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膨胀性围岩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探索
2012-11-05王玉珍
王玉珍
(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6)
1 工程简介
1.1 概述
太中银铁路红井子隧道位于宁夏盐池县境内,进口里程DK550+084,出口里程DK555+226,隧道全长 5 142 m,其中:明挖段422 m(进口明挖段316 m,出口明挖段96 m),隧道暗挖4 720 m,隧道一般埋深40 m~120 m。在DK551+850设斜井一处,长258 m。
1.2 工程地质
隧道穿过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泥岩夹薄层砂岩互层(K1),泥岩以棕红色为主,棕褐色次之,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砂岩以砖红色为主夹少许灰绿色及灰白色,细粒结构为主,少许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微风化,节理较发育。层理产状进口处113°∠4°,出口处 315°∠3°。经对砂岩、泥岩取样试验,砂岩、泥岩具膨胀性,自由膨胀率Fs=40.0%~50.0%,蒙脱石含量10.95%~29.3%,阳离子交换量121.31 mmol/kg~324.02 mmol/kg,饱和吸水率7.76%~28.5%。经试验证明隧道洞身围岩岩样浸水状态下,崩解形式和速率存在差异,快速崩解岩样无法测定饱和吸水率,说明隧道区岩石膨胀性不稳定。洞顶(DK551+750~DK554+600)分布第三系渐新统(E3)泥岩(含石膏)夹薄层砂岩、石膏。层理产状进口处270°∠4°。
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水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砂岩、泥岩层,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属弱富水。隧道开挖后局部地段岩面出现线状滴水和大面积渗水,取水样化验判断为具有硫酸盐腐蚀,环境作用等级H3。
根据隧道洞身岩性及地下水发育状况,隧道洞身围岩分级:暗挖段Ⅴ级围岩910 m,占20%,Ⅳ级围岩3 810 m,占80%。
1.3 设计支护参数
设计参数见表1,表2。
表1 红井子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参数表(原设计)
表2 红井子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参数表
1.4 防水设计
二次衬砌混凝土掺加具有补偿混凝土收缩功能的HE型抗裂高效防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6%。隧道全断面铺设表面带凸型圆粒HDPE排水防水板,形成排水空间。边墙墙脚纵向设φ150 mm软式透水管,设在HDPE排水防水板外侧。
2 施工方法
2.1 地质预报
TSP203地震波反射法一次预报长度150 m,结合超前钻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开挖后认真作好地质素描,对开挖掌子面和洞身周边综合分析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分析判断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依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
2.2 开挖方法
采用短台阶法。煤电钻钻眼,光面爆破,无轨运输,压入式通风。采用风钻有水作业易造成围岩强度急剧下降和崩解,同时通风时间过长也会加速围岩风化。
2.3 支护方法
爆破通风后立即进行一次初喷混凝土,出碴后架钢格栅,挂网,打锚杆,喷混凝土,打下一环超前小导管。锚杆采用药卷锚固剂,喷混凝土经取芯试压,C25混凝土需掺入碳塑纤维方可稳定地达到设计强度,湿喷机喷混凝土质量较干喷机稳定,但拱部易掉块。
2.4 监控量测
1)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板尺,校准钢卷尺;
2)水平收敛:采用数显收敛计;
3)布点:Ⅳ级围岩每20 m一组,Ⅴ级围岩每10 m一组,漏水段局部加密;
4)量测频率按规范要求;
5)数据分析:位移/时间实测曲线+位移/时间回归分析曲线。
3 支护试验段
由于Ⅳ级围岩原设计支护参数仅采用喷锚网,但开挖后不能保证围岩稳定,拱部掉块严重,因此除按喷锚网支护外,增设拱部格栅刚架支护进行20 m试验段,按图1布置进行围岩压力和钢筋应力测试。
图1 围岩压力和钢筋应力测试图
3.1 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1)围岩压力测试。
通过安装压力表测试并分析实测图,判明开挖后3 d内压力增长较快,约7 d趋于稳定,下台阶开挖后快速增加,不收敛。
2)钢筋应力测试。
通过安装压力表测试并分析实测图,判明钢筋应力变化趋势与围岩压力变化情况相对应。
3.2 支护参数评价
通过对围岩压力和钢筋应力测试,以及对围岩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下台阶开挖后其测量值均直线增加不收敛。支护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3.3 试验结果
20 m试验段在开挖15 d后变形异常,停止施工撤出人员2 d后,全段坍塌,并牵连已采用拱墙全格栅挂网喷混凝土段5 m支护破坏。
4 合理支护参数
4.1 Ⅳ级围岩按表2支护参数进行施工情况
1)无渗水段。
开挖进尺1.5 m,开挖后围岩基本稳定,可不设超前小导管,格栅间距1.5 m,变形收敛;不设格栅刚架支护,变形不收敛。设超前小导管,开挖进尺2.4 m,格栅间距1.2 m,开挖后有时出现掉块,支护变形收敛。
2)渗水段。
开挖进尺1.5 m,开挖后围岩掉块,需设超前小导管,格栅间距1.5 m,变形不收敛。增加超前小导管数量,开挖进尺2.4 m,开挖后掉块严重,有时局部坍塌,栅间距1.2 m,有时会出现支护喷混凝土剥落,甚至格栅变形严重,变形不收敛;开挖进尺1.2 m相同支护参数开挖后基本稳定,支护变形收敛。
3)漏水段。
需将开挖进尺和格栅间距调整为1 m,方可安全施工。
4)支护不足时的补救措施。
量测不收敛和发现喷混凝土剥落,采用注浆加固兼止水,同时补打锚杆(加部分预应力)和喷混凝土,可短期稳定,而后进行二次混凝土衬砌。
4.2 合理支护参数
根据上述施工实践,可以看出变更后的支护参数仍然偏弱,合理支护参数和实际施工中的格栅间距为1.2 m,渗漏水地段应采用Ⅴ级围岩支护参数。
5 结语
对于膨胀岩隧道施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围岩暴露后,极易风化,有水状态下,强度急剧下降,经过一个干湿循环后,强度丧失,浸水崩解;
2)隧道开挖中排水沟宜设隧道中心,防止渗漏水积存浸泡拱脚,墙脚;
3)开挖应采用短进尺,快循环,并采用适当的支护参数,初期支护宜强不宜弱;
4)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利用凹凸防水板预留变形空间;
5)防止初期支护背后不密实,杜绝初期支护背后空洞;
6)渗漏水应通过注浆,解决在初期支护阶段;
7)因地制宜在施工中采用针对性方法和措施。
[1]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2]惠彬永,刘建锁.特殊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7):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