以球类为主,其中男生首选项目是跑步,其次是篮球、足球和羽毛球,女生是跑步、其他、羽毛球和篮球,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多数选择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女生则相反。

(3)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低,不锻炼和锻炼1~2次的人数占53%,而持续不足1小时锻炼的学生占70%。

(4)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有着明确的健身指向,有37.1%的学生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欲望比较强。

(5)影响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因素是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体育氛围,缺乏锻炼场地器材和体育项目,学业过于繁重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2 建议

(1)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承担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师应积极的投入到学生课余锻炼中去,对在课余锻炼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课余锻炼的积极性。

(2)学院应加大体育场馆器材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配套设施的作用,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新兴运动项目,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

(3)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和学院社团的积极性,提高组织和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性、组织性和指导性,促进课余体育锻炼有序地进行。

(4)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体育竞赛、开展室外拓展项目和举办有关体育锻炼的演讲辩论赛,动员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加,培养课余锻炼的习惯。

[1]韩志霞,樊少波.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7(1):32~33.

[2]翁丽菊.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研究[J].內江科技,2009(12):45.

[3]葛艳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2009(12):8.

[4]杨春艳.河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9(7):170.

[5]邢晓虎,林进,王建良.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3):99~105.

[6]周云超.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J].体育科技献通报2007(2):7~9.

[7]黄淑红,龚良兵.江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6(17):12.

G807

A

2095-2813(2012)05(c)-0053-02

马宁(1979~):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铜仁课余体育锻炼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诗书画苑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