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探讨
——基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视角

2012-11-02向仁康

理论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失灵交易成本经济学

向仁康,曾 伟

(1.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昆明学院经济学院,昆明650214)

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探讨
——基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视角

向仁康1,曾 伟2

(1.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昆明学院经济学院,昆明650214)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是政府经济学中的前沿课题。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三个视角讨论两者之间的合理边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经济效率的视角看,两者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的边界点就是市场失灵点;交易成本视角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视为相互替代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定位于生产社会产品的交易成本相交点;产品分类的视角认为俱乐部产品的领域为两者的公共地带,合理的边界点应该考虑到市场能有效供给准公共产品的条件。

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产品分类

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自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关系的探讨。正如波普尔所说,“科学和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1]随着当前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国的蔓延,政府与市场的纷争又起,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的争论还在继续。因此从学理上探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仅是对传统分析的一种超越,而且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与规范政府经济行为也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三个视角,从学理上讨论两者之间的合理边界,以期总结归纳出有意义的经济学结论。

一、经济效率的视角

经济学对经济效率问题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说:在市场中,“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2]也就是说,市场有着某种超越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只盘算他自己的得益’的个人‘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去达到一个同他的盘算不相干的目的。对于社会来说,同他的盘算不相干并不总是坏事。他在追求自己利益时促进社会的利益,常常比他实在想促进时还更有效果。我没听说过,那些装作是为公众的利益做交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2]在这里,斯密所强调的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可以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代表了古典经济学观点。新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新古典经济学用边际分析方法把市场经济变成了可以达到一般均衡的市场模型,只要有自由选择的竞争,价格作为手段就可以保证充分使用经济中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这样是不需要政府作用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仍然坚持市场竞争有利于经济效率的观点。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在《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中,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做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3]此后,经济学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到了如何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最大化)的问题,稀缺成了经济学的“主题”。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达到怎样的状态,就能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给出最严谨的标准——帕累托最优,按照他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最有效率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罗与德布鲁沿着洛桑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的思路,把集合论与拓扑说引入到经济分析中,用数学上的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问题。而且德布鲁进一步采用数学中的超平面分离定理,建立起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配置之间的等价性,进一步证明了竞争性市场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其实以上经济学家论述市场经济竞争带来高效率问题时,除已经明确表示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特点外,还暗含以下五种条件: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追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合乎理性的经济人;三是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四是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效应;五是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

而问题恰恰在于以上的五个条件和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带来效率的损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表1是对市场失灵的类型与不良后果的归纳与总结。对于宏观性失灵,凯恩斯主义认为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一致,会带来经济衰退或者是通货膨胀,政府应该“逆经济风向而行事”对其实行宏观调控。信息性失灵一般分为事前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合同没有签订之前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带来“逆向选择”问题,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阻碍市场交易。合同签订以后,监督面临成本时,代理人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选择对委托人有利的行动,而只选择对己有利的行动,这就是委托—代理模型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公共性失灵主要是说因为“搭便车”的激励,私人市场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垄断性失灵是指垄断厂商利用自己的市场势力,实行边际成本的加价,在市场效率上带来损失。外在性失灵由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首先提出,它说明了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绕开价格机制对旁观者带来福利上的影响。大家通常所说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水污染就是外在性失灵的一种结果——带给了别人外部不经济。分配性失灵强调市场的自发分配会带来社会收入悬殊过大,使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从效率的角度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市场在有效率的地方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府的作用范围界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两者的边界点就是市场失灵点。

表1 市场失灵的类型与不良后果

二、交易成本的视角

交易成本的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所首创,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他提出两个一直被经济学家所忽视的问题:一是既然市场能配置资源,那么企业为什么存在?二是为什么企业不发展到足以吞并整个市场、整个经济体系的规模程度?或者反过来说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凭着敏锐的洞察力,科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设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4]“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发现相关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4]这样科斯就为企业的存在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经济理由。后来科斯的交易成本的思想为威廉姆森所发展,概念变得更加的明晰。威廉姆森把交易成本定义为:是为了完成交易所必须的度量、交易谈判、订立交易合约、执行交易和监督违约的行为并对之制裁、维护交易秩序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交易费用被其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5]威廉姆森的贡献就是使交易成本概念变得“可操作化”,他之后的经济学家能系统地测量和评估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的效率,交易成本经济学由此诞生。

那么在科斯的理论里又是什么决定了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呢?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是免费的,市场的存在同样说明由企业配置并不是最优的。在资源数量既定的前提下,是采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还是采用企业配置资源取决于两者相对成本的高低。根据“等边际成本”原则,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要满足利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成本(交易费用)等于利用企业配置的最后一单位资源的边际成本(组织成本)。用科斯的话,“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者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4]

虽然科斯分析的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但他为我们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边界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可以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选择一定的政府,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来获得一定的社会产品,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一定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或者说,选择一定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获得一定的社会产品,就意味着放弃一定的政府职能作用。而选择政府还是选择市场取决于两者交易成本的比较。政府与市场的这种相互替代关系可以用图1来简单地表示。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政府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呈现出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而市场的交易成本则不断上升,呈现出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二者的交点为E点,即两者的边界点。从图1可以看出两者的交点一定在准公共产品的领域。

图1 政府与市场之间替代关系的示意图

交易成本的边界理论跟市场效率的边界理论其实是统一的。后者之所以把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点定在市场失灵点,就是因为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政府有交易成本上的四大优势。斯蒂格利茨归结为:一是政府的征税权;二是政府的禁止权;三是政府的处罚权;四是交易费用的优势。[6]同样政府活动也面临一定的交易成本,如果无限制的扩张,也会出现高交易成本的政府失败。它主要表现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虽然达到了目标,但所支付的成本过高,收益与支出对比得不偿失;二是公共选择理论所强调的,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具体来讲表现在:一是政府的政策偏差;二是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三是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四是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五是政府的寻租活动。[7]

三、社会产品分类的视角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相对,公共产品也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现代经济学中,私人产品定义为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与服务。竞争性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私人产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排他性是指私人产品的产权主体可以拒绝任何人对其产品的免费使用,也就是说对产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而公共产品跟私人产品正好形成对比。根据萨缪尔森(Samuelson)在1954年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一文中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品是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8]文章中他给出了判定公共品的两个经典标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非竞争性包括两方面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虽然以上的定义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讲非常的明晰,但在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产品与服务不能严格地满足这两个条件,或者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或者只能部分的满足。所以有必要把公共产品进一步分类,把它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参见表2)

表2 社会产品的分类

在表2中,严格满足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为私人产品;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为纯公共产品;只满足其中一条标准的为准公共产品,即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和共同资源(common resources)两种类型。俱乐部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共同资源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如公共渔场、公共牧场等。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私人产品的两个特性,使我们可以界定私人产品的产权,从而为市场竞争创造了必备的产权前提,只要市场充分竞争,市场经济就能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地提供私人物品。而纯公共产品则不然,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想都一致认为私人自愿供给会导致供给不足。国内学者张维迎给出了同意这一观点的博弈论分析,他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可能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也可能是智猪博弈问题,还可能是一个斗鸡博弈问题,依环境而定。”[9]但由于“搭便车”的激励,个人理性不等于集体理性,张维迎博弈分析的数理模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公共物品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供给,而且至今的差距随着社区居民人数的增加而扩大。”[9]这样的论证从反面支持了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供给的观点。

准公共产品中间的公共资源一般指一个社区或者社会的共同所有资源,属于自然禀赋的范畴。但正如哈丁的“公有地悲剧”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一样,公共资源都会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为此共同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一般由政府主导,就像森林资源的保护、公海的禁渔,这种行为本身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那么俱乐部产品市场能有效供给吗?戈尔丁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存在着“平等进入”(equal access)和“选择性进入”(selective)。[10]像国防一样的公共产品,消费者消费的时候是“平等进入”的。而收费的道路是“选择性进入”的,收费站就可以看成一套选择消费者的技术装置。他认为能够做到“选择性进入”的准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继戈尔丁之后,德姆塞茨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指出,若一个产品是公共产品,那么也对同一产品付不同价格是满足竞争性均衡条件的。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可以通过价格歧视的方法来对不同的消费者收费。[11]而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经济学上灯塔》一文中从经验的角度论证了私人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他从历史资料上澄清了这一事实,从17世纪开始,英国的灯塔一直是私人提供的,并且不存在不充分的供给。

总结以上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不同类社会产品的供给角度分析,纯公共产品与共同资源领域,主要是政府作用的领域。而私人产品的领域该由市场主导。俱乐部产品的领域为两者的公共地带。两者的合理边界应该由私人能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条件决定。

四、结语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中的经典论题,而两者之间的边界问题研究属于这一理论中的前沿课题。本文尝试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三个视角,从学理上讨论两者之间的合理边界。从经济效率的视角,两者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的边界点就是市场失灵点。交易成本视角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视为相互替代的关系,把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定位于生产社会产品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点。产品分类的视角认为俱乐部产品的领域为两者的公共地带,合理的边界点应该考虑到市场能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三种理论视角之间有逻辑上的有机联系:交易成本的高低影响到市场的效率,而市场的效率在现实中通过不同种类的社会产品能否有效供给而反映出来,政府与市场交易成本的高低又决定了两者在准公共产品中的边界。

[1][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4.

[3][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M].朱泱,译.商务印书馆,2007.

[4][美]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格致出版社,2009.

[5]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6][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M].中国物资出版社,1989.

[7]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Samuelson,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格致出版社,2004.

[10]Goldin.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J].Public choice.29(spring),1979.

[11]Demsetz.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October),1970.

D0

A

1002-7408(2012)011-0046-0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10AKS002)阶段性成果。

向仁康(1976-),男,湖南永顺人,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曾伟(1978-),男,湖南湘潭人,昆明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孙巍]

猜你喜欢

失灵交易成本经济学
失灵的指南针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幸运拍”失灵了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经济学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经济学的优雅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