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主旋律——记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广军
2012-11-06石丽云
本刊记者 石丽云
谱写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主旋律
——记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广军
本刊记者 石丽云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到2005年底,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全国水产品总量67%左右,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已经非常高,但是质量却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仍只是养殖大国而非养殖强国。”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专家王广军表示,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延续、稳步增长。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损害也越来越重,而水产品的品质相应地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
王广军1999年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获硕士学位,曾担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成果与开发处副处长、珠江水产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兼任广东科普讲师团讲师、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国水产学会和广东水产学会资深会员。
在深入思考与分析中国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王广军和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提出了基于一氧化氮免疫途径提高水产动物免疫能力、池塘养殖模式升级等新概念,为中国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王广军介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品种的增多,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重,每年因养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这使得各种化学药物、中草药物、生物制剂等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水产养殖病害防御工作如何与养殖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相结合,与养殖生产增效、渔民增收相结合,已成为水产养殖产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情况,王广军及其团队成员在2003年时提出了水产动物养殖免疫的思路,于是,“鲍一氧化氮途径免疫机理的研究”的课题应运而生,该成果2007年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先后获得2007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目前王广军正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等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等项目多项。
多年来,王广军注重业务钻研和知识的更新与积累,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著作4部(其中1部为主编)。同时,由于他业务熟练,专业水平高,个人先后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文明标兵”、共青团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奖励6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其他奖励2项。
面对事业的成功和诸多的荣誉,王广军谦逊地表示“荣誉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它将催促着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服务广大的渔民兄弟。”的确,王广军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短短十几年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终点,正如他所说,“成功?我才刚上路”。在他身上,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奉献”,严谨求实,淡泊明志,他是科技工作者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