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投资环境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11-01王桂荣苏锦辉
王桂荣,苏锦辉,赵 敏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吸引外来资金一直是中国各省市长期坚持的政策,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各地区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投资计划,均希望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内外部资金的投入,解决本地区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地区经济的成长。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呈现出新的形势,但由于各省在经济、技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投资环境的提升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各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进而实现全国投资环境的整体提升。本文也旨在为中国各地区及国家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简述
目前对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研究方法较多,国外对投资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环境应用评价方面。美国学者伊尔·A·利特法克和彼得·班廷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了“冷热”因素分析法,将对投资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冷”因素,二是“热”因素。“热”因素是指有利于吸引投资的因素;“冷”因素是指不利于吸引投资的因素。据此对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国“冷”和“热”的程度对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比对。罗伯特·B·斯托伯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一文中提出了“等级尺度评分法”,在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将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角度出发,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有利程度,将分值汇总,决定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20世纪80年代,日内瓦国际经济研究机构为了对西方27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选取了240项指标用于评价。
国内方面,张汉亚、张长春在《投资环境研究》一书中对地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最后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1]。盛从锋等在《中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利用各地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2]。潘霞、范德成在《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作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4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最终的评价结果[3]。通过分析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国内外对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张汉亚等人的研究,虽然建立了详细可行的指标体系,但由于AHP方法的利用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各指标的权重受各专家水平影响较大等。虽然国内外各方法均以定量分析进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但很少对各省际投资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去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更加客观地对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进行研究。
二、中国省际投资环境评价比较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省际投资环境分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对于评价的最终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指标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对省际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要求指标应尽可能客观、全面、显著地反映一个省的基本情况,体现各省之间的差异。同时应避免选取相关性较大的指标,防止所选指标反映的信息重复。
二是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可比性要求选取的指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选取指标的取值范围和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根据指标对各省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比较与分析。
三是指标的可操作性。省际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应立足于可获得的统计年鉴、文献资料等。指标的数据应采用通用的口径,以保证能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还应注重数据的时效性,应选取近几年的数据,保证数据能够反映各省当前的基本情况。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类别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结合各省份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了4类共16个指标用于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是行政因素。主要利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指标来反映行政因素的优劣。
二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GDP总额、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地区零售商品总额、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
三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与铁路交通覆盖密度和百人拥有电话机数。
四是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均邮电业务量、相对于GDP的专利批准量、R&D人员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人均汽车数量和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二)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得到原始矩阵Xij=(xij)p×q,表示第i个省市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进而得出各变量的相关矩阵;其次,将得到的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X'ij=(x'ij)p×q;再次,求出各变量对应的特征值λj及特征向量、变量的累计贡献率;最后,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特征向量及标准化矩阵X'ij得出总的投资环境评价结果。
主成分载荷矩阵为A=(aij)p×q,设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U=(uij)p×q,则有以下公式:uij=aij÷sqrt(λj),其中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wk,k为主成分个数。
设各地区相对于各主成分得分分别为Yij,则Yij=(yij)i×q,其中 yij=xij× uij,则各地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为
(三)计算结果及评价
本文中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为2008—2010年各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4]。本文各指标数据来自2008—2011年各省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信息网站(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
1.共同度
利用SPSS软件处理可得到共同度,见表1。
表1 公因子方差
共同度表示从各主成分中能显示的原始数据的信息比例。由表1可知,提取的主成分能代表的指标信息比例基本保持在75%以上,仅 X3,X4,X11指标比例在 75%以下(其中 Xi,i=1,2…,16,分别代表16个指标),但也均在65%以上,即提取的主成分能代表所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利用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很大的可行性。
2.解释的总方差
经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解释的总方差,见表2。由表2知,前两个主成分对应指标的特征值大于1,但由于其二者累积贡献率仅为78.569%,因此需要提取三个主成分,此时累积贡献率超过80%,能够反映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3.计算各省市地区综合得分
表3 各省市地区综合排名
从表3中可以看出,按照中国各省市总体投资环境优劣进行排序,北京、上海、江苏3省市居前三位,由于北京、上海均为直辖市,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化水平也比江苏省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从全国省区范围来看,江苏省的投资环境相对来说更为优秀。
由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得分可将全国投资环境分为4类地区: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5个省市,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地处东部沿海,得分均在75分以上;第二类地区包括天津、山东、福建、辽宁、河北、湖北6省市,属于投资环境良好地区,评价得分在30~60分之间,仅湖北省不是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第三类地区包括重庆、河南、内蒙古、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四川、吉林9省市,评价得分在20~30分之间,大多地处中部地区,包含部分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相对一般;第四类地区投资环境相对较差,综合得分均在20分以下,包括黑龙江、江西、海南、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这些省份大多位属于西北、西南地区。因此,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地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前10名中,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最差的10个省份中,大多位于西北、西南地区。
三、中国省际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由SPSS17.0可以得出各指标对应的特征向量,以中国各省际地区每一指标的得分、各指标贡献率进行加权,可以求得各类因素对中国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影响大小,见表4。
表4 中国各省市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排序
各因素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中东北、西北地区以行政因素为主,省份包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青海、新疆等;基础设施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主要是西南、西北地区,省份包括:安徽、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云南、宁夏、海南;华北、华东地区主要以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主,代表省市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而华中地区则是以社会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可知,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发展有着新的形势,且行政因素、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不同省市投资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各省际地区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提高中国各省市的投资环境,需根据对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影响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而促进中国整体投资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张汉亚,张长春.投资环境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40-56.
[2]盛从锋,徐伟宣.中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3):76-81.
[3]潘霞,范德成.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7(8):40-48.
[4]NANCY L.LEECH.SPSS统计应用与解析[M].第 3版.何丽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