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产销趋势分析

2012-11-03杨明丁立威

中国现代中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白头翁产区缺口

杨明,丁立威

(1.黑龙江疾病控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白头翁产销趋势分析

杨明1,丁立威2

(1.黑龙江疾病控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龙涤集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6)

白头翁因其特殊疗效和用量的上升,市场关注度提高,是医药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又因其价格“十年一贯制”的上涨,并在2012年逆势上扬,更加引起业界的密切关注。经过调研,分析白头翁用量增加,价格上涨的内因与外因,展望后市走势。

白头翁;产销;趋势;分析

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中药材整体走势不容乐观,呈稳中趋降之势,大货走动不畅,价升品种减少,价跌品种增多。但据市场调查,仍有不少药材品种却逆势前行,销量与价格比翼齐飞,野生药材白头翁就是逆势上扬的典型品种之一。早年白头翁属于三类小品种,年销量约为200 t,药农少人采挖,药商少人经营,其整体走势难以引起市场关注。但自2005年以后,医药市场峰回路转,产销量与价格逐年攀升,市场知名度与关注度不断提高,逐渐成为药市上的稳定品种之一。2012年全国白头翁春、秋两季的采挖与购销工作目前已落下帷幕。

2012年白头翁的整体走势概括为:产销逆势上扬,产量继续下降,用量连年增加,库存凸显空虚,供需缺口加大,价格稳中趋升,后市走势坚挺,引起多商关注。

1 概述

1.1 来源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中国药典》收藏[1]。本属约43种,我国有11种。白头翁自古至今商品复杂,全国各地作为白头翁使用的同名异物品种至今有4科13属30多种[2]。

1.2 产区分布

1.2.1 主产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

1.2.2 次产区 河南、江苏、山西、陕西等地。

1.3 药用价值

1.3.1 白头翁以干燥根入药,味苦,性寒。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1],系我国治热毒血痢之良药。近些年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均有良好效果[3-4]。

白头翁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之后有诸多医学著作均对此有很好的评价。如:《本经》:“主温症狂易寒症,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瘰疬,……百节骨痛”。

1.3.2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白头翁含原白头翁素、皂苷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同时,对阴道滴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1.4 应用范围

1.4.1 中成药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众多医药集团(厂)以白头翁为主要原料研制开发了多种中成药,年用白头翁原料递增15%左右。

1.4.2 新药 白头翁在医治毒痢、血痢、阿米巴痢疾以及阴道滴虫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医药界称之为治痢要药,因此,许多药厂在科技创新中以白头翁为主要原料研发了许多新型药剂投放市场,每年所用白头翁递增8%~10%左右。

1.4.3 中药饮片 白头翁是我国许多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生产中药饮片的主要原料之一,大量开发了大包装、散装、小包装、精包装、颗粒饮片等,所需白头翁在逐年上升。

1.4.4 医疗 我国城乡众多中医院(所)在临床处方配伍中大量采用白头翁,广大城乡民众还将白头翁用于验方、偏方和单方之中,所用白头翁每年递增10%左右。

1.4.5 植物提取物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植物提取物应运而生,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新型的植物提取物不断投入市场。

1.4.6 兽药 在企业科技进步中,我国许多兽药生产企业以白头翁为主要原料大量生产大牲畜所用的治痢兽药,用量大幅增长。

1.4.7 出口创汇 白头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也是白头翁销售的主流渠道之一。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量每年递增10%左右。我国港澳台市场每年也频频从内地要货,年用量递增20%左右。

2 野生资源枯竭,产量逐年减少

2.1 产量逐年减少

我国供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白头翁完全依赖野生品,自古以来未见家种白头翁问世。据对药材市场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白头翁的三大产区(东北、内蒙古、河北)蕴藏量是十分丰富的,蕴藏量(估算,下同)约10 000 t左右,产区遍地皆是,取之不竭。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野生白头翁资源连年匮乏,日趋枯竭,产量连年大幅锐减[5],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产量锐减至5 000 t左右,2005年再减至2 000 t左右,2010年下降至1 000 t左右。预计2012年将减至800 t左右。(见表1),为历史最低。

表1 2000~2013年的白头翁产量 (单位:t)

从表1中看到,白头翁野生资源产量一年比一年少,降幅逐年加大,预计到2013年产量将锐减至700 t左右,降幅是2000年的7倍多。近年,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白头翁已减至400~600 t左右,资源濒临枯竭。据主产区提供的产销信息表明,2012年东北三省白头翁产新前后,据来自京、津、沪、深、川等省的药厂采购人员反映,2005年之前,我们在东北1个省、1个县、设1个收购站,只用两周时间就可以收到200~300 t大货,如今在3个省、10多个县,走村串户,漫山遍野找货源,一个多月只收上来30~50 t,与需求相差甚远,无奈只好撤掉收购站,转向内蒙古、河北等产区收购。药厂老采购员的这番苦衷已说明白头翁资源处于“危机”的边缘。

2.2 资源枯竭原因

2.2.1 无序采挖 全国白头翁产区已逾100多个,每当产新前后产区广大民众大面积的无序采挖,不但挖走成熟的白头翁,还将幼茎统统挖走,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导致野生产量急剧减少,减幅逐年加大。

2.2.2 环境改变 为发展地方经济,产区政府连年进行开山、修路、建厂、建房、修渠、架桥、开矿、造林、开荒、放牧等多项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白头翁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大面积的白头翁绝迹,如今产区已难见连片生长的白头翁,产量骤降。

2.2.3 自然灾害 产区连年不断的发生干旱、暴雨、洪涝、泥石流、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产量随之下降。

2.2.4 少人采挖 一方面,产区广大青壮年去城镇务工,家中已无人采挖药材;另一方面,几年来产地近处已难觅白头翁踪迹,去原始或半原始产地采挖山高路远,采挖和运输难度增大,采挖成本上升,收效甚微,很少有人采挖药材,产量自然减少。

2.2.5 低价惜售 白头翁野生资源枯竭,药农采挖一天收获很少,采药得不偿失,加之收购商压价收购,药农见价低惜售,待价而沽,更使其上市量雪上加霜。

3 需求连年增长,供需缺口加大

3.1 需求量连年增长

白头翁是治痢要药,药用价值颇高,疗效特殊,应用范围拓宽,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中药饮片、西药、新药、植提物、兽药以及出口创汇等诸多领域,市场份额增加,拉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量在连年增长(见表2)。

从表2中看到,市场对白头翁的需求量从2000年起至2012年,12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00 t,2012年的用量是2000年的12倍,这在三类品种中实属罕见。由此证明,小品种也有大市场,也有大作为,商家不应小觑小品种的市场作用。

表2 2000~2013年白头翁需求量 (单位:t)

3.2 供需缺口加大

市场调查显示,从2001年起白头翁产量在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4 000 t,锐减至2012年的800 t;但市场需求却在连年增长,由2001年的200 t,增长至2012年的1 300 t。白头翁供需的一减一增,导致供需出现缺口,缺口从2010年起逐年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白头翁市场缺口约100 t,2011年缺口增大至200 t,2012年缺口再增至500 t,预计2013年缺口将扩大至700 t左右,缺口是2010年的6倍,创下小品种缺口之最。

在白头翁市场供需缺口逐年扩大的同时,全国各地的白头翁库存已呈空虚之势,供应捉襟见肘。据了解,早年的白头翁是个三类小品种,市场用量较少,因此,药商少人经销,进货很少,随销随进,没有或少有库存。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成都等全国大型药市的库存每年至多有3~5 t,而中小型药市的库存仅为1 t以下。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对白头翁需求量的上升,产不足需,终端用户都在吃库存,致使近年药市上的库存已消化殆尽,后续乏力,市场供应步履维艰。

4 行情逐年上涨,后市价格走高

4.1 行情逐年上涨

白头翁产不足需,库存空虚,市场用量加大,供需出现缺口,缺口逐年加大,加之全国物价、工值大幅上涨,带动采药、加工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拉升白头翁价格自2001年起至今连续12年上涨不止,特别是2012年全国药市走势低迷,多数药价下跌的大环境下,白头翁价格不但不降,反而逆势上扬。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白头翁价格走势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白头翁价格由2000年的1元(千克价,全国均价,下同),上涨至2012年的25~34元(见表3),涨幅是21世纪初的30倍,创下小品种涨幅之最。

表3 2000~2013年白头翁价格走势 (单位:元/kg)

4.2 后市价格走高

综上所述,白头翁野生资源枯竭,产量逐年减少,库存空虚,后续乏力,供需缺口加大,价格连年上涨等诸多商情已成定局,矛盾加剧,短期不易缓解。白头翁后市(2013~2015年)将伴随着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新政不断出台,药厂用料继续增加等多种因素,助推白头翁走势向好,行情充满潜力,价格将在2012年上涨的基础上继续登上一个新台阶,预计2013年将上涨至35~40元,2014年上涨至40~50元,2015年有望攀升至55~60元。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王惠清.中药材产销[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120-123.

[3] 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等.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79.

[4] 王卓浩.中草药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3,6:78.

[5] 丁乡.白头翁产新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5,6:18-20.

2012-10-28)

猜你喜欢

白头翁产区缺口
白头翁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堵缺口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
想改名的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