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塔遗梦

2012-11-05

浙江林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石塔塔内钱塘江

杭州的古塔虽屈指可数,但都颇有名气,比如西湖边的雷峰塔和保俶塔、钱塘江边的六和塔、西泠印社中的西林塔、香积寺中的古石塔等。这些古塔虽历经岁月磨炼,但塔身大多保留完好,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宋嫂保叔

站在西湖岸边遥望远处,除了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雷峰塔,还可以在它的对面看到一座瘦瘦尖尖的保俶塔。保俶塔坐落在海拔只有90多米的宝石山上,它不仅是宝石山的标志,也是西湖边屹立千年的“美人”,更是所有杭州人心中的“乡徽”。

保俶塔亦名宝石塔、保叔塔,其始建年月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吴越国王钱俶时所建,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重修后的保俶塔为七层楼阁式,可登高远眺。民国13年(1924)塔倾斜,当时的政府再次组织重修。重修以后的保俶塔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构件为明代旧物。

关于保俶塔名称的由来,现存几个版本。一说是吴越王钱俶当朝,深得民心,百姓虑其不永,筑塔于宝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还有一说此塔是宋嫂为了“保叔”而建,所以又名“保叔塔”。

相传在北宋年间,西湖边的宝石山下住着一户姓宋的两兄弟,两人不但兄弟情深,而且长得非常像。当时,由于强悍的蒙族游牧部落常犯边塞,再加上政府要修堤筑坝,朝廷便南下抓壮丁守边境,抓劳工服苦役,正在田间劳作的哥哥也不幸被抓。在宋大哥被押解至江苏吴江境内时,竟意外碰见了在外做生意的弟弟。后来,弟弟替兄服役。宋嫂感兄弟之情深,便天天到宝石山上的大石佛院烧香拜佛,祈祷小叔子平安健康,并立志在宝石山上修一座长生塔,保佑小叔子早日回家。乡亲们也被弟弟替兄服役的行为感动了,都来帮助宋嫂建塔。不久,塔建成,乡亲们便称之为“保叔塔”。

一日,有个新任的杭州知府在西湖游玩时,听说这座塔是宋嫂为保佑小叔子而造的长生塔,便武断地认为叔嫂必有私情,并在塔身上写了一首讽刺诗:为何保叔不保夫,叔何亲密夫何疏?纵然掬尽钱江水,难洗娇娘一生污。

一些正直的文人为此愤愤不平,认为宋嫂的善良之心不应该受到玷污。为避免后人误解,有人便将“叔”字改为“俶”字,“保叔塔”于是就成了“保俶塔”。

六和填江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为智元禅师于北宋开宝三年(970)所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六和塔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僧人智昙主持重建此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朱智建外部十三层木构檐廊,其中六层封闭,七层与塔身相通。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曾分别于1953年和1970年对其进行修整。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六和塔已经成为杭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最重要的宋代建筑遗存。

六和塔外看13层,塔身自下而上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有104只铁铃,整体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只有7层,每两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着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壸门通外廊,各层均可倚栏远眺。乾隆皇帝登六和塔时,兴致大发,为塔内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扶盖、六鳌负载、七宝庄严。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关于六和塔的得名,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六和”取自佛教典籍《本业璎珞经疏》中的“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一种说法是,“六合”取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建塔可镇各方妖魔;还有一种说法是,“六和”源自《晋书·五行志》中的“六气和则沴疾不生,盖寓修德祈年”之意;也有人说钱王为保境安民,不事战争,故以“六和”名之。

时过境迁,关于六和塔的得名已无从考证,但“六和填江”的传说却从来没有被人遗忘过。

据传说,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规律。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潮水淹没,岸边的百姓吃尽了苦头,成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渔民夫妇有一个孩子名叫“六和”。在六和5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在打鱼时,不巧遇到龙王发怒,江上突然掀起的大浪打翻了渔船,六和的父亲被淹死了。后来,六和的母亲在江里捞鱼时也被浪潮卷了进去。伤心的六和便发誓要为父母报仇。于是,他就日复一日地把月轮山上的石块搬下来,投进钱塘江里。龙王担心钱塘江被石块填平,便派人把六和的母亲给送了回来,并答应六和以后再也不乱涨大潮。

从那以后,钱塘江的潮水果真少了许多,即使偶尔起潮,也最多涨到月轮山下面便退去了。只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水要比平常大一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钱塘江两岸的百姓摸清了龙王的脾气,便不再怕它,就把沿江两岸的荒滩都开辟成了粮田,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为了感谢六和制服了龙王,后人就在他搬石块的月轮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并取名为“六和塔”。

古时的钱塘江上,风波险恶且航船众多,时常有事故发生。巨塔高高耸峙之后,每当夜幕降临,江上往来的船只都可凭塔顶的明灯辨识行船方向,增加了船只在风波江上航行的安全性。时至今日,夜幕中的六和塔依然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不仅为夜行中的船只指引了方向,也为杭州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潭印月

除了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之外,西湖“三潭印月”中三座石塔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杭州的象征。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6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岛四周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的美称。岛的南湖面上有三座石塔鼎足而立,分布成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塔高2米,塔身为中空球形,有5个小圆孔。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让人怡然忘返,“三潭印月”也因此得名。

相传苏轼在疏浚西湖之后,为了使湖泥不再淤积,就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并命名为“三潭”。也有人说“三潭”是鲁班所造。当年鲁班带着自己的小妹在杭州收徒开店,恰逢一个黑鱼精作怪,把城给淹了。这条鱼精想娶鲁班的小妹,小妹为了搭救全城百姓就假装答应了,然后要求鲁班造石香炉作陪嫁。鲁班和他的180个徒弟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把宝石山的一块峭壁给凿成了一个大香炉。香炉造好后由鱼精搬到湖里。在黑鱼精滚动香炉时,香炉倒扣,把鱼精压入湖底闷死了,石香炉也陷在了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座石塔。

所有的传说都不是唯一确定的版本,我们不必再追究这三座石塔究竟是苏轼为了治理西湖而建,还是鲁班为了收拾黑鱼精而造,因为传说中的三塔已经在明代被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明代天启元年(1621)重建的“新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雷峰塔的古塔已不可见,但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却早已家喻户晓;“宋嫂保叔”的故事难辨真假,但宋嫂鱼羹却成了江浙名菜,口碑流传千载;六和塔日益失去它原有的光彩,但六和不惧强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三潭也日趋老矣,但美丽的“三潭印月”却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也许有一天,这些古塔都将倒下,我们再也无法看到这些风景,但还是坦然面对吧,因为这些美丽的传说必将永存。它们将会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时间节点上勾起我们的回忆。

猜你喜欢

石塔塔内钱塘江
周向进气脱硫塔流动与阻力特性模拟研究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钱塘江观潮
意大利著名记者雕像被抗议者泼红漆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有 缝
补缺口
一对姐妹被雷电击中奇迹生还
无缝人生
可怕的无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