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武汉市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

2012-10-28孔海娥

关键词:护工福利院养老

孔海娥 李 雯

(江汉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武汉市养老机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武汉市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

孔海娥 李 雯

(江汉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随着全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家庭养老的资源也不断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机构养老服务将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家庭和老人也将机构养老作为他们安度晚年的重要选择,因此了解当前养老机构的现状,提供更为舒适的软硬件给老人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武汉市7家养老机构的现状为调查对象,该调查主要围绕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资金来源和运营、人员构成身份待遇、护工状况等问题展开,为机构养老的发展提供参考。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非营利机构

中国已于20世纪末期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06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9.2%。基于此,2011年7月中旬,课题组针对武汉市的养老机构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从量性及质性两个方面展开,本研究是从7家养老机构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后作出的,这些养老机构是随机从汉口和武昌的众多养老机构中抽样出来的,因此较能反映武汉市当前养老机构的总体状况。

一、养老机构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就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被调的7家养老机构规模不一,发展历史也不尽相同,既有政府公办的,也有企业设立的,在引入社会资金办理养老机构后,也有部分私人创办的机构,因此其规模从几十到几百张床位不等。各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也不尽相同。下面通过表1对这7家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与介绍。

表1 7家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公办或央企创办企业的规模及设施设备情况比一般的养老机构的情况要好得多,但从入住率来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除了规模档次较高的两家公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比较高外,设在居民生活区的民权街老人福利院和劳动街敬老院的入住率同样比较高,这似乎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需求的两大趋势:一类是社会上对设施齐全、环境好的养老院有很高的需求;另一类离家里较近的养老院受老年人的欢迎。

(二)资金来源和运营

根据对7家机构的负责人的访谈,笔者将其资金来源和运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这几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每年也都从市、区各级政府享受到数额不等的床位补贴。

第一,政府创办型。在前一部分机构的性质中已经看到,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和武昌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都是属于公办性质的,因此无论其规模、资金来源都是其他类型的养老院所无法比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武昌区社会福利院也正在尝试进行一些改革,比如,他们瞄准市场,“开门办院”,把老人事业当成朝阳产业来做。他们一改计划经济福利服务模式,经费由原先政府包揽改为政府拨款与挖潜自筹相结合,财政拨款仅占总开支的20%,由福利供养老人与自费代养老人相结合,中心自费代养老人占到全部老人的90%,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私人投资型。我们调查的7家养老机构中有4家属于私人投资型,当然每年上级政府还是会补贴一部分,据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介绍,政府每年的补贴基本都能够到位,主要以床位多少为补贴标准,每张床位一年大约可得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这些资金管理都比较严格,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对于这类机构来说,资金的后继来源是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困扰的问题。

第三,企业创办型。武钢南山老年公寓是此次调查中唯一由企业创办的一家养老机构,其运转的资金主要是依靠老人缴纳的入住费用,另外就是市、区两级政府的相关补贴。

(三)人员构成、身份和待遇

从调查的关于养老机构的人员构成、身份和待遇来看,由于养老机构的规模、大小以及性质不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也有所差异。一般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组成既包括正式的员工也包括各类临时工,其待遇则从每月1000~2000元不等。特别是那些小的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附近的下岗职工来担任的,因此她们对于养老保险也没有要求。

(四)护工情况

目前调查的7家养老机构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护工的问题,首先护工的专业素质不高,其次护工难招也是一个令各位负责人普遍感到头痛的事情。下面我们将从护工的来源、待遇、培训、流动等4个方面介绍被调7家养老机构的护工状况。

第一,护工的来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机构的护工既有通过正式的途径招聘进来的,也有通过非正式的途径,比如熟人介绍或先前做的护工介绍进来的。这些护工既有已经离退休或下岗的人员,也有农民工,像劳动街敬老院的护工一般都是附近的离退休或下岗人员。

第二,护工的待遇。从被调7家机构来看,当前武汉市场上的护工待遇普遍偏低,一般工资在每月1000~1500元之间,大部分护工都是临时工,没有与机构签订劳务合同,大多都没有办理社会保险,服务期限一般也是由机构的负责人说了算。由于流动率比较高,不少护工不愿意办理社会保险,而希望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他们。

第三,护工的培训。在护工的培训方面,不同机构情况也不同,像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养老机构基本没有对护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民权街老人福利院的护工上岗前一般有半个月的培训,主要是培训护理知识,而一些公办的养老机构则对培训有专门的规定,一般都对护工有较为专业的培训。

第四,护工的流动问题。各养老机构的护工流动率都比较高,导致人员流动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待遇低,此外,由于社会上对护工的认同度较低,很多人对照顾老人这个工作比较嫌弃,最后工作不认真也是离职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很多养老机构雇用的是一些离退休人员,由于自身年龄偏大,这些护工有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便离职。

二、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此次的调查包括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而其面临的问题很多是不一样的,在这里笔者想要谈到的是不同类型的机构遇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存在素质低、待遇低、难招聘的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武汉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正如在前面提到的,护工大多都是下岗职工或农民工,当然,像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那样的大机构有不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但从我们调查的7家养老机构来看,这样的情况较为少见,比例也是偏低的。另一个令各机构负责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便是护工的招聘。据民权街老人福利院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劳务市场上很难招到护工,人家一听是福利院就直摇头。这也正表明了当前护工队伍的人才缺乏,社会认同度也较低。在护工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难招到合适的人,因此那些年龄偏大、专业能力不足的人便也充斥进护工队伍,这也是导致护工队伍流动率高的原因,各机构负责人都希望通过聘用年轻人员,为养老院注入新鲜血液。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所以护工与老人及家属的沟通有时候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加快护工队伍的培训与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立法和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纠纷问题

不少机构负责人都提到了由于立法和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一些纠纷问题。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老人摔倒、受伤的情况,而因为当前立法制度的不完善,这就使得养老机构在面临这些问题时通常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家属都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养老院,这使各机构在这一问题上总是显得比较谨慎,如履薄冰。家属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就让各机构感到工作难做,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老人出事,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对老人入住期间摔一下、碰一下等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责任认定,这样在工作过程中不至于由于责任不清而毫无办法和提心吊胆。因此,国家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使养老机构有规避风险的能力,使养老机构在遇到法律诉讼时,也能够有法规可以依照执行。

三、对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政府应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这对养老机构的发展构成威胁。尽管早在2002年2月国家已经出台《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但直到2009年,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不到3万人,这与上千万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是难以应对的。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护工队伍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出台政策使现有的一些已经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充实到养老机构中来,这是各级主管部门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二,提高护理员的社会地位,适当增加他们的收入。由于护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这就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从而导致护工普遍的素质低下。一方面社会应当对这一职业有新的认识,增加护工的社会威望,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当在财政补贴上对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倾斜,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从而能够吸引较为优秀的人从事这一行业。

第三,国家应出台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价格标准。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具体的价格标准,所以在不同的养老机构,在收费方面比较混乱,希望国家能够制定一套相对规范的标准,以使各机构能够参照执行,减少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困扰。

第四,资金上加大投入,政策上应有所倾斜。不少机构负责人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和支持,使福利院能够给老人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有一些政策的倾斜,比如水电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以使他们能够尽最大努力地把资源用在对老人的照顾上。目前最紧迫的是低保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无法解决,这些方面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并逐步实施。

第五,各养老机构也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完善对老人的服务。目前各养老机构也存在资源供不应求,有限的床位、资金等资源使得部分老人养老问题无法解决,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作为养老机构自身来说,也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for the Elderly: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ven Institutions for the Elderly in Wuhan

KONG Hai-e,LI We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Jiang 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

With the aged populatio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nd the resources of family pension decreasing,the institutional care service for the aged,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social support for the aging,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essential role because more families and old people than ever will choose institutional care.As a result,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elderly and how to provide more comfortable service to the elder.This research made among seven institutions for elderly in Wuhan mainly focuses on the basic condition,source and operation of capital,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ir members,situation of the workers and so on,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care.

family care,institutional care,non-profit institution

R197.7

A

1673-1395(2012)02-0041-03

2011-12-25

民政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招标课题(2011MZBBR010)

孔海娥(1977—),女,湖北黄冈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妇女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护工福利院养老
北京护工故事
BABY,COME BACK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养老之要在于“安”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