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继孚 一心向交通

2012-10-28

北京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政协委员交通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郭继孚 一心向交通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尾号限行、摇号购车……随着北京一项项交通政策的出台,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报端,他的身影也在访谈节目中闪现,他对于国内外交通的差异、国内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北京面临的交通问题都侃侃而谈,他就是交通专家郭继孚。

和郭继孚的谈话约在他的办公室,正值午休时间,此时的他也没闲着,正在浏览微博,“微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不难想象坐在我面前的不仅是个交通专家、政协委员,还是一个网络潮人。郭继孚在新浪和腾讯两大微博平台上都算是活跃分子,是博友们@的热门对象。他关注的北京交通、城市发展、社会问题、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五类话题无一不关乎他的老本行——交通。他发起的停车、小尺度规划、小汽车使用、交通公平和效率等话题更是受到博友的热议。

微博交流给了郭继孚很大的触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觉交通问题稀松平常,人人都可以说两句,但回顾世界大城市发展历程,你又会深刻感受到交通系统对一个城市走向的巨大影响。要想真正把握交通系统的本质规律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机缘际遇入交通

郭继孚的交通研究之路并非顺理成章,颇有机缘际遇的色彩。小时候有个很敬佩的叔叔在民航工作,从小就对飞机情有独钟。高中毕业时笃定地填报了飞机制造专业,有人说高考的魅力不在于如愿以偿,而在于阴差阳错。郭继孚就是阴差阳错被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录取的。由于当时报的是航空部的院校,按照当时的分配政策是“哪儿来哪儿去。”郭继孚的老家在河北,当时和航空沾边的只有河北藁城一个生产飞机尾翼的不景气工厂,藁城交通十分不便,只有窄窄的小火车能通往山沟里面。他放弃了分配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的选择感到很庆幸,否则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摄影迟玉洁

看似四年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让郭继孚离交通领域越来越远,其实不然,正是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为他日后在交通模型和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学遇到好老师乃人生一大幸事,“当时在杂志上经常看到张国伍教授,他对交通很有研究,就报考了他的研究生”。研究生三年里,郭继孚在张国伍教授近似严苛的塑造下,从一个略显木讷的小伙子迅速成长起来。郭继孚称自己曾经是个很沉默的人,看着此时坐在对面的他实在难以想象,他笑着说“现在大家都看不出来。”“老先生对学生们要求极其严格,只要有人能做成的事情你就要能做到。学生没有不被他骂哭的,我也不例外啊”。回首那段求学经历,郭继孚坦言,在张国伍教授身上学到了丰富的交通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老先生对既定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和深入浅出阐述复杂问题的表达能力,这些无一不让他终身收益。

真正把郭继孚领入交通科研之路的正是张教授。在郭继孚即将毕业的时候由于参加了张国伍教授北京市对外交通系统研究课题,他有机会入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组,从事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后30多年,他承担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多项,主持过亚洲开发银行、欧盟等合作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城市交通专家。面对这些他却谦虚地说:“这一路走来都是赶鸭子上架,边学边干。”

专家的迷茫到坚定

然而,在交通领域获得过如此多荣誉、干得风生水起的郭继孚与众多职场新人一样,在工作之初也对未来感到迷茫。刚工作的两三年的时候便冒出欲转行的念头,他当时想的更多的是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当年交通研究的基础数据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要把交通规划蓝图画出来,刻板的交通规划工作使他觉得自己像个凭经验拍脑袋的画图匠,看不到自身价值,“我当时觉得这不是我学这么多年知识该干的活儿。”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交通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全永,结果被臭骂了一顿:“你觉得没活儿干是因为你没体会到交通规划应该干点儿什么,恰恰说明现在交通规划水平太低,我们在这个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如果说老主任的话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交通工作,那么真正让郭继孚转变观念想踏踏实实在交通行业干出一番成就的是1993年被派去英国学习。“交通不是没的搞,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搞什么。仅拿信号灯来说,为什么要设置黄闪?到底多长时间才是最科学的?国外要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观测、分析,安全的评估等,差一秒钟都会对交叉口的运行状况产生显著影响。”他感慨在中国认为根本不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国外却是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交通领域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交通确确实实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行业!

从此郭继孚铆足干劲儿,潜心钻研各类交通热点难点问题,揣摩思索交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郭继孚始终铭记前主任和他说过的做交通“三年成专家,十年成傻瓜”,交通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越做越复杂。

他深知交通信息采集对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信息的不对称会严重阻碍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有序进行。2005年,他带领其团队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准确、高效、大范围的采集多种交通运行数据,在解决道路运行情况、分析拥堵原因、提供交通诱导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笑着说:“有了这个系统,以前亲自去路上数车的土办法现在用得少了。”

城市与交通的和谐关系如何建立?如何寻求一条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的交通发展之路,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便捷、高效、畅通的交通系统?小汽车问题如何审视?如何让城市居民在具有购买和使用小汽车的经济实力同时,能同时具备科学保有和使用小汽车的理性心态和文明素质?公共交通如何优先?如何在一个受到资源、环境和空间严格约束的千万人口量级的特大城市,真正的满足居民的基本出行需要……面对这些困扰着发展中大城市的历史性难题,郭继孚通过对世界大城市机动化进程之路进行持续的探索与反思,在激辩中寻求思想的突破,在反思中收获智慧的沉淀,逐步形成了自己明确的观点。如今谈起交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无比的坚定。

大舞台与大作为

郭继孚成为政协委员已是第5个年头,交通问题年年都是政协委员们议论的大户。回想刚来政协的时候,委员们对于交通问题的发言都很激烈,一些委员还因为有他这个交通委的在场而不好意思发言。郭继孚说 :“我在政协是个‘托儿’,最大的作用就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一些交通发展的观点来引导大家对交通的看法不断朝正确的方向转变。” 最近三年,郭继孚带领着团队每年出一本关于交通发展的手册,通过政协委员的渠道向社会宣传先进交通理念,点评北京交通发展的问题与差距,经过这些交流,一些起初被委员们群起反对的尾号限行、摇号购车等政策,现在反而被认为实施力度仍需加强。郭继孚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独特方式印证了这样的道理——政协委员应深刻地考虑民众长远利益,不能仅是短浅的眼前利益。

郭继孚对政协委员的作用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政协委员是放大镜,在日常本职工作,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政协委员是直通车,及时将现实的问题、民众的心声传递给政府部门;政协委员是试金石,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提案建议”。5年中,他提交提案5件,数量虽不多,却连续被评为优秀提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在市政协关于调控机动车保有与使用问题调研活动的会议中,郭继孚阐述了北京与世界城市相比,我市小汽车存在“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等“三高”特点和“购买车辆的门槛低,小汽车综合使用成本低、市民绿色出行意识低、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低”等“四低”问题,当场得到刘淇书记的高度赞赏,并为2010年底出台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的政策制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交通之于城市如同人体的骨骼和血脉。从事交通的人说赶上这个时代感到非常荣耀、有成就感,但更多的是肩上的担子沉了、责任重大了。在郭继孚眼中,尽管北京市机动车已超过500万辆,但全社会在交通理念和交通认识方面仍有着巨大的差距。他明白改变很难一蹴而就,自己也正是在其30多年不同身份的转换和磨砺中,才有了今天深刻的认识。他希望通过自己积极地努力把科学的认知更好地传达给公众。

郭继孚,无党派人士,研究生学历。2002年至今任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会理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城市交通》编委,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承担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多项,主持过亚洲开发银行、欧盟等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猜你喜欢

政协委员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增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民族工业骄子刘国钧
葛剑雄:我是政协委员,我愿当“大炮”
明星参政议政不应成摆设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