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零和”博弈到互利共赢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新共识

2012-10-31朱相远

北京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互利斗争

文/朱相远

从“零和”博弈到互利共赢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新共识

文/朱相远

毕竟是创新的年代,连语言也在急速创新中。尽管汉语词典不断更版,增加新流行的词语,但依然查不到“零和”的词条。可是“零和”博弈、“零和”思维等词语,又常充塞报端、媒体,引起读者的困解。

笔者认为,“零和”译自英语中的zero-sum。这是个合成词,zero为零,sum为和。汉字的“和”有几个不同读音与含义,这里的“和”读hé不读hú,是名词不是动词(如打麻将和了),其意为和数,即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数,所得之数叫和。“零和”就是指两数相加,其和为零。这是现代博弈中的一个游戏规则,即参赌双方,赢的数量同输的数量,得失相等。一方赢多少,另一方就输多少,如押100元,赢者为正100元,输者为负100元,两者之和为零。这就叫“零和”游戏规则。

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国家关系中,就是一山不容二虎,必争个你死我活。中日两国在近代竞争中,于1894年发生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溃败沉没,只好签订《马关条约》,除割地外,还赔款2亿两白银。中国为负2亿两,日本则为正2亿两,两者之和即为零,这就是“零和”博弈。

西方文化崇尚斗争哲学,主张竞争,尤其进入资本主义后,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丛林法则,优胜劣汰,凡事必争斗到你死我活为止。连情场纠纷也采用“决斗”的办法,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正处才华顶峰时,却丧命于争抢女友的“决斗”中。大国之间的博弈,更是如此。从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大国间皆坚持“零和”思维,为了争夺殖民地与市场,不惜牺牲上千万生命,拼个你死我活的结局。两次“零和”博弈,不仅给欧洲,也给全球带来无穷的灾难与痛苦。

二战以后,人们开始反思,出现了和平运动。但“零和”思维依然盛行。当时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处于冷战状态,经济上互相封锁,拒不来往;军事上互相对垒,扩军备战,皆以毁灭人类的核战争相威胁。常规武器的局部战争,则此起彼伏,从未停息。

作为东方文化主要载体的中国,自古就不同于西方文化。虽然也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双方斗争的尖锐性,但崇尚“和为贵”,矛盾斗争之结局应为“和而解。”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张载,为北宋的代表人物,他就反对“零和”思维。张载的哲学名著《正蒙》共十七篇,第一篇为《太和》,他把各种个别的对立,概括为“两”,再把各种个别的统一,概括为“一”。于是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这就是讲,若无两个对立面,就无一个统一体;若无一个统一体,两个对立面的斗争也就停息了。随后的第四自然段中,又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就讲,凡事物皆有对立的双方,对立双方必定相反的矛盾着,双方相反必定引起斗争,斗争结果,则必然以和而解决。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指出:“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找到现在的话可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

甲午战争黄海海战

西方文化主张“仇必仇到底”,东方文化主张“仇必和而解”。“仇必仇到底”,就是斗到你死我活,这正符合“零和”思维。而“仇必和而解”,就是摒弃“零和”博弈,主张互利共赢,和平共处。这就是东西方两种文化差异之一。

同仇必仇到底、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相对立的“仇必和而解”理念,恰恰是东方文化大智慧之所在。任何一种文化理念,要得到别人的注意、承认与引用,也必须以经济实力为后盾。随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目前东西方文化出现平等交融的态势。摒弃“零和”思维,就是两种文化融合后取得共识的见证。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上。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虽然“零和”这一西方习惯的思维与处事模式,依然存在,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仇必和而解”的思维与处事模式,随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已被提升到引起世界深思的层面。况且,由于核武器的发展,当今非常规战争已无“零和”的可能,而是双方同时灭亡。过去普希金用手枪同情敌决斗,为“零和游戏”,一死一活。但若两人皆抱着炸药包决斗,就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同归于尽了。

因此,中美之间,尽管为了各自的利益,依然会摩擦不断、争吵不已,甚至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但这些毕竟是战术层面上的问题。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仇必和而解”与互利共赢的思维模式,这才是战略高度上的把握。

战术应服从于战略。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须敦促美国的政治家与媒体,彻底放弃“零和”思维,同样对于我国内部,也须清除“阶级斗争为纲”残余思想影响。此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适逢尼克松访华40周年,又是中美两国领导层皆要进行更替的转折期。由于双方皆坚持摒弃“零和”思维,谋求互利共赢,使访问取得完满成功。这一成功,不仅是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进步,也反映东西方文化融合上,取得了新共识。我们今后应继续推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文化思想的互相融合,也许比经济合作更为重要。

作者系全国人大原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

责任编辑 刘墨非 助理编辑 徐飞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互利斗争
深化交流持续赋能 相互借鉴互利共赢 孟加拉驻华大使一行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参观考察
多样解构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陈敏尔出访亚洲三国取得丰硕成果 共享发展机遇 携手互利共赢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中민영기업,한국과 협력해 ‘호리공영 ( 互利共赢)’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