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钓运动这四十年

2012-11-03撰文马晓惠

海洋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登岛钓鱼岛留学生

撰文/马晓惠

保钓运动这四十年

撰文/马晓惠

保钓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两岸三地民众及海外华人为捍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而进行的民间运动,常见的形式有游行、示威、出海登岛等。

1970年初,“美国准备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包括钓鱼岛”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全球华人的不满。9月1日,台湾《中国时报》的4名记者登上钓鱼岛,并插旗宣告主权。这次行动可视为保钓运动的开端,此后保钓运动在全球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并一直延续到现代。

20世纪70年代:轰轰烈烈的保钓大游行

美国要将钓鱼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这消息激起在美留学生的不满。当时正值反战高潮时期,纽约作为反战中心,不时会爆发街头游行。莘莘学子耳濡目染,决定仿效美国人的反战游行,组织一次全美留学生保钓大游行。

最先想到要组织游行的是“大风社”的留学生。但因为“大风社”总共只有百来号人,游行的人数不够,于是他们又联系上《科学月刊》的创办人,台湾留学生林孝信,希望能借助杂志的力量召集更多人来参与。

1970年12月,《科学月刊》专门编发了《钓鱼台事件专号》,寄给分布于全美50多所大学的联络员。这些联络员又联系了1000多名留学生,成为保钓游行的主力军。《钓鱼台事件专号》一共出了3期,均在留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留学生沈平、李德怡等率先在普林斯顿大学成立了“保卫钓鱼岛行动委员会”,其他学校也随之响应。及至1971年初,全美60余所大学都成立了保钓分会。

游行当天,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外,250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保钓示威活动。同时,在旧金山、芝加哥和西雅图等地也爆发了保钓游行,以作声援。由于这次游行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保钓会决定择日举行第二次保钓大游行。

4月10日,来自全美30多所大学的近4000名留学生和华侨,聚集在华盛顿宪法大道与二十三街的广场。游行队伍先来到美国国会递交了抗议信,希望美国能站出来主持公道;之后又来到台湾(地区)驻美“使馆”,希望“使馆”能对游行予以支持。无奈回应他们的只有美国的坚持“原判”和“使馆”的缄默,这让满怀热忱与憧憬的爱国留学生感觉迷茫和失望。

留学生的保钓大游行激发了国内民众的热情,保钓之火从大洋彼岸烧到了香港与台湾地区。1971年2月28日,40多位香港爱国人士在日本领事馆前游行示威;2周后“香港保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宣告成立,组织学生上街游行示威;6月17日,也就是美国宣布要正式与日本签约将琉球与钓鱼岛“送还”给日本的当天,台大学生不顾台湾当局的阻挠,上街进行了示威游行。然而,这同样并没能阻止美国的一意孤行。

1971年~1972年,是保钓运动最蓬勃发展的时期,最高潮时曾达到200多个的规模。之后保钓运动逐渐陷入了沉寂,直到1996年的钓鱼岛灯塔事件,才让沉寂已久的保钓运动再度在民众间掀起高潮。

1971年4月10日华盛顿游行开始之前的集结。

20世纪90年代:波澜壮阔的竞舸登岛

1996年7月14日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的北小岛设置了太阳能灯塔。消息一传出,台湾民间保钓人士立即前往“日本驻台协会”表示抗议,台北县议员金介寿更干脆,直接租渔船前往钓鱼岛;香港立法局议员何俊仁牵头成立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并组织3000香港市民进行保钓大游行,以行动表达不满。

之后何俊仁联系上金介寿,邀请他的“台湾保钓行动小组”一起参加“九一五港岛保钓大游行”。金介寿正因为之前的登岛失败而耿耿于怀,正好“财大气粗”的何俊仁伸来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制定了第二次登岛计划。

1996年“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北小岛设置了一个灯塔。

9月22日,何俊仁一行与金介寿等在台湾会合后,分乘3艘渔船从深澳渔港前往钓鱼岛,计划登岛并拆除灯塔。无独有偶,资深保钓老将陈毓祥组织的“首航钓鱼岛”突击队也在同一天从香港出发,计划在岛上插五星红旗并拆毁灯塔。与之同行的还有将见证这一壮举的42名中外记者。

这次登岛行动同样受到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阻挠。何俊仁的船队先遭到21艘日本军舰的围追堵截,被迫返航;几日后,陈毓祥的船队同样遭到拦截。激愤之下,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保钓运动的热血汉子,带着4名突击队员跳入海中,想以游泳来宣告“钓鱼岛海域的主权”。不想海上风急浪大,陈毓祥因为体力不支而遇难。

保钓勇士陈毓祥牺牲的消息,激起了民众的义愤,“誓要登岛”成为民众心声。六大保钓团体联合举办悼念陈毓祥的烛光集会,50000名香港市民自发前往悼念。海外华人也纷纷用游行示威的方式,表示了追思和声援。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解囊,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资金缺乏难题。再不愁钱的金介寿在总结了前两次的失败经验后,决定采用人海战术突破日本军舰的拦截。

10月6日,由30艘船和19艘媒体船组成的庞大保钓船队,载着用来抢滩的摩托艇,浩浩荡荡地驶向钓鱼岛。这次规模空前的登岛行动不仅吸引了本地媒体,也吸引了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为了更好地报道这次事件,多家媒体甚至租用直升机进行航拍。

计划不可谓不周详,可金介寿仍觉得不放心。除了抛出要用摩托艇抢滩的假象外,他还安排了计中计:利用主力队伍吸引各方注意,自己再带小分队偷偷前往钓鱼岛。

钓鱼岛海域,保钓船队与赶来的日本军舰进行了一场拦截与突破的大战。现场虽然没有硝烟,却因为场面壮观而被媒体认为“堪比第二次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最为奇特的“海战”。

在保钓船队“大战”日本军舰的同时,小分队的船悄悄靠上了钓鱼岛。金介寿与香港保钓人士陈禹南一起登上钓鱼岛,进行插旗仪式。后来才发现,他们登上的只是一块礁石,与钓鱼岛之间仍隔着几米宽的海沟。15分钟后,渔船“全家福六号”也突破日本军舰的拦截,驶入距离钓鱼岛仅15米的海域。4名保钓勇士跳入海中,游向咫尺之遥的钓鱼岛。

这次登岛行动是继1971年全美大游行之后,最波澜壮阔的一次保钓行动。香港与台湾的保钓组织以撞坏5艘船的代价,取得6人登岛的战果。

之后的很长一段岁月里,都没有出现竞舸登岛的壮观场面。不过登上钓鱼岛仍是许多保钓人士心中的执念,深澳渔港也因为距钓鱼岛最近、交通最便利,被亲切地称为“保钓港”。

如果说,21世纪的保钓运动有什么改变,那就是大陆人士在各种保钓活动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保钓运动的中坚力量。至此,保钓运动已成为华人圈的共同事业。

21世纪:开创联合保钓的新纪元

2003年6月22日,由15名来自大陆与香港的华人组成的保钓团,从浙江的玉环出发前往钓鱼岛。由于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围堵,这次登岛行动最终止步于距离钓鱼岛3海里之遥。即便这样,这一天仍值得被人们永远记住,因为这是中国大陆民间组织的首次出航保钓运动。

仅仅时隔3个多月,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联合保钓团就首次出航保钓。这次保钓勇士抵达了距离钓鱼岛仅100多米的海域。随后,《海峡两岸与香港联合出海保钓声明》的颁发,宣告了在“保钓”这件事上,海峡两岸与香港人民的立场是一致的。

这一年年底,全球华人保钓论坛在厦门召开。会议通过了《保钓宣言》,并决定成立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专门负责协调中国大陆、港台和海外保钓活动的具体事务。这标志着保钓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纪元。

2004年3月24日,大陆民间保钓第四次出航保钓。在经过与日本军舰的一番斗智斗勇后,胜利之神终于眷顾保钓勇士,冯锦华等7人成功登上了钓鱼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人首次登上钓鱼岛,在保钓运动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年后,就在抗战胜利67周年纪念日(2012年8月15日),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7名保钓勇士乘坐“启丰二号”保钓船,再次成功登上钓鱼岛。

2003年6月23日 15名中国内地和香港人士组成的“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宣示主权。这是中国大陆民间首次组织的“保钓”运动。

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展开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保钓团”乘渔船抵达钓鱼岛西部海域遭日方干扰。

猜你喜欢

登岛钓鱼岛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