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2012-10-29雷月娥王育新
雷月娥,王育新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为促进病情的恢复,笔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43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均为2010-10~12收入院患者,以农村患者为主,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6~24个月。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体重(10.1±2.4)kg。 对照组 32例,男 12例,女 20例,平均体重(11.4±2.7)kg。两组均在起病3 d内就诊。在腹泻性质、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75例入院时大便培养均阴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并口服思密达、妈咪爱、葡萄糖酸锌。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2 d。
1.3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用药后至48 h内,腹泻减少到3次以内,总量<200 ml,72 h内腹泻停止,大便成形。有效:用药后至48 h内,腹泻减少到5次以内,总量<300 ml,72 h内腹泻停止,大便成形。无效:用药至48 h内,腹泻次数仍在5次以上,腹泻量>300 ml,大便未成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两组用药后疗效和临床表现恢复情况见表1、2。试验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时间较短,总有效率较高 (χ2=9.57,P<0.01)。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严重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0.5~2岁小儿,多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起病急,临床以发热、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表现。病毒进入体内引起小肠上皮细胞绒毛破坏、脱落、变短,导致小肠吸收功能丧失,吸收减少,消化液分泌增加,导致水泻。目前缺乏特效治疗,临床多以补液、口服思密达、妈咪爱、葡萄糖酸锌治疗为主,大多需1周左右才能好转、痊愈。丙种球蛋白含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菌或其它病原体的IgG抗体,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替代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病,可弥补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的不足。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病程缩短,说明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表1 两组疗效
表2 两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s,d)
表2 两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s,d)
组别 止泻时间 总疗程试验组 2.16±0.80 5.46±1.31对照组 3.88±2.56 7.65±1.86 t 7.02 10.59 P<0.05 <0.05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