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2012-10-31路秀萍
路秀萍
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精神病药、皮肤病药物等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常常对肝脏产生损害,严重的药物性肝炎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笔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药物性肝炎35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符合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1]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44.3±6.5)岁,肝细胞型肝损害18例,胆汁淤积型肝损害12例,混合型肝损害5例;对照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平均年龄(45.1±6.6)岁,肝细胞型肝损害17例,胆汁淤积型肝损害11例,混合型5例。两组性别组成、年龄、临床分型和病情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甘利欣150 mg+10%GS250 ml,静脉滴注,qd。
1.2.2 治疗组 还原性谷胱甘肽1.8 g+10%GS25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能量合剂、氨基酸等支持疗法,停用可能造成肝损害的药物,4周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表现较前减轻,肝功能轻度异常;无效:临床表现有改善,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及表2。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示:两组肝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P<0.001
组别 ALT(U/L) AST(U/L) TB(umol/L)238.1±31.5 258.2±41.6 80.5±4.6治疗后 47.8±10.2*△ 32.6±12.3*△ 24.3±1.5*△对照组 治疗前 240.2±30.6 259.5±48.3 81.8±8.7治疗后 76.3±29.8* 54.6±15.8* 40.1±7.9治疗组 治疗前*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脏器,患者服用的任何药物都必须通过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才能排出体外。药物性肝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药物本身的肝毒性,另一个是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转氨酶升高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和皮疹,多急性发病,重者可出现肝坏死。
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需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大量有毒药物的服用,促使这些物质大量生成,使肝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大量被消耗,从而导致中毒性肝细胞坏死而出现肝功能异常[2]。还原性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有谷氨酰、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可对抗自由基的攻击、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恢复肝脏内各种酶的活性,保护肌体免收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损害、促进肝脏的合成功能、激活胆酸活性和促进胆酸的排泄[3],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门冬氨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和鸟氨酸循环,使氨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尿素。作为钾、镁离子的载体,进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内钾、镁的浓度,加速肝细胞三羧酸循环,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
本文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药物性肝炎比单用甘利欣,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谢朋飞,何长伦.药物性肝炎142例临床分析.实用肝病杂志,2007,10(6):398-399.
[2]杨松,张耀亭,殷建围,等.复方甘草甜索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8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28.
[3]方继伟,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