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2012-11-01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胃粘膜腺体萎缩性

张 琰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变化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1],上述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胃部血流量减少,动脉硬化或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导致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该病属于胃癌前期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危害。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在于逆转胃粘膜的萎缩变性,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于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在2007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1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其中男45例,女16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4.5±5.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4±2.6)年;对照组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6.2±6.7)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4.6±1.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制定本研究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患者有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嗳气、贫血及消瘦等临床表现;②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以及黏膜萎缩和血管暴露;③病理表现:胃粘膜腺体上皮细胞数目减少、体积缩小;萎缩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浸润;固有腺体缩小减少并出现化生腺体;正常腺体消失被管状小腺体取代;肠上皮化生并不典型增生。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方:柴胡20g,白芍12g,丹参20g,赤芍12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茯苓20g,炒白术14g,半枝莲14g,白蔻仁12g,泽泻14g,檀香6g,黄连6g,法半夏9g,炙甘草6g。功效:疏肝健脾、活血祛瘀、清热利湿。

辨证分型加减:①脾胃虚寒型:上方加黄芪、党参、高良姜、炮附子;②脾胃湿热型:上方去法半夏,加藿香、佩兰、薏苡仁;③肝胃不和型:上方加郁金、姜黄、旋复花;④胃阴不足型:上方去法半夏,加麦冬、生地、百合;⑤气滞血瘀型:上方加川芎、当归、赤芍。

随证加减:胃脘嘈杂灼热者,加麦冬、生地、焦栀子;恶心呕吐者,加生姜、代赭石;大便秘结者,加熟大黄、蜂蜜。在辨证分型施治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胃镜下黏膜的病理表现进行组方加减[2]:胃粘膜水肿明显者加猪苓、薏苡仁;黏膜充血者加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肠化生者加黄芪、土茯苓。上方予水500mL,煎服30min,取汁3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治疗周期为28d。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增强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治疗,包括:吗丁啉10mg,po,tid;枸橼酸铋钾0.3g,po,bid,于饭前及睡前30min服用;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予以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周期为28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胃镜下黏膜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黏膜炎症减轻,病理检查提示仍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变轻;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胃镜检查及病理检验较前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轻微腹泻,由于症状轻微而继续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顽固性便秘,可能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有关,停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是胃粘膜上皮由于反复损害,特异性再生能力增强,导致黏膜重建,引起固有腺体出现不可逆萎缩,甚至消失,从而引发低酸、缺酸表现[3],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症状。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增强胃动力及保护胃粘膜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胃痞”、“嘈杂”等范畴,多由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劳倦太过及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肝胃不和,脾胃受损,或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内外之邪相兼,致脾失运化,水湿停聚,郁而化热致湿热内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病久则机体气血亏虚[4]。因此,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组方中柴胡、白芍、檀香疏肝理气、调理中焦气机,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南北沙参滋阴养胃,茯苓、炒白术、泽泻渗湿健脾,益气和胃;黄连清理脾胃湿热,半夏燥湿健脾,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之功效。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本次研究将萎缩性胃炎患者共分为五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和气滞血瘀型[5-6],分别依据病理分型的不同而予以相应的辨证论治,最后酌情考虑患者的兼证进行适当的随证加减。如此从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综合论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萎缩性胃炎采用辨证论治进行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英丽.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93.

[2]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程红杰,牛少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1):851-853.

[4]王东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40-42.

[5]孙玉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观[J].中外医疗,2009,28(28):18-19.

[6]聂山文,董靖.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79-80.

猜你喜欢

胃粘膜腺体萎缩性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