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花园中心区下沉院落评析
2012-11-06刘虹
刘 虹
(包头市建筑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30)
1 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老城,故宫是有力的证明,而且皇城大内的戒备森严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国家的一种状态:封闭、保守、自我。自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已经完全进入另一个阶段,开放、自信、乐观成为了我们国家时代的新性格。
奥运会完全是一个全世界的大聚会,这里汇集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肤色……然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提出,证明了在一个开放的国度举办一届开放的盛会,如果说紫禁城是北京的象征,那么它将不再属于皇族,它属于全人类。于是,开放的紫禁城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下沉院落的设计理念。如果说皇宫是一个大的院落单元,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四合院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单元。一大一小两种有区别又统一的空间形态,为奥林匹克花园下沉广场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个下沉式广场南起国家体育场北路,坐落在玲珑塔北边脚下;北接大屯北路,与森林公园遥遥相望;西傍景观大道,与国家体育馆、会议中心遥相呼应;西濒龙形水系,由湖边东路将它们分隔。在这宽150m左右,长700多米的长方形下沉地块上,由五座钢桥和一条“大屯路”将其分为7个各具特色的院落。
由南至北依次为1号院:御道宫门;2号院:古木花厅;3号院:礼乐重门;4号和5号院:穿越瀛洲;6号院:合院谐趣;7号院:水印长天。
从总平面布局来看,就已经体现了紫禁城层层院落递进的关系,但它是完全开放的,彼此独立又统一;又如同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纵向发展的空间结构。在上下两层之间,用楼梯作为过渡空间,同时加上桥面、屋顶、下沉广场共同成为人们的活动场所,“下收上放”也成为设计的特点之一。
西侧的景观大道一侧配以严整的柱廊,而东侧濒临曲线的水系,配以弧墙与之呼应。从四合院与紫禁城中提取的灰墙与红墙元素,更加深了每一个建筑细节对传统的尊重,这一切使得建筑语言的运用十分统一,将设计理念与环境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2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元素
1号院:御道宫门。从院落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一院落所体现的中国元素即为御道和宫门。御道,通俗的理解就是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然而在这一进院落中,御道成为通向下沉式广场的过渡空间。犹如紫禁城一样,这七进院落也是以一个午门意象的宫门开始的,它高大宏伟,“红墙灰瓦”,如同大木作中飞檐椽和檐椽一般,抽象的表达出中国古典建筑中坡屋顶优雅之神韵(见图1)。本来异形的空间,通过这两个典型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使空间具备了传统礼仪的稳定感。
2号院:古木花厅。第二进院落则体现了传统北京四合院的点点滴滴,竹林、树阵与什锦花窗,老屋、飞檐与镂空瓦墙每一样都在告诉来访者这里的方寸之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中国画。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又与外面的下沉广场融会贯通,将传统封闭的空间开放为开敞的外部空间。这里也称为“瓦院”。之所以会有“瓦院”这个别称,是因为这个小院的建筑元素选取了中国建筑中最典型也最具民俗特点的青瓦作为主要元素,如镂空瓦墙、什锦花窗、迭水屋檐、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见图2)。
3号院:礼乐重门。第三进院落实质也算是一个地铁口的人群疏散广场,将二进院与三进院连接起来的,是一个巨大的鼓墙,这面墙由鼓面大小不一的几十个鼓组成。这面厚重的鼓墙不是纯用来装饰的,它其实是一个连接地面与地下手扶电梯的交通空间(见图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是喜祥和的象征,与鼓墙并排的还有金黄闪亮的一排“铜萧”和几百件青铜色的钟磬铃,以及几十根银光闪闪的琴弦和大片透明琴幕,这些都在表明奥运会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这节日当中用中国传统的乐器演奏出华美的乐章。
建筑被喻为凝固的音乐,在这个院落当中,建筑与音乐结合的如此融洽,我想这也是以礼乐为题的原因吧。
4,5号院:穿越瀛洲。瀛洲即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古代文人墨客对瀛洲的赞美数不胜数,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那云雾妖娆的地方如神境一般。
4,5号院是两个布局对称,但形状大小不相同的两个院落,之所以称之为穿越,是因为连接两个院落的是一条穿越大屯路的地下通道,被称之为“时空隧道”,红墙与灰色金属墙使之成为流动的画廊。露空时有时无,更让人有一种时空的交错感,让人真的有如从一个仙境走向另一个的感觉。4,5号院主要是为人营造的一个休息的场所,通过树林和座椅实现功能的导向。在商业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师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当中的窗棂图案覆盖了建筑物所能见的所有面,我们会发现当这些金属窗棂被放大后,呈现的美感是那么的现代,同时这些窗棂也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同时,这两进院落红墙与灰墙的交辉相映,更是体现出大内皇城与民间四合院交融置换的理念。
6号院:合院谐趣。矗立着许许多多镀锌钢管,钢管上面又托着红色的碟状灯。碟状灯置于钢管的不同高度,像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我感觉这些钢管是将整个院落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个大殿,而这些钢管如同大殿中的柱子。而在几个连续开间当中,同样材质的镀锌钢管做成的类似卷棚屋架,让我们联想到四合院或者苑囿当中的回廊,不同的是这钢铁回廊里供人休息的栏杆变成了红色座椅。夜晚的碟状灯犹如夜空里火红的灯笼,让白天冷冰冰的钢铁丛林有了些暖意,有一种过年的感觉(见图4)。
7号院:水印长天。作为整个院落的收尾,7号院其实就是一个上下空间过渡的院落,级级升高的“天梯”由宽入窄,给人以很长的纵深感,直通向远处的“天门”。不像紫禁城以神武门为结束,这里选作一个传统的牌坊作为结束,台阶西侧的走兽就像帝王陵寝的石象生,原来置于最高等级大殿的11个走兽,又像是夹道欢送宾客的侍者,让人流连忘返。
远处的角楼似乎告诉我们自己就身处于紫禁城的某一角落,东南角上古代人打马球的铜塑更是生动的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奥林匹克文化相通(见图5)。
3 结语
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广场的设计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是成功的。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用这些符号把中国的新形象展现给了世界各地的人。
我觉得这个方案应该值得当代中国建筑师们认真的思考,我们要设计什么,我们为谁而设计,当山寨也成为一种文化,渐渐的建筑界也开始模仿,中国俨然成了世界杂乱建筑的试验场,比起一些拷贝的建筑,那些所谓大师的大作品才能称得上创作。但是,这些创作的东西是否流着中国的血,它们是否属于中国。
我们的建筑形式可以改变,但是建筑设计的细节我个人认为要体现我们中国的传统,这些传统的元素是拿来提炼加工创新的。而且实践证明,它们也很有时代感,美观,大方。
作为一个建筑学的研究生,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建筑师能找到一条新的设计道路,让世界都流行中国风。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奥运建筑设计作品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original/25153555.jpg.
[4]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original/25153531.jpg.
[5]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original/25153534.jpg.
[6][原创摄影]奥林匹克中心的下沉花园(上、中、下)[EB/OL].http://blog.163.com/nanhai_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