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012-11-05郑洁平

山西建筑 2012年35期
关键词:基面水景水系

郑洁平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当今,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带动下,物质文明极大地丰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处于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建筑取代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甚至破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当代的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好建筑自身的功能要求和美观要求的同时,应该越来越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导入人的感受,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建筑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和周围环境存在着某种协调,建筑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体系。建筑环境设计首先要源于自然环境,其次要高于自然环境。现在我们日益强调以人为本,人们的居住建筑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建筑学是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艺术和科学,建筑环境设计是建筑学与环境美学的结合,城市建筑环境的设计包括建筑环境、艺术环境、心理环境、景观环境、动态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行为环境等,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从中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 城市中居住环境的布置

当今社会紧张的工作之余,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是呆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的。小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聚集的一个公共场所,小区的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城市居住环境的布置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即空间层次感的营造、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配置、交通道路的设置。

1.1 空间层次感的营造

对于居住环境,首先应划分其空间界限,明确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范围。居住环境空间的划分一般采用公共区域到半公共区域,再到半私密区域,最后到私密区域的逐步过渡,实现空间层次的有效连接,其既为私密空间提供私密保护性,又对公共空间提供活动开放性,使人逐步适应空间范围的变化,避免突然地变化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应感。

目前居住小区的规划布置,以行列式布置为主流,其虽然有整齐、通透的优点,但从整体布局效果来讲比较单调呆板,缺乏层次感,居住环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栅栏、树丛、假山、水系等景观,划分空间的层次感,打破沉闷、单调的空间布局,实现空间层次的相互渗透,利用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增加空间的层次变化,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图1,图2所示。

图1 居住小区规划布置(一)

图2 居住小区规划布置(二)

1.2 公共设施的配置

户外的空间环境,一方面取决于环境的空间层次感,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人性化公共设施配置。公共设施的选择首先考虑小区居住人群的特点,选择适用性强易于维护保养,同时又符合当地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的设施。公共设施考虑到满足小区内多数人的需求,应设置在视野开阔,通行便利的场所。

1.3 道路的设置

道路是小区环境内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接小区各个空间的主要途径。居住环境的道路有别于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主要以行车为主,小区道路以人的活动为主,一般将人在道路上的活动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小区环境的道路一般将行车道路与景观道路区分开来,行车道路上不设置人们活动的场所(见图3),行车道路只追求捷径、方便出行,通过适当的坡道、弯道等设计手段限速,降低行功赎罪车对小区行人的威胁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出入口,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景观道路设计时必须做到与景观结合,既捷径又曲折(见图4),捷径能满足人们快速通过的需求,曲折则能够很好地与景观结合,营造出更加舒适、富有情趣的环境,便于人们的活动。景观道路设计中应特别做好捷径与曲折的结合和取舍。

2 行为场所的布置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行为场所是场所理论的一部分,它主要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是将人的行为活动和场所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是行为科学在建筑环境中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地球和宇宙空间,自然空间有着无限的广阔范围,但是这种自然空间不能满足人类多方面的要求,行为场所应运而生。行为场所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设立的空间场所,是对自然环境和自然场所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人活动区域的规范和限定。不同功能要求的行为场所,其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通过基层材料和界面的高低来区分。

图3 行车道路设计

图4 景观道路设计

2.1 基层材料对行为场所的界定

利用建筑表面基材的纹理、质地、色彩的差别来界定行为场所。对不同活动功能的行为场所,其外在的建筑色彩、质地等均应有区别,建筑物不协调的色彩及质地,往往给人带来不舒适的视觉效果,对建筑本身的美感也会造成影响。材质的不同、色彩的不同、纹理的不同可以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区别开来,限定特定的行为场所。同时连贯的色彩和纹理变化,既可以将不同功能的行为场所区别开来,又可以将行为场所与自然环境区分开。城市建筑环境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行为场所其外在的纹理、质地和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搭配。

2.2 通过改变基面对行为场所的界定

通过抬高或降低基面来界定行为场所。一般来讲抬高基面的行为场所,多数属于凸起的基面,其与周围自然的基面形成分离,有独立的感觉,通过从视觉上加强区分该范围与周围环境,一般会在大空间领域创造一个新的空间领域。在相对抬高的基面上,一般会给人产生一种崇高、庄严地感觉,从视觉上突出其形象,体现一种国家权力或者是王者气度。故宫的太和殿(见图5)、布达拉宫、雅典卫城(见图6),以及当代的人民大会堂等,都是通过抬高基面界定其特殊的功能。下沉基面的行为场所与抬高基面的行为场所所形成的空间感完全不同,下沉基面的行为场所往往是为了追求更私密的空间而设置,一般有明显的外界轮廓,比如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中设置的下沉式广场(如图7,图8所示),就通过降低基面来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图5 故宫的太和殿

图6 雅典卫城

3 绿色景观与水系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存在的必要性

3.1 绿色景观

绿色景观是建筑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元素,近年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绿色植物的专业化种植,更加促进了绿色景观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绿色植物因其固有的特点,往往会造成独特的视觉魅力。绿色景观受季节变化而变化,其姿态、色彩以及气味,都给建筑以生机盎然的景象。建筑是静态的物质,而绿色景观是动态的物质,建筑环境设计中建筑与绿色景观的动静结合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图7 下沉式广场(一)

图8 下沉式广场(二)

3.2 水系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水已经由一种物质简单物质转化成兼具艺术功能的物质,水景创作已经成为建筑环境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一般以三种形态体现,即点式形态、面式形态和体式形态。在建筑环境设计场地的中心点,水往往以点式形态出现,例如广场中的喷泉、水系中间的瀑布类雕塑等(见图9),其一般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往往占据整个设计环境观赏的焦点位置,起到中心点的作用。河道类水系一般以线的形式存在于建筑环境中,大小不等河道水系似带又似网,可以很好地起到空间分割和链接的作用(见图10),同时在其上部布置小桥、观景台等,可以很好地起到点缀的效果。建筑布置在江河湖上周围,水系是以体的形态出现,此时整个水系可作为建筑环境的大背景,使建筑衬托于其上,融合于自然之中。该类水景的布置很大程度由原自然水景改造而成,受建筑场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

水景一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不会单独出现,或与周围建筑其他景观相结合,或以多种形态方式相互连接出现。东方的水景属于自由组合型,一般以线形水景出现,然后点缀以点形的水景。例如现在较多的建筑环境设计中,水系以自由布局的水系为主,或连接或环绕建筑,然后在个别突出点辅以喷泉、瀑布等。

图9 瀑布类雕塑

图10 河道类水系

4 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的原则就是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我们既要把建筑真正的融合到自然中去,又要自然环境为建筑提供最佳的功能效果。建筑需要周围环境的衬托,建筑也可以影响周围环境的美化。任何建筑物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建筑在考虑其功能使用的基础上,必须与周围的其他建筑、自然景观、道路、水系、绿化、景观小品等相互结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行为场所体系,给人以舒适、和谐、宜居的感觉。在日益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建筑环境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

[1]蔡 华.关于行为场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作用的重新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10(5):96-98.

[2]李 红.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关于邻里交往问题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35(10):17-18.

[3]熊建新,徐雯军.建筑环境设计[J].建筑工程,2010(5):72-73.

猜你喜欢

基面水景水系
天音水景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位资料考证及水位订正方法浅析
冻结基面的理论阐述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测站考证相关概念及基本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