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状况与启示
——基于1996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的实证研究

2012-11-06龚茁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界外语教学外语

龚茁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状况与启示
——基于1996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的实证研究

龚茁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

本研究对过去16年间(1996—2011年)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外语课堂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检索与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相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繁荣期(1996—2006年)和停滞期(2007—2011年)。繁荣期的特点是:(1)研究重点从对教学法到对教学过程;(2)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引进、教学过程描述和特定环境的实例分析三个方面;(3)研究方法主要是描写研究。停滞期的特点是:(1)相关研究停滞; (2)研究范围狭窄;(3)本土化研究不够以及实证性研究比例依旧偏低。两个阶段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给予我们一定启示。文章最后对国内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出预测与建议。

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状况;启示

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师培训领域。[1]当时的研究重点是教学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课堂教学及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但是,至今国内课堂教学研究还没有全方位的、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相关研究过分重视理论研究而轻视对课堂教学过程和实践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促进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及重建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理论指导实践和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找出国内研究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本研究亦对国内外语类主要期刊中有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及涉及的层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稳定和现代化,西方学者发现课堂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创新角度,于是开始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解、研究课堂。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始于Philip Jackson,他的代表作之一为1968年出版的《课堂生活》(Life in Classroom)。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法由传统的PPP(Present,Practice,Produce)等向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等转变;课堂教学功能由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向培养学生兴趣、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和语言交际活动、重点操练某些重要语言形式转变。[2]Coleman将国外的课堂(40-60人)教学模式主要分三类:课堂讲授模式(Plenary Approaches)、相互交流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es)、折衷模式(Compromise Approaches)。[3]在国外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针对课堂教学本身的研究和以Bellack流派、Flanders流派、COLT课堂教学分析体系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发展。M.Long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它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来源于对师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和衡量”。[4]他的观点重点在观察第二语言对师生课堂表现的具体影响。Rod Ellis认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般目的是详细地描述课堂行为,以加强对于真实情况的精确记录”。[5]他主张通过师生课堂行为表现来调整教学策略。西方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另一方面是围绕课堂上“意义商议”以及互动型输入的产生,[6]另一种是研究方法的发展。Bellack流派中以Sinclair和Coulthard为首的伯明翰学派的课堂会话描写体系最为完:把话语当作高于语法的语言平台,使研究具有语言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并使之从根本上有别于社会学的会话分析。Flanders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Flanders课堂交际分类析目”(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Categories)。Flanders所分析的是教室情境中的师生言语。这一观察系统的目的在于“运用一套代码系统,记录在教室中的师生言语互动情形,以分析教学行为,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7]1984年,Spada等人在综合多种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更全面的课堂观察工具——语言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OLT量表)。此研究工具主要用于交际法语言课堂教学的研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设计比较成熟的课堂观察工具之一。

国内学者主要依靠西方研究成果,从自主学习、策略、小组等角度研究了课堂教学,但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印辉论述了怎样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这一过渡,他认为学习自主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设计与选择、课堂任务与活动的开展、教师角色的改变以及对学生的训练等来培养。[8]杨雪燕针对课堂教师策略研究的状况作了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讨论这类研究在中国外语课堂环境中的现实意义,认为中国的外语课堂现实有别于西方二语课堂,应加强研究外语课堂互动。[9]庞继贤根据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和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对参加小组活动的中国大学生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轮流交换型任务比自由提供型任务能产生更多的交互修正;任务的主题在小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真实课堂的各种变量并非完全可控。[10]

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目前对影响国内课堂教学效率的讨论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源自于西方的经典理论和创新,缺乏针对“本土化”影响因素的研究;(2)国内现有研究较多采用描写研究而非实证研究,说明研究缺乏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3)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针对课堂本身进行研究,缺乏对相关研究总体趋势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全面地检索、统计、分析了最近16年间外语课堂研究的数量、重点、趋势,展示了外语课堂教学研究进入停滞期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相关研究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阶段划分

根据我们的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在最近几年中有严重下滑的趋势,其主要分界线在2006年。主要变化形式为研究数量骤减、无法继续深化研究、研究创新匮乏,尤其缺乏基于本土情况的研究,介绍性研究数量偏多。因此,本研究将研究阶段分为两个:繁荣期(1996—2006年)和停滞期(2007—2011年)。这样的分类可以协助学界把握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1.繁荣期。由于在这段时间内,国际信息科技突飞猛进,国内对学习外语有更广更丰富的认识接触,期间国内学界有大量机会和途径了解国外课堂外语教学的研究进展,在介绍引进的同时自身产生了大量的创新和深入研究,可以说,在学界产生了更强的“外语热”:通过撰文立著等方式,了解了更多地国外研究成果;许多院校开始采用国外课堂教学研究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和改变学习思维模式。

2.停滞期。经过十年左右的热情,人们已经开始比较冷静地对待外语学习和课堂教学,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及其他不足:熟练使用外语不能速成;国外理论似乎不能有效指导国内实践,学生的产出似乎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具体表现为:研究内容缺乏创新,过度集中于某些研究领域。根据检索,发现1996—2011年刊登在各类期刊上有关“课堂、自主”的文章总量为1140篇,停滞期有636篇,占总量的55%,而此阶段在各类核心期刊(含学报等)上刊登的相关文章只有27篇,占此阶段的4%占总量的2%。这说明研究成果水平差距较大,总体研究水平仍然较低。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一方面,本研究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整理与分类,理清研究侧重点的变化。另一方面,本研究针对历年来国外课堂教学经典文献进行梳理,寻找规律,找出研究发展脉络。

2.实证研究法。研究对象的分类标准分别是每年发表文章的总量、文章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首先,研究针对文章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初步判断国内课堂教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和分析课堂教学发展与进入“停滞期”的现状与原因。其次,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以深入分析研究趋势。其中,国外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S.J.Gaies将其归类为有关课堂语言的输入研究、有关第二语言教学的社会语言学与民族学的研究、如何对待学习者所犯错误的研究。[11]本研究内容的分类标准采用了Brumfit和Mitchell将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概括的七大类。[12]最后,研究方法按实证、描写、行为分类。

3.8种期刊选择标准。这8种期刊是较早创办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在学界有长期的知名度,其刊发的文章通常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创新性、指导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学界中研究的方向、重点和创新领域,因其在类似期刊中名列前茅的文章引用率而具有高度代表性和权威性。此8种期刊在各大高校的科研成果认定和职称评审中均被定位为级别较高的期刊,其文章能够反映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状况。

三、国内外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一)1996—2006年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1.研究数量统计。研究首先统计了8种期刊中分别刊发的相关文章总量(书评等类似文章不计算在内),此类统计目的是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从总体上较为直观地了解这十年中相关研究的变化特点在和在学界中的受重视程度,并结合思考,判断相关研究在未来的走向,亦可为其他期刊做一比较参考。各期刊基本每年都刊发数量不等的相关文章,某些期刊数量比较稳定,如《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等。在此阶段,平均每年发表相关文章18篇(统计见表1)。

2.研究内容统计。根据研究的内容,本研究对相关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分类统计的标准采用Brumfit和Mitchell将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概括的七大类:(1)基于典型课堂上单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的语言学习研究;(2)学生在课堂上与课外的语言经历的比较研究;(3)对教学理论、教材、大纲与课堂之间的关系分析;(4)结合教材、学生类型、班级大小,对不同的教学风格的分析;(5)就教师对教学和需要所持的观点的分析;(6)就学生对学习和需要所持观点的分析;(7)对特定环境内的课堂进行的实例分析,以阐明并综合以上各因素;最后是介绍与引进。此类统计的目的是发现相关研究的侧重点。根据统计,在此十年中,每年介绍与引进的相关成果稳定在3篇左右,说明国外研究在创新方面有较大优势。十年间,相关研究侧重教师态度和学生课堂表现,但对学生学习观点、学习态度方面比较忽视,共4篇论文发表,其中自1996—2000年无相关研究发表。由于教学风格的差异较大,不易把握,所以学界对教学风格分析也鲜有研究,只有7篇论文发表。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师生课堂表现(16篇)、文本与课堂的关系分析(51篇)、特定环境(37篇)、介绍与引进(37篇)等领域。

表1 1996—2006年国内主要外语期刊刊登课堂教学研究文章数量总计

3.研究方法统计。本研究将统计的文章按照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类,其目的是对比国内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在过去16年中侧重何种研究方法。研究发现,74%的文章采纳了描写研究,12%采纳了行为研究,14%采用了实证研究。

4.结果分析。

(1)从研究趋势上看,此阶段的国内课堂教学研究在数量上呈上升状态,尤其以2000年为界,发表论文数量迅速增长并保持稳定,2004年发表的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章最多,之后有所减少。表1显示,前五年(1996—2000年),相关研究占总量的24%,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占总数的76%。之后六年中(2001—2006年),每年发表的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章平均数量稳定在20篇以上。这说明在新世纪,学界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改变了以前学术界重理论介绍阐述、轻实践实证研究的局面,认识到“课堂研究是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课堂‘场域’之中,综合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13]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并且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14]

(2)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理论等要素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对特定环境内的课堂所进行的实例分析和介绍与引进方面,分别占到了29%、20%和20%。研究的重点从教学法向教学过程转变。近十年中,每年都有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介绍的文章发表,数量相对稳定。国内侧重研究以上领域的原因是:学界一直在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优化、颠覆,从而产生大量有关理论与实践是否相符的研究。由于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较之国内快,国内仍需大量借鉴介绍国外相关知识和实践。从未来的研究走向看判断,研究内容的比例会更加均衡。

(3)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相关研究方法集中采用了描写研究。在这十年的研究中,描写研究占74%,而行为研究和实证研究分别只占12%和14%。如果过分依赖描写研究方法,会导致研究过程和结果缺乏实证数据支持,无法根据科学客观的数据总结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指导理论,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来看,应当增加实证性研究,如2001和2002年的实证研究比前五年研究总量还多,说明国内教学研究者不仅开始侧重描述性、思辨性的研究和教学理论方法分析,而且更加注重新的教学理论方法如何发挥作用、产生何种具体的效果,并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本身。

(4)从研究历史上看,国内课堂研究起步虽晚,已经进入发展阶段。依据上述数据,我们将国内课堂教学研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996—1999年为初级阶段。在该阶段,研究文章数量少,研究范围比较小;2000—2004年为发展阶段,文章数量大量增加,每年都会有相关研究发表,但是研究范围还是相对狭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实证研究比例低,文章总体数量偏低。2004年为发展高峰,相关文章数量迅速增加,研究范围也扩展到多个方面,行为研究和实证研究数量明显增多,也有更多的期刊发表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章;2004年以后,相关研究的发展势头变缓。

(5)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起步晚,发展慢,精品成果少。国外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到上世纪末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国内研究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初成规模,时间相差30年。研究来自实践,对于丰富的教学过程,如此滞后的研究的确是件憾事。国内近年来鲜见符合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的论文问世。教育制度和课堂教学本身特点并没有相应地刺激自身持续的创新。我国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是课堂教学更多地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辅助形式,其核心内容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革新。

(二)2007—2011年国内外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1.研究数量统计。本研究检索了2007—2011年间有关的文章,并对其进行数量统计和定量分析。根据检索,发现2007—2011年相关文章数量较前10年数量有大幅度减少。《外语电化教学》和《现代外语》甚至连续五年停止刊发相关文章,研究形势令人担忧(统计见表2)。

表2 2007—2011年国内主要外语期刊刊登课堂教学研究文章数量总计

统计结果显示,从2007年开始,8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有关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章数量骤减。从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刊发相关文章的只有26篇,平均每年5篇左右,总量占1996至2006年总量的14%。

2.研究内容和方法统计。根据统计,26篇文章中有12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9篇采用行为研究,5篇采用描写研究。在这五年期间,实证研究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占46%。我们发现,作为国内外语学界研究的代表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保持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在此期间发表5篇有关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文章,占实证研究总量的41%,说明学界仍重视数据客观、程序科学的实证研究,但也表明实证研究的创新难度加大。实际上,研究成果数量如此之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研究对比的意义。

3.结果分析。

(1)从最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贫瘠,令人堪忧。学者们似乎对课堂教学研究普遍失去了兴趣和创新点。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学、文学、翻译学、比较研究是外语研究领域的重点;课堂教学研究与以上学科相比理论性稍弱。由于现行的外语学科、课程设置和师资结构的特点,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跨学科性的效果至今未显。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现今单一的专业和公共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业绩考核奖惩体制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科研中创新点的产生和影响了教师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2)外语类优秀期刊数量仍不能满足文章需求。国内一些外语类核心期刊仍然以语言学、文学、翻译为主要领域的特色,几乎不涉及外语教学领域,如《外国语》《外语学刊》《中国翻译》等。其他一些创刊较晚的优秀期刊如《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3年创刊)、《中国外语》(2004年创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国外外语教学》,2008年更名)等也分流了一些相关文章。《外语学刊》自2007至2010年共刊登5篇相关文章。总得来说,至今外语界仍没有摆脱“文章多、期刊少,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尴尬窘境。我们认为,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增设更多的核心专业期刊,使更多优秀观点拥有更多的展示平台。

(3)经过近20年的研究,外语课堂教学相关研究处在历史的瓶颈: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逐渐压缩了创新空间,相关研究的创新点亦无法通过贫瘠的文章数量表现出来。外语学界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和观点:教学的论文不好发。主要原因是学界对课堂教学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偏差,认为课堂教学很难产生深厚的语言学或翻译学理论,学术地位不高。学界应当将部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教学秩序制度的革新,研究有效的教考制度和教学方法,而非采取摒弃态度。

(4)外语课堂改革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学者们纷纷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但是总体上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外语课堂究竟应该以何为导向始终不能确定下来。当然,我们要看到新思想、新方法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学界的视野和思路,有些也略有偏激。在课堂教学理论中,关于高校外语课堂改革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亦没有可以普遍接受的方向,新提出的建议往往类似或重合,导致相关文章无法发表。

四、思考与讨论

值得肯定的是国内课堂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数据也揭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国外研究领域相对全面,国内应加强本土化研究

缺乏创新不利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拓宽学界视野。如前所述,国外研究领域已非常全面,国内研究从总体上看还集中在教学分析和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引进其他层面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深度比较有限。我们认为,未来指导国内外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应该是一个或数个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并符合时代变化的综合性、兼收性理论,这需要更多学者在深入借鉴研究现有国内外经典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将其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谐融合。

(二)国内相关研究过分注重描写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

过去的十一年中,国内课堂教学研究多采用描写研究,即客观的描写教学过程,而没有统计分析相应数据,文章欠有说服力。实证研究占的比例相当低。国外应用语言学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应当由长期的实践来检验,实证研究的缺乏导致相关科学数据减少,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旧的经典理论往往由于缺乏持续的实践分析而使得学界对其产生怀疑和排斥,新的可行理论亦会因缺乏科学数据而不被广为承认。我们认为,在保证实证研究的程序正确、内容客观的基础上,学界应该给予实证研究更多的空间,创造一个对实证过程有效监督、充分观察的科研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描述教学过程,应分析丰富的教学过程中有用数据,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以诊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应该被国内学者重视。教学过程中日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应持续为科研工作提供素材。展望未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扩宽研究领域,深化、细化研究内容,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环节)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尝试;(2)研究的拓展与深化高度依赖高校决策层对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视和决心;(3)提升教学业绩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比重,制定全面有效的教学业绩考核制度,更加客观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4)加强学习主题研究,更加关注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的产出。

[1]ALLWIRGHT R L,BAILEY R M.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3]COLEMAN HYWEL.Teaching spectacles and learning festivals[J].ELT Journal,1987,41(2):22-26.

[4]LONG M H.Inside the‘Black Box’: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lassroom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80,23(1):1-43.

[5]ELLIS R.Researching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C]//BRUMFIT C,R MITCHELL.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1990:66-87.

[6]杨雪燕.西方有关外语课堂过程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03(1).

[7]FLANDERS N A.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M].M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0:34.

[8]印辉.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课堂研究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9]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10]庞继贤.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11]GAIES S J.The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classroom process[J].TESOL Quarterly,1983,17(3):15-23.

[12]BRUMFIT C,MITCHELL R.Research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London:Mor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1990:23-27.

[13]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6).

[14]RICHARDS C T,RODGERS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tatus quo and Implications—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ertain Papers Published from 1996 to 2011

GONG Zhuo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isty,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angzhou 310018,China)

A retrieval and survey of the articles concerning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published in major domestic FLT journals in the past 16 years(1996—2011)lead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The research history in last 16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Prosperous Period(1996—2006)and Stagnated Period(2007—2011).Features of Prosperous Period are:(1)special emphasis has been laid on from teaching methods to teaching process;(2)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introduction of overseas published works,descrip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certain teaching cases;(3)the prevailing research method is non-empirical.Features of Stagnated Period are:(1)papers stop being published;(2)range of study shrinks;(3) nationalization and proper use of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are neglected.Implications in study range and methods are inspired by the two periods.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dicted and proposals are also offered in this paper.

foreign language;research on classroom;status quo;implications

G642

A

1009-1505(2012)03-0082-07

(责任编辑彭何芬)

2011-12-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630170)

龚茁,男,山东曲阜人,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ESP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学界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