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铜已成为弥补铜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访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所长张希忠
2012-11-03画时
再生铜已成为弥补铜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访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所长张希忠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的废铜利用途径及品种正在发生变化。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2012第七届中国国际回收大会暨洽谈会”的张希忠教授,请他就中国再生铜工业产量产能、再生铜工业资源及供需现状、废铜利用途径,再生铜工业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并对再生铜工业发展进行展望。
《资源再生》:目前,铜在中国是个敏感的话题,资源现状复杂多变。您作为研究再生有色金属几十年的资深专家,请给读者就中国目前再生铜工业概况做个分析。
张希忠: 最近十年,中国铜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加,2011年精炼铜产量达到 519 万吨,其中原生铜约338 万吨,占 65 %;再生铜约181万吨,占35 %。在原生铜中,国产铜精矿(铜含量)173万吨,约占51%,而进口铜精矿(铜含量)165万吨,占49 %,足以说明中国原生铜资源严重短缺,对进口依赖性很大。重视对废杂铜的再生利用,是弥补中国铜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再生铜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量快速增加,从30万吨产量翻一番达到60万吨(2004年)用了10 年,从60万吨翻一番达到120万吨(2008年)仅用了4年的时间,而从120万吨上升到180万吨仅用了3年的时间。中国已经成为再生铜生产大国,产量世界绝对第一,遥遥领先。最近十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及其占铜总产量的比例及变化情况见表1所示。
关于中国再生铜产能分析。目前中国再生铜目前产能已超过200万吨,这是指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阴极铜。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约占全部再生铜产量的70 %左右。在建和拟建的再生铜产能达到60多万吨,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部分大型原生铜冶炼企业正在计划在生产中加入废杂铜,这些计划实施后,还会使中国再生铜产能大幅增加。
《资源再生》:我国铜资源匮乏,作为世界铜消费大国,资源仍然是制约我国再生铜工业发展的瓶颈。据了解,我国再生铜工业目前对进口废铜的依赖性较大,国产废杂铜逐年增加。请问,目前中国再生铜工业资源及供需现状如何?
张希忠:中国再生铜资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国产的废杂铜,二是进口的废杂铜。目前中国国内产生废杂铜到底有多少呢?铜进入消费领域之后,服役周期一般按15年计算,1996年消费的铜到2011年大部分进入更新报废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可以推算出2011年报废设备中的废铜应为 81 万吨。2011年消费铜844 万吨(含净进口铜材),按照7%的加工余料计算,大约可产生59 万吨的新废料。以上两者合计约为 140万吨。这是2011年国内废铜量。以此类推,预计2012年中国废杂铜总产生量约为144万吨,与2011年相比增幅不大。
中国目前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近十年来进口废铜量居高不下,呈缓慢上升趋势。海关统计数字为2011年进口废杂铜实物量约为575万吨,含铜量约为143万吨,约为当年中国废杂铜资源总量的 50%左右。中国2012年一季度进口废铜106万吨,这与2011年一季度进口废铜99.6万吨所差无几的情况,预计2012年中国进口废铜基本与2011年持平,或略有降低。
《资源再生》:目前进口废铜比例情况如何?影响废铜进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希忠:最近几年中国进口废铜增幅有限,基本在558-575万吨(实物量)之间徘徊,除去市场、资源渠道、加工成本等因素外,国际废铜资源有限已经十分明显。根据对国际废杂铜产生量十多年的跟踪,国际废铜年产生量增长幅度有限。中国进口废铜从2005年到2011年的6年间约增加了100万吨实物量,但进口废铜占国内废铜资源总量的比例却从70%下降到50%。可以肯定,中国废铜资源发展的趋势是进口废铜比例逐年下降,而国内产生的废铜比例逐年增加。进口废铜受国际废铜资源量的影响较大,根据对国际市场废铜近十年的跟踪和分析,国际废铜资源量有限,未来五年进口废铜量不会有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一是高品位废铜盈利空间过小,二是部分低品位废铜受政策法规影响不允许进口,三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加大,进口的含铜的费设备设置的拆解分选成本增加,四是国际废铜资源有限,五是进口废铜经营周期长,经营风险大和环境的风险。
《资源再生》:您在多次演讲中都谈到低品位废铜的利用问题,能否请您谈一下什么叫低品位废铜以及低品位废铜的利用情况。
张希忠:在上个世界90年代之前,废铜以比较纯净的废铜及铜合金废料为主。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废铜的种类和成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低品位废铜大量出现。低品位废铜没有严格定义,一般将含铜90%以下的废铜都叫做低品位废铜。低品位废铜的特点是含铜量低且成分复杂,其中夹杂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碎料占比例大、利用技术难度大,且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电子废料、废电工零件、含铜的泥渣、含铜的尘灰等。低品位废铜的唯一利用途径是生产阴极铜。低品位废铜与比较纯净的废铜相比,利润空间较大。
《资源再生》:目前我国废杂铜的主要利用途径是什么?
张希忠:废杂铜的利用途径主要是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2011年,国内废铜总量估计为280-290万吨,其中间接利用生产阴极铜的废杂铜约为150万吨左右(比统计的再生铜产量低,原因是部分再生铜企业的在原料中加入了粗铜锭),用于直接利用生产铜合金的废铜量约40-50万吨,直接利用生产铜线杆、铜材等制品的废铜量约为100多万吨。
废杂铜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一是生产工艺流程短,二是节约能源,三是直接利用废铜合金可以综合利用其中的合金成分,四是生产成本低。发达国家废铜直接利用比例高,如意大利99%、美国95%、日本76%,而目前中国约为40%。我国废杂铜直接利用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资源再生》:既然废杂铜直接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未来低品位废铜是否将成为再生铜的主要资源呢?
张希忠:是的。中国目前采用间接利用方式利用的废铜约占废铜总量的60%左右,低品位废铜成为再生铜的主要资源已成为趋势。分类不清、成份复杂、含铜量较低的废铜,尤其是电子废料等不能直接利用,唯一的利用途径是间接利用,即通过火法熔炼、电解精炼等生产工艺生产阴极铜。另外,废杂铜间接利用会产生污染物,尤其是废气,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二恶的污染问题,这一点也是需要再生铜行业高度重视的问题。
《资源再生》:既然国内废铜资源将成为再生铜工业的主要来源,能否对未来几年中国国内废铜产量以及产能情况做一个预测呢?
张希忠:关于未来几年中国国内产生的废铜问题,根据铜的使用周期,国内1996-2000年消费的铜大部分将在未来的五年中陆续报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之后,预计未来国内废杂铜资源的大约产生量如下:2011年为140万吨;2012年为144万吨;2013年为175万吨;2014年为180万吨;2015年为220万吨。
关于产能问题,目前产能仍在扩张,对废杂铜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个是国内利用废铜生产阴极铜的能力超过200万吨,到2015年中国再生铜产能最低增加60万吨,总产能达到260万吨。另一个是废铜直接利用企业产能增加迅速,需求量增大;再有原生铜冶炼厂对废杂铜的需求增大,原生铜企业都希望利用一部分废杂铜,如果这些企业掌握资源渠道,有很大的潜在产能。
《资源再生》:作为长期研究再生有色金属技术的专家,请您谈谈对中国再生铜工业发展走势?
张希忠:一是再生铜资源的变化:随着铜消费领域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废铜资源将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低品位废铜资源大量增加,如含铜的碎料、电子废料、含铜的渣泥等大量增加 。二是国内废铜资源比例的变化:未来几年进口废铜在国内废铜资源总量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国产废铜的比例逐年增加,这是由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必然趋势。三是再生铜工业的环保问题:由于废铜向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其中夹杂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废物增加,在熔炼和利用过程中环境风险加大,尤其是低品位废铜熔炼过程中的二恶英污染问题;四是废铜利用途径的变化:再生铜工业利润空间的减小,迫使企业走直接利用的发展途径,直接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利用的比例快速增加,而利用废铜生产阴极铜的比例逐年减小。五是先进的再生铜技术推广应用:其中包括了先进的熔炼技术、废铜合金的直接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原料预处理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如针对低品位废铜熔炼的奥斯麦特技术、国产的熔池熔炼技术以及针对二恶英治理的先进的环保技术、先进的富氧燃烧技术等将得到应用 。
《资源再生》:对中国再生铜工业有何展望?
张希忠:我认为,中国原生铜资源短缺,而铜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再生铜已成为弥补铜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同时,由于“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铜”等政策法规的实施,该产业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